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清洁很重要,但这个部位,记得一定要去医院处理

2019-07-22     大成爸爸说育儿

和一个拼生二胎的同事聊天,她表示:高龄产妇真难做!如今,预产期眼看着就要到了,自己开始越来越紧张。

时隔6年,当年学的那些婴幼儿护理的东西早就生疏了,现在又得从零开始了......回忆起当年在大宝身上犯下的愚蠢行为,现在想起来依旧后怕:

同事偶尔会给女儿掏耳朵。一次,同事和一以往一样帮三周岁的女儿掏耳朵,耳屎比较多,花了好久才弄好,同事还挺得意!

结果第二天,女儿就说耳朵里有声音!同事没在意:耳朵里没声音才怪呢?过了两天,女儿又说自己耳朵里真的有声音,还是咔擦咔擦的声音!

同事这才开始担心:不会是自己掏的时候不小心伤到什么了吧?二话不说把女儿带去医院耳鼻喉科挂号。

检查结果:有一坨耵聍(耳屎的学名)掉进了女儿耳朵的深处,贴在了鼓膜上且不时摩擦鼓膜,导致耳朵里面听到异响。

而且,根据同事的描述,医生判断:很可能就是妈妈掏耳朵的时候,把耳屎给顶进去的!

虽然这不是什么很严重的问题,并且这种情况不需要过多处理,随着人说话、吃饭等下颚运动,耵聍会被抖落并掉出来。(由于各种原因,小孩子依旧要请医生处理)

但是非常危险的是,如果妈妈当时不小心用力太大的话后果就不仅仅是有声音了......

同事表示,真的很后怕,打那以后再也不敢擅自给娃掏耳朵了!

其实耳屎并不像它的名字听起来那么讨厌,相反它具有一下作用:

1.保护耳道内的皮肤

2.有防水的作用,可保持耳道干燥

3.有杀死细菌的作用

4.防止小昆虫往里面爬,可保护耳膜不受外界伤害

家长盲目给孩子掏耳朵容易造成以下伤害:

1.容易把耳屎推到耳道深处,造成更坏的结果

2.容易把耳道皮肤刮伤

3.如果小朋友动一下,可能误伤鼓膜,损害听力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每个月有1000个孩子因为掏耳朵导致耳朵受伤,被送去急诊。

因此,宝宝的耳朵别轻易掏,实在有需要一定要带宝宝去医院,让医生用专业的设备来操作。

医生用来掏耳朵的不是耙子,而是一台高级的机器!

一头伸进耳道,一头连上机器往外吸气,类似吸尘器的原理。在医生的前面还有一个大屏幕,上面就是放大的耳道,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耳道的一切情况。

可以说,家长掏耳朵那是“盲掏”,医生掏就像走路,脚下有什么都一清二楚。

除此之外,宝宝的以下两个部位的清洁也要格外注意:

1.鼻孔的清洁

一般情况下,没必要刻意帮宝宝清理鼻孔。而且也要告诉宝宝,平时不可用手指挖鼻孔。

当宝宝鼻涕、鼻屎多,导致呼吸不畅时该如何清理?

醒鼻涕:轮流捏住一边的鼻孔,让宝宝吸气鼾出另一侧的鼻涕。如果宝宝尚小,要借助吸鼻器,一定要小心使用,假若吸管过深地探入鼻腔则容易黏膜损伤出血。

鼻屎:用热毛巾敷鼻或往鼻腔内喷生理盐水,软化鼻分泌物,用浸满橄榄油的棉签,慢慢粘出来,或者让它自己流出来。

2.女宝私处的清理

很多家长在清洗女宝宝的小屁屁时会发现其私处有很多白色的分泌物,看起来很脏。家长们会很顺其自然地用各种方法帮宝宝清理干净。

但其实,女宝宝刚出生的前几周,私处有透明、白色的或黄色分泌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与宝宝出生后激素水平变化有很大关系。

随着宝宝的成长,她们体内来自于妈妈的激素水平会逐渐下降并消退,分泌物也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相关研究表明,女宝分泌物中,还含有能杀菌、抑菌的物质,不仅无害,还能保护宝宝的阴部免受细菌的侵扰。

而过度清洁,失去了分泌物的保护,反而会增加宝宝局部感染的风险。

该如何清洗呢

其实,只要用流水清洗就行,当家长觉得分泌物太多时可以用温水清洗慢慢洗掉,再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就好。

但如果遇到了宝宝的分泌物颜色发黄或者有血,又或者是出现外阴红肿瘙痒,那就要带宝宝去看医生了。

婴幼儿的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护理得当,宝宝健康可爱,护理不当则会给宝宝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宝爸宝妈一定要多学习,知道哪些护理是可以简单做,自己做,哪些护理是必须有专业人士进行专业处理的。

我是大成爸爸,每天为你分享专业实用的育儿干货,喜欢我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PZQJGwBmyVoG_1ZTNW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