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最为老少皆宜的一部莫过于《西游记》。这部经典作品自问世以来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不断地演绎、衍生,几乎每个以《西游记》为蓝本的创作都引起了热烈关注。电视剧、动画片、青少儿读本等多种形式将这个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不仅仅成为娱乐的经典,更引起了不少学者对其深入研究。
其中,《西游记》中最为受到青少年欢迎的角色莫过于孙悟空。他的一生可谓是九转十八弯,传奇色彩浓厚。从他神奇的出生,作为一只从仙石中孕育出来的野猴子,到后来在花果山坐地为王,被众猴子尊称为美猴王。孙悟空的积极进取精神展现在他不远万里地拜菩提祖师为师,苦苦哀求才能拜入门下,可见他在求学方面的决心。历经磨难,他学到了通天的本领,并最终得名孙悟空。
然而,这位美猴王为何要做弼马温呢?孙悟空初入天宫,对规矩一无所知,只懂得用拳头说话。在一片规矩缺失的环境中,他到处惹祸,只为了自己的快乐。曾大闹龙宫,夺取龙王的定海神针,也遁地去地府,勾去了花果山众猴的生死簿姓名,扰乱了轮回秩序。这引起了玉皇大帝的不满,于是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然而,玉皇大帝和其他仙官对孙悟空都不以为然,甚至看不起他,认为他什么都不会,不配担任任何官职。
为了安抚孙悟空,玉皇大帝干脆给了他一个小差事,让他做弼马温。弼马温是一个小官职,甚至连品级都不高,专门负责管马。孙悟空接受了这个职务,虽然并不满意,但他在这个小岗位上仍然尽心尽责。他真心想要养好马匹,履行自己的职责。然而,上一任弼马温却是一只母猴子,而且这只母猴子并没有长生不老的能力。分析后得知,这是因为前任弼马温死亡,而这个官职也因此空缺。这让孙悟空感到被愚弄,他愤怒地大闹天宫,拒绝做这个低贱的职务。
这次的情节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尊重对于无所不能的孙悟空来说至关重要。职位的大小并非关键,关键在于他是否受到尊重。他大闹天宫并向众人宣称自己是齐天大圣,表达了自己不愿被人侮辱的决心。然而,玉皇大帝和其他仙官仍然没有学到教训,第二次仍然欺骗孙悟空。玉皇大帝再次将孙悟空招上天宫,承诺给他安排职位。然而,这次的职位仍然不如他期望,只是看守蟠桃的小官。孙悟空对此并不认真,吃掉了王母寿宴的蟠桃,再次惹怒了玉皇大帝。这次,他决定擒拿孙悟空,但仍然无法制服他。于是,玉皇大帝请出了如来佛祖。
佛祖看到孙悟空的实力后,虽然将他压在了山下五百年,却是给了他一个清醒的机会。最终,孙悟空成为了斗战胜佛,得到了如来佛祖的器重。这种对待与玉皇大帝截然不同,表现了如来佛祖对人才的深刻洞察和善于用人之道。
这段历史故事引发我们对人才管理的思考。在管理者角度看,如来佛祖的知人善用给予了孙悟空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作为普通员工,我们也应该端正态度,锻炼好自己的本领,有时候选择抽身离开,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