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给子女带孩子好像从帮忙变成了一种义务,甚至成了必须,老人如果有与之不相干的生活安排似乎就像做错了什么一样。
“你可以不带孙子,以后等你们老了,是不是我们也可以不用管你们?”即便这是脱口而出的气话,也是让父母寒心的。其实年轻人打拼事业、生活辛苦,老人不是不理解,但此话一出还真是把亲情变成了“交易”。
给儿女看孩子,似乎成了老人将来可以被赡养的一种交换条件。这在老年学理论当中,有个名词叫“代际交换”理论。有专家还给这种现象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做“养孙防老”。这并不是说,指望着孙子给自己养老,而是以帮忙照顾孙子换取未来儿子赡养自己的权利。
这是一位已经当奶奶的老人写下的感悟,震惊了所有人!
她说:“我宁可出钱请保姆,也不想要带孙子!”“老人带孙子不是本分,是情分!”
我不愿一直带孙子,宁可出钱帮忙找保姆
儿子和媳妇有一个两岁多的儿子,他们俩工作忙,平时鲜有时间照顾家庭。
今年过年后, 媳妇想把孩子直接送到我家,但是我一口拒绝了,因为我宁可出钱请保姆,也不想带孙子!
媳妇是河南人,跟我儿子大学认识,两人毕业后就在四川结婚,2013年生下孩子。他们刚生孩子时,我和亲家一起帮忙照顾了几个月,之后亲家回老家了,媳妇一直要求我们继续帮忙带孩子。
我舍得给孙子花钱,我也愿意出钱帮忙找保姆,但是我不愿意一直带孙子。
我知道媳妇很不解,总觉得我们有的是时间,为什么就不愿带孩子?但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已经养大了,这个孩子本身就是她们的责任了啊。
不想带娃是因为老了
其实,我没有答应媳妇,是因为 不想看到子女什么事情都推给我们父母来做。
我退休前是大学老师,见惯了现在的年轻人什么事情都喜欢依赖别人,很少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养孩子是一辈子的大事情,子女们必须亲自去体验当父母的每一天。
我可以在关键时候帮他们出主意,但是不能取代他们。而且,我为了子女已经操劳一辈子,我也想静下心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过几天清静日子。
不是每位老人都适合带孩子
有一个现实一定要看清,在隔代教育中,并不是每位老人都适合照顾孩子的。或者说,不是说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能胜任。
比如有的老人身体吃不消,那肯定不能牺牲老人的健康来照顾孩子。或者是老人不适应,天天闷闷不乐,这样的状况是养不好孩子的。还有一种是脾气暴躁。情绪的波动会影响孩子情绪的发展。甚至有的过激情绪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
老人带孙子产生的问题,反而更会引发家庭的其他矛盾。何况养孩子是大事情,子女们都要体验为人父母的滋味,不要事事依赖老人,可以帮忙,但不能全权替代。
老人操劳半生 只想享几天清福
老年人已经操劳半生,在退休之后原本可以安度晚年,享受清闲的生活,眼下要再次扛起照顾孩子的重任,劳动强度更甚从前。因此,很多老年人不愿再给子女照顾第三代。
法律没规定老人有看孙辈的义务
法律确实没有规定老人对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他们照顾第三代完全出于对子女的疼爱,如果老人不愿付出,从法律和道德层面,也不能过于苛责。小夫妻只能自己克服一下困难,或者雇佣家政服务员照看孩子。如果实在不行,社会上也有一些托幼机构接收3岁以下的孩子,家长可以考虑。
而对于那些愿意帮忙带孩子的老人,儿女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应该的,他们放弃了安逸的晚年生活,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帮助子女带孩子,有的甚至还要把老伴一个人丢在家里,做儿女的要心存感恩,在下班后或休息日,也要尽量自己照顾孩子,分担一下老人的负担。有条件的可以适当地给老人一些钱或礼物,作为感情上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