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历史、记忆与情怀

2019-10-01     辣评社

文/文生

​《我和我的祖国》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献礼片。由七位导演,组建七个故事,每个故事节选了七个重要时间节点,但每个故事都将镜头置于历史时刻背后,关注那些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给了更强有力的情感力量。正是因为这些小人物小故事,也间接反映出导演们内心深处那些特殊难忘的回忆,也算是对自我的一次内心解剖。

导演: 陈凯歌 / 张一白 / 管虎 / 薛晓路 / 徐峥 / 宁浩 / 文牧野

主演: 黄渤 / 张译 / 韩昊霖 / 杜江 / 葛优 / ...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9-09-30(中国大陆)

片长: 155分钟

又名: My People, My Countr

好片推介

时代下的小人物,关于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它承载的和要传递的思想我们都有预设,其实更重要的是这个电影要拍什么和怎么拍。


1947年,由上海昆仑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蔡楚生、郑君里共同执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影院连映3个多月。据说在上海,平均7个人中就有1人看过,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70年后,又一部主旋律电影要创造中国电影的票房纪录:《我和我的祖国》首映第一日,票房达到两亿九千万。

其实,《一江春水向东流》已经为后来的主旋律电影创造了其中一种拍摄模式,那就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故事,将镜头对准时代下的人物,用他们的命运和故事来引起观众的共鸣。《我和我的祖国》亦继承了这一创作模式,七个故事各自从一个人物为切入点,讲述了几代人的故事,那是他们的,和我们的共同记忆。关于开国大典,那应该是爷爷奶奶们经历的时代;1984年女排夺冠,她们是爸爸妈妈那辈人青春的记忆;而2008北京奥运会,那是我们这代人成长的经历。任何人都无法脱离时代,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每一代人,当这些共同的记忆被刻录,重要的是那些亲历者们。



普通人的生活,一份情感共鸣

看完这部电影,几乎每个人都会在心里给这七个故事排序,有人最喜欢《北京你好》,有人喜欢最《夺冠》,有人最喜欢《前夜》,有人最喜欢《白昼流星》。





走出影院,我在心里想这些刚刚在我面前晃荡的人物,最先想到的是《北京你好》里葛优演的北京出租车司机。商业片出身的宁浩导演是知道如何“取悦”观众的,最好的喜剧片内核都有一个悲剧存在。故事设置非常巧妙的把2008年的两件大事串联起来——奥运会和汶川地震。而宁浩选的这个切入点和主要人物也非常好。若要问:改革开放以来,哪一个职业更好的见证了北京的变迁和发展?那无疑是出租车司机。宁瀛导演曾经拍过一部电影——《夏日暖洋洋》,以北京出租车司机为切入点,来呈现一个城市的变化。




《夏日暖洋洋 》海报

所以,可以说,北京出租车司机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的小部分,而宁浩的《北京你好》这样的关于出租车司机,一个不完满的家庭、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连同那场地震,这些普通人的痛楚,最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时代下的小人物,生活之艰难,跃然屏幕。

伤痕和贫穷,《相遇》与《白昼流星》

面对过往的岁月,有两个导演选择了拍伤痕和贫穷。《相遇》是张一白导演执导的,讲述的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故事。他的切入点是一个研制原子弹的一线科技人员,但实验室出现紧急情况,为了最后的成功和实验室的其他同志,他自己也成了“试验品”,他被核辐射了,被送去医院救治。三年没过普通人的生活,在60年代的城市里,他遇到了三年没见的初恋女孩,这个爱情故事就徐徐展开。

不久后,人民日报登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消息,他躺倒在人头攒动的大街上,永远离开了。然后镜头给到1984年的女排直播,他的初恋女孩(任素汐饰)听着窗外为庆祝中国女排胜利的游行掉下眼泪,突然想到一本书里说的:“这样的狂欢,我受不了。”这是一个伤痕故事。


而陈凯歌导演的《白昼流星》,非常诗意的、成熟的作者电影风格,他将镜头对准内蒙,表现贫穷和落后,表现一对不谙世事的兄弟(刘昊然和陈飞宇饰),我很喜欢。


那么,如果说国庆档三部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选一部的话,我选《我和我的祖国》,如果要在这七个故事里选一个的话,我选《北京你好》。

你咧?

-END-

文 | 文生

审核 | 陈三圆 编辑 | 茹果

版权归桃子所有,辣评社整理发布

转载请联系辣评社授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SHmjW0BMH2_cNUgeD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