杨行密是南吴的开创者,今安徽合肥人,记载中称其身强体壮,孔武有力。有这些特征的人在乱世里,可都是人才啊!
杨行密早年入伍,杀了自己的上司,带着兄弟们赶走了庐州刺史,自己做了刺史,当时大唐已经无暇顾及,只能你行你上,索性下了文件,正式承认杨行密的合法刺史之名。
而这时候,朱温正南下。两者之间打一架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朱温打胜了,那么就占据了天才财税十分之七八的江淮富饶之地。有机会统一全国,也许就不会有五代十国的局面。
打输了,就只能做一个军阀。这一战史称-清口之战!
此时,守卫寿州的是杨行密的大将也是他的小舅子-朱延寿。这老哥是个猛人,更是个狠人。凡是他的手下,战败逃回的,只有一个选择--去死。
寿州原本在朱温手里,杨行密派了许多大将,都未能打下来,本打算撤退不打了。
延寿说了一句:我来。一通鼓还没擂完,城已经攻下。
这样的人守城,任谁来打都够喝一壶的。朱温派了几员大将都未能攻下。只好放弃从寿州进军。没能占据地利,也许理智的做法是就此放弃与杨行密决战。统一北方之后再南下。
于是派了“山东一条葛”的葛从周带兵一万在寿州附近牵制威胁。另派心腹干将庞师古带七万主力从徐州往南进军。自己坐镇宿州。
从徐州走到江阴的清口,一走三个月。这么短的距离,这么长的行军时间。也显示了这次行军的艰难。想来有两个因素。
一是水网密布,北军缺工具。二是被有计划有组织的沿途骚扰阻击。
北军远行进入南方作战,既不得地利,更不得人和。没人算到天时的厄运也在不久后到来,时值隆冬,杨行密带三万精甲踏雪来到前线。发现对方犯了一个让杨行密睡觉都要笑醒的错误。
吴军时刻在准备着大战一场,此时的庞师古,在大营里下棋。有部下建议将大营迁移30里到安全区域,庞师古拒绝了。
有部下来报告淮河水位异常,庞师古以动摇军心把报告人的脑袋砍了。只能用时下的间谍剧来解释:这是杨行密安插在敌营的间谍啊!
万事俱备,不欠东风,只等水升,然后布军。
这一天,阴风怒号,寒气逼人,走出军营的士兵,听到远处传来了并不熟悉的声音。满眼望去只有水,汹涌的洪水,又冷又急又脏的水,带走了一切可以带走的,也扫清了吴军进攻的障碍物。
侥幸活着的人,随即被吴军疯狂的屠杀。
最终只有葛从周带领千人左右逃了回去,从这之后,朱温再也没机会组织兵力面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