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倬琰
《圣经》里的诺亚方舟,东方的大禹治水,两河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时间点上,世界各国都有发生过毁灭性洪水的神话或者传说。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让人们相信这些传说不是空穴来风,而这场大洪水真的存在吗,各个文明又是怎样面对它的。
┃西亚石碑惊天解密
世界的古文明,两河文明是其中极为发达的之一,尤其是其发明的最早象形文字——楔形文字,不仅历史悠久,更是在许多年里都无法被破解。
【纪载大洪水章节的吉尔伽美什石碑】
同中国古代人一样,两河的苏美尔人同样喜欢将历史与故事雕刻在石板上。1849年,英国考古学家奥斯丁·亨利·莱亚德和他的伊拉克助手霍姆兹德·拉萨姆在亚述古都尼尼微发现了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的图书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用楔形文字篆刻的苏美尔碑文,经过几年的发掘,这些刻有碑文的泥板被陆陆续续运到了大英博物馆。这些泥板超过十万块,但由于当时能读懂楔形文字的人并不多,因而它们就仅仅作为展览品被摆在大英博物馆的展柜里多年。
1870年,一位经常参观大英博物馆的业余古文明研究者乔治·史密斯处于对两河文明的兴趣,开始钻营楔形文字,经过几年的学习,史密斯成为了少数能够翻译楔形文字的专家,他也开始了对这些无人问津的泥板的破译。
1872年,一块记载着美索不达美亚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泥板被史密斯翻译了出来,让史密斯没有想到的是,他不仅发现了这个现存世界最早英雄史诗的存在,更是破译了其中可以说最为重要的一章。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大洪水》】
史密斯破译的碑文是《吉尔伽美什史诗》的第十一章,按照史密斯的翻译,这块碑文的内容赫然写着:"拆掉房屋,修建船只!丢弃财产,保全性命。把所有活物和种子都带上船!大洪水即将到来,雨水会将天空和陆地连成一片。"
是不是感觉很熟悉,没错,这是对发生在上古的一场惊天大洪水的记载。根据完整的《吉尔伽美什史诗》的陆续破译,这场苏美尔版的大洪水是这样的故事:苏美尔的风之神与众神之王恩尼尔放出洪水来消灭人类。善良的水神恩基由于传授人类灌溉、贮存及医药的知识而对人类有感情,秘密地事先安排乌塔那匹兹姆(Utnapishtim)造船避难,并赋予乌塔那匹兹姆永生的能力让其帮助人类繁衍。恩尼尔大怒,恩基解释为了平衡,不应该完全灭绝无辜的人类,让剩下来的人类进行节育即可。
这个碑文破解的横空出世,让人们开始思考,圣经里那个耳熟能详的诺亚方舟故事,是否就是取材于这个苏美尔的史诗。毕竟从情节到故事,两者实在是太过相像。
由于《吉尔伽美什史诗》创作于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左右,因而这个发现使得它成为了最早记载史前大洪水的文献。又不同于圣经的宗教性,吉尔伽美什史诗可能更加真实地记载了当年那场毁灭性的洪水。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伦德纳·伍利,对巴格达与波斯湾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沙漠地带进行考察挖掘,结果发现了苏美古国吾珥城的墓葬之下,有二米多厚的干净黏土沉积层。经过化验分析后表明,这层黏土属于洪水沉积产生,那场大洪水极为可能是真实存在的。
【古斯塔夫·多雷所绘的诺亚方舟想象图】
曾有一位英国学者公开说道:"记载大洪水碑文的发现或许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史前大洪水可能真实存在,并且是全球性的,这场灾难也曾降临两河流域,生活在那里苏美尔人记载了这次灾难。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开始对这场灾难添加诸多神话中才有的色彩,使这场大洪水演变成一个现代人不愿相信的传说。"
┃我们是如何面对的
我们同样在上古时期有对超级大洪水的记录,那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的故事。
对于治水的故事,其实已经非常耳熟能详了。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禹就接着鲧的事业继续治水。
【大禹治水】
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用水利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禹亲自率领老百姓餐风露宿,三过家门而不入,整天泡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十三年的治理,终于消除了洪水泛滥的灾祸。
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至前22世纪,北半球气候大幅降温。文献记载舜派禹伐三苗时,"夏有冰……五谷变化",气候异常。到了前22、21世纪交替时,气候突变,普遍转暖,这很有可能是洪灾发生的原因。这种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因而在全世界引发了大洪水,古中国也没有幸免。
2016年8月4日,一个中美科研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宣布,他们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古代一场超级大洪水的科学证据,这一洪水很可能就是"大禹治水"故事中提到的灾难性大洪水。2007年,他们在黄河上游积石峡地质考察时偶然看到了一些特殊的碎屑,后确认为上古一场巨大溃决洪水的沉积物。由于这一洪水规模巨大,他们推测,这很可能就是中国大洪水传说的源头。
【大禹】
而由于时间上和苏美尔碑文记载的非常相近,因而很有可能大禹治的那场大水就是那时发生在全球的大洪水的东亚分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的变迁,同样可以为我们提供证据。良渚文化是一个诞生于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老文明,曾经一度非常繁盛,但却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突然消失,考古发现认为良渚文化同样是遭受到了大洪水,因为良渚所在的浙江地区地势低洼,这个地方没有那么幸运地能躲过一劫。
┃不同文化不同方式
如果说日后有了更多的证据,证明曾经的那场大洪水真的存在,那么人类能在那场浩劫下存活下来,真的是一个奇迹。
同时,不同的记载里,不同文明的处理方式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苏美尔以及依托其产生的诺亚方舟故事,面对这样的洪水,人们的处理方式是逃跑,最积极的行为就是建造大船以避灾。而东方的处理方式,却是治水,无论是鲧的堵、还是禹的疏,都是要控制住可能有毁灭性影响的大水。
不同文明的不同处理方式,很有可能表现了当时不同文明的发展状况。以苏美尔文明为代表的靠近西边的文明,虽然文明程度很高,但受地形等方面的影响,长久以来都没有形成庞大的人口规模。这使得面对高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这些文明无法组织起足够大的人力物力去防御和治理。这种情况下,建造大船、向高处逃离这种躲避性做法更加地容易也更加好操作。
【大洪水(The Deluge)-古斯塔夫·多雷绘】
而在古中国这边,虽然商周以前的历史真实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和探索,但包括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良渚文化等古文化的不断被知晓,中国在那个时期就已经有了非常多的人口,和相当有规模的文明。尤其是被称为"中华第一城"的良渚古城的发现,证明近5000年前,古中国人已经可以组织起一个很庞大的队伍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同时,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国当时主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尤其是黄河流域,它的纬度导致大禹治水时,气候已经慢慢好转,季风降雨正常化,植皮恢复,各大河流完成改道,洪灾也就更加好治理。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和两河流域同在北纬30度左右位于长江附近的良渚文化就没有躲过去。
神话或者传说,很多其实都有其真实的原型,只不过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和目的,逐渐增加了传奇性而越来越夸张最终导致人们无法相信。面对史前大洪水,不同文明的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记载并大为渲染,这表现了文明的趋同性;但同时,各个文明之间不同的处理方法,又鲜明地表现了生活在不同地方的,所造成的巨大的文明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