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白苔
薄白苔铺于舌面,颗粒均匀。干润适中。
薄白苔主病:
舌苔薄白而润滑,舌质正常,多属外感风寒症。
若舌质红,苔薄白而润,属外感风热或外感风寒化热。
薄白干苔
薄白干苔:白苔薄铺舌面,津液较少而苔偏干燥。
薄白苔主病:
多为风温入肺,邪气伤肺。
阳虚不能化津上润,肺之气津两伤。
厚白腻苔
厚白腻苔为苔色白而厚,颗粒坚紧或疏松,可布满全舌,亦可边尖较薄,中、根部较厚。
厚白腻苔主病:
主湿、主痰、主寒。
白苔燥裂舌
白苔燥裂舌象为苔色白,可薄可厚,颗粒粗糙而疏松,干燥且质硬,望之如砂石,扪之糙手,即为白糙苔,若颗粒较细,质地板硬,巳布有纵横裂纹,称白苔燥裂。
白苔燥裂主病:
热伤津。治宜生津泻热。主暑热伤气,内夹湿浊,治宜清暑益气。
临床多见于外感热病和急性传染性疾病人的舌象。
灰苔
舌上苔色呈现灰中带黑者,称“舌苔灰黑”。
灰苔主病:
灰苔干燥,主阳明腑实,阴液已伤,若腑实证在,治直苦寒攻下。若无腑实证候,脉细数,治宜苦寒救液。
若灰苔粘腻,主痰湿内阻,温病兼挟痰湿之证,或伴其他险恶证候,还当细辨。治宜温中燥湿,芳香清化。
灰苔滑润,兼吐利脉细,主阳虚有寒之阴证,治宜温阳祛寒,如四逆,理中等。另外灰苔主病有寒、热、淡湿之不同,临床还需结合舌质、舌面润燥及其它证候审察辨证。
淡白少津舌
舌上津液不足,甚至没有津液。
淡白少津舌主病:
阳气虚损,津液不足。治宜扶阳益气,生津润燥。临床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度贫血等病人的舌象。上述舌象如伴有:脾胃不和。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肢体沉重,舌苔白厚而腻,脉缓者可试用健脾燥湿类药。脾胃虚寒。
胃脘隐痛,泛吐清水,喜暖喜按,饮食减少,神疲乏力,舌质淡,脉软弱者可试用健脾开胃,行气消痞类药。
淡白夹瘀舌
舌苔薄白,舌质淡白,有瘀斑。
淡白夹瘀舌主病:
气虚血瘀。血虚血瘀。临床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各类重度贫血病人的舌象。
淡白光莹舌
舌色淡白,舌面苔全部脱光,颗粒全无,平滑如镜,舌质似新剥皮之鸡肉。
淡白光莹舌主病:
白苔厚积之象,为阳微不能蒸化水谷,致气血双亏。
淡白透明舌,不论老幼,见此症者即是虚寒,
淡白湿润舌主病:
淡白舌为气血两虚,其舌体大小正常或略小,气虚则不能生血,或血虚而后又气虚,最终气血两虚。不能上荣舌面,多由于疾病久延,失血过多所致。
湿润舌为脾虚寒湿淡白舌,其舌体胖嫩,舌边有齿印,多因脾阳亏损,脾虚化源匮之,脏腑经络无以滋荣,则舌淡白无华,脾虚无以制水,水湿失于运化,浸润于舌,则舌体湿润胖嫩。
临床多见于虚证、妇科大失血后气血两虚证病人的舌象。
鲜红裂纹舌
舌色鲜红,舌中有裂纹,如人字形等状。
鲜红裂纹舌主病:
阴虚发热,邪入营血,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临床多见于发热、脱水致电解质紊乱,糖尿病,慢性肠炎,肝硬变等病人的舌象。
鲜红舌白点
舌色鲜红,舌面有散在白色小点,鼓起于舌面,为热毒炽盛,舌将糜烂之兆。或散在白点,凹陷而低于舌面。
鲜红舌白点主病:
热鼓炽盛,脾胃气虚而热毒攻冲。临床多见于心血管疾病心悸、浮肿等病人的舌象。
老舌
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即为苍老舌。
老舌主病:
老黄色苔,为胃中阳气旺盛之候。黄如炒枳壳色为胃阳盛极,阳亢阴虚之候,黄黑相间,
如锅焦黄色,抚之棘手,看之不泽,为胃中津液焦灼,口燥舌干之候。亦有阳气为阴邪所阻,不能上蒸而津液缺乏。
舌青苍老,是肝胆邪盛,宜泻火精肝饮治之。黄而苍老,为啤胃两经邪盛。
赤而苍老,为心与小肠邪盛。
白而苍老,为肺与大肠邪盛。
黑而苍老,为肾与膀胱邪盛。
鲜红干燥舌
鲜红干燥舌:舌色鲜红或深红,舌面干而少津。
鲜红干燥舌主病:
主热邪入里,营热津伤。治宜清营养阴。
主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
主心火独旺,治宜泻心火导热下行。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图文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