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王朝显然和西汉不一样,它是一个全新的王朝。要看一个王朝是否是前朝的延续,其实很简单,主要看两点。
第一点,本朝帝王是否是前朝末尾一二帝的子孙延续,比如说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就是北宋倒数第二个皇帝宋徽宗的亲儿子。
第二点,本朝的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是否和前朝几乎一致。比如说南明王朝,所有的核心朝臣,基本都是明朝的旧臣,沿用的机构也一模一样。
排除这两点以外,那你所建立的新王朝,就跟前朝没有什么任何关系了。因此我们看看东汉就能明白,为什么它是一个全新的王朝了。
刘秀和汉朝后面几个皇帝,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刘秀的祖先是谁?他是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六世孙,也就是从汉景帝这一代来论,刘秀老兄已经跟汉朝皇室出了五服关系。
如果当初没有推恩令,像刘秀的祖先刘发的儿子刘买,就是嫡长子家的仆人,压根就不可能裂土封侯。
当然了,推恩令实行以后,舂陵侯刘买再往下分,就没什么地盘和职位了。到了刘秀这一代,只能在家里种田为生了。
如果王莽篡汉后,没有实行改革政策,把贵族的田地都给没收的话,或许刘秀还真的不会出来造反。
所以说,刘秀跟西汉的皇帝们,其实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要是这也算亲戚的话,那全天下得有数十万人都是汉朝皇帝的亲戚。
刘秀身份的正统性很低,基本已经跟刘备属于一个档次的了。很多人不承认刘备的身份其实是有道理的,毕竟就算承认了又能怎么样?大汉400年下来,天下上百万人姓刘,难道就你一个姓刘的背景比较强大吗?
因此刘秀也是一样,要不是他大哥刘演比较能打,哪里轮得到他们兄弟俩在诸侯面前崭露头角呢?
所以说当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以后,其实只需要拜祭老祖宗汉高帝刘邦就行了,至于后来的汉成帝、汉哀帝、孺子婴这些完全是没有必要去管的。
刘秀的领导班子,都是自己新提拔上来的人。
王莽篡汉的时候,其实没多少表示反对。为什么?因为外戚当权的局面,在汉朝实在是太正常了,况且王莽这个人的人品其实很出色,赢得了不少人的赞许。
虽然大家比较诧异,却没有几个人愿意出来反对。因此西汉的这套领导班子,算是彻底废了,他们要么被王莽赶下台,要么就屈服于王莽了,大部分属于后者。
刘秀创业的时候,可没有得到西汉领导班子们的相助,他靠的是他拉起来的少年天团。这帮人岁数非常小,建立东汉时期,这些开国功臣的平均年龄28岁。
刘秀本人也只不过才31岁而已,可见这些人不可能是西汉朝廷的中坚力量。因此刘秀建立东汉以后,贵族体系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过去那些西汉的贵族,由于没有参加刘秀的起义军,所以他们分不到一杯羹。因此只能衰落下去了。
而刘秀所带领的这帮新的开国功臣,诸如邓禹、吴汉、贾复等等云台二十八将,也就成为了新的贵族体系。他们的家族取代了过去的西汉贵族,世代传承了下来。
由此可见刘秀所建立的东汉政权,和西汉政权,是完全不沾边的一个全新政权。从整体的领导班子就能看得出来。
为什么刘秀还要沿用汉这个王朝称号呢?
人心思汉其实这不是一句空话,当然了,不是说所有人都思汉。毕竟老百姓没什么太明确的政治观念,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贵族们,其实他们是怀念汉朝的。
为什么?因为王莽这家伙到处乱改革,尤其是把土地收归国有以后,大量拥有土地的地主们,一夜之间成了穷光蛋,他们心里当然不服气。
因此他们宁可参加起义,也绝不屈服。他们比老百姓有钱有势,因此更加有话语权。所以说他们说人心思汉,那就是人心思汉。
至少在汉朝,保障了这帮地主阶级的利益。刘秀当时实力弱小啊,要想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就必须要看清楚天下大势。
天下地主都在声讨王莽,表示要恢复西汉原样,所以刘秀自然也就加入这种声讨浪潮之中。从时代进步的角度来说,其实这帮人包括刘秀在内,都在开历史倒车。
实行改革都会伤及不少人的利益,因此历代改革者都没什么好下场。诸如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人,其实都受到了改革后的反噬。王莽其实也是一样。
但是改革这条路其实是不错的,如果当初王莽改革成功了,那么历史书又是另外一种写法了,这就是为什么汉光武帝在历史上很没有存在感的原因。
刘秀为啥堪称完人?因为大家都不怎么熟悉他的故事。除了昆阳之战你还知道什么呢?为什么不熟悉他的故事?因为他在开历史倒车,他在向旧地主阶级妥协,仅此而已。
但是要想赢得天下,很多卑劣的手段不得不使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帝王和我们普通人有区别的原因。向旧地主阶级妥协最好的办法,那就是恢复大汉朝的江山。
总结:刘秀好歹也是老刘家的子孙,也算名正言顺。
如果那时候的人,真的是人心思汉的话,至少要找个汉朝皇帝的直系后代继位吧?比如说霍光拼了命也要找汉武帝的子孙后代继位,绝不从汉景帝这一脉开始算。
由此可见,其实大家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罢了,刘秀也是一样,他为了迅速平息战乱,赢得人心,重新启用汉这个王朝称号,是最方便的。
再说了,他本来也是老刘家的子孙,沿用汉这个称号无可厚非。两百年后,汉景帝的另外一个子孙后代刘备,也打算重走刘秀这条老路,可惜有人比他还要会玩。
参考资料:《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