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快看,印度扣押小米46.63亿资金,提防印度“税收恐怖主义”

2023-04-24   科技真探社

原标题:苹果快看,印度扣押小米46.63亿资金,提防印度“税收恐怖主义”

尽管根据《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印度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十大营商环境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但近期小米的遭遇似乎告诉全球投资者,印度的营商环境并没有太大长进。

近日,印度西南部卡纳塔克邦高等法院驳回了小米(印度)针对印度执法当局扣押其银行账户555.127亿卢比(约合46.63亿元人民币)的申诉。

这个案子发生在2022年5月份,当时印度执法当局指控小米(印度)实现违反印度的《外汇管理法》,在没有获得任何服务的情况下,向三家外国实体公司支付了555.127亿卢比,于是扣押了小米(印度)存在银行里的等额账户资金。

对此,小米(印度)回应:“我们正在研究该事项,并等待书面判决。小米在印度的运营符合当地所有的法律法规。”可见,事情然没有结束。

但无论如何,小米在印度的境遇还是给所有计划向印度投资的外国公司敲响了警钟:莫迪政府所推动的印度营商环境改善,或许只是昙花一现,印度仍然是当年那个强悍的印度

在“打压”国外企业这件事上,印度虽然不能说是劣迹斑斑,但也曾让国外企业畏惧三分。

2013年,诺基亚与印度发生税务争端,印度多名税务官突袭诺基亚在印度的工厂、办事处,声称诺基亚存在3.75亿美元的税务问题,印度也随后冻结了诺基亚的部分资产。

在历史上,被印度税收部门整治过跨国企业还包括:微软、壳牌、IBM、沃达丰、亚马逊等等。从那时起,不少欧美企业就把印度看做是跨国公司坟场,为印度量身定制了一个新的名词:税收恐怖主义

据说,2007年沃达丰与印度发生税务纠纷时,哪怕印度最高法曾一度判决沃达丰胜诉,印度国会也选择直接修改《企业所得税法案》,向前追溯50年,逼迫印度最高法依据新法案,命令税务机关向沃达丰要钱。

最终这件事情闹到了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前前后后历时十几年,2020年才以印度退让了结(原因是印度想要讨好西方,而不是真的放过了沃达丰)。

话说回来,面对咄咄逼人的印度税务大棒,大公司尚且疲于应对,更何况小公司。有国内媒体报道过,一些小的跨国工厂、小的跨国公司根本经不起印度政府的来回审查和各种名目的罚款,最终还是关门了事。

原本外界以为莫迪上台之后,印度的“税收恐怖主义”会有所改观,会重新重视外国投资者的诉求,但如今通过小米的境遇来看,跨国公司们还是把印度想的太好了。

此时,我不得不担心起已经宣布加大在印度投资的苹果,他未来会不会陷入印度的“税收恐怖主义”之中,我建议库克还是提防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