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一位名为胡介国的中国人,在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被正式任命为终身酋长。
他是尼日利亚首位外国人酋长,也是整个非洲地区的第一位中国酋长。此外,胡介国还担任尼日利亚总统顾问。
虽说,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酋长们,并不像以往那般拥有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但他们依旧是稳定局势和安定民心最为有力的人物,民众仍将他们看作精神领袖。
尼日利亚政府还为胡介国组织了一支上百人的警卫队,来保证他这个酋长的安全。
胡介国
作为尼日利亚华人圈子的领袖人物,在同胞遇到危机之时,胡介国总是冲在最前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胡介国究竟是如何在尼日利亚闯出一片天地,获封酋长之位?
虽然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酋长并不如古代那样拥有至高无上权力,大多只是一种荣誉称号。
不过尼日利亚政府还是给予了胡介国不少特权。胡介国不仅拥有了外交豁免权,拥有自己的武装警卫队。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尼日利亚政府有义务负责保护酋长们的人身安全。
政府为胡介国组建了一支约有百人的警卫队,警卫队中的人员可以由他在警察队伍里任意挑选,全员配备冲锋枪,所有的薪水与其他开支皆由尼日利亚政府负责。
然而,胡介国没有想到这个警卫队在日后确实派上了大用场。
尼日利亚一直以来受到分裂主义困扰,极端组织曾多次绑架外国商人索取赎金,其中不乏许多中国同胞。
作为尼日利亚的华人领袖,胡介国每次都冲在救援同胞第一线。
2001年的某一天,胡介国在与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的几位工作人员一同就餐,一番畅谈之后回到了家中。
正当胡介国准备上床休息时,一通电话电话打了进来,通过电话胡介国得知刚才与自己共进晚餐的几位大使馆工作人员在返回大使馆的路上被歹徒劫持了。
这些歹徒极为凶悍,前去救援的警察也被他们持枪射杀,几位中国工作人员命悬一线,十分危急。
听到这个消息,胡介国想都没想,就立马带着自己的警卫队驾车冲向案发现场。
歹徒怎么会轻易屈服呢?他们朝着后方穷追不舍的车队不停地开抢,以为这样胡介国他们就不敢追上来了。
虽然此时的胡介国面对扑面而来的子弹袭击,心里也很是发怵,但是为了中国同胞的生命安全,他还是毅然带领警卫队紧跟歹徒,一直追到了边境。
车上的歹徒们也意识到胡介国并不是一个好惹的角色,他们匆匆将三位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放下了车,落荒而逃。
胡介国顺利将这三位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平安带回了大使馆,大使馆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对其表示赞扬与敬佩。
胡介国十分平静地说道:“中国人的事,就是我的事。”这件事过后,胡介国在尼日利亚华人圈里更为出名,每当大家遇到困难,总会第一个找到胡介国寻求帮助。
胡介国也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有什么事总是冲在第一线。
胡介国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之下来到尼日利亚的呢?
1948年,胡介国出生于上海市普陀区的一户书香门第的家庭之中。
他出生时正值新中国诞生之际,从小胡介国就接受着新时代红色革命教育,养成了艰苦奋斗与爱国爱人民的优秀品格。
胡介国在上海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就读于上海著名的“晋元中学”。
在高中毕业后,胡介国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上山下乡”运动,成为了知青队伍中的一员。这段下乡插队的经历,锻炼了胡介国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表现优异的他入选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获得了宝贵的读大学的机会。
1972年,胡介国大学毕业,他在毕业之后回到了家乡上海成为了南海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他十分热爱这份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也受到了学生与同事的一致好评。
他本以为自己会一直安稳度日,从事着自己热爱的教师行业,但远在非洲的父亲却让他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
胡介国自出生以来,常年与母亲和姐姐们一起生活,父亲胡佩劬年常在香港做生意。
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之下,父亲胡佩劬与友人在上世纪50年代带着纺织机器从香港去往了尼日利亚,开设了一家纺织厂。
在抓住了纺织业这个巨大的商机之后,生意很快就走上了正轨。
随着生意规模的不断扩大,胡佩劬与当地官员、百姓的关系越来越好,彻底融入了当地社会。他也帮助更多华人来到尼日利亚经商投资,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华裔处理各种问题。
纺织厂旧照
因此,胡佩劬很快成为了当地的华侨领袖,拥有着极高的威信。
后来,胡佩劬觉得自己随着年纪的增长,打理纺织厂也愈发吃力,他想到了远在上海的儿子胡介国希望他能来接自己的班。
于是,胡佩劬开始频繁地给儿子打电话,劝说道:“你应该到非洲来了,来接我的班。”但他没想到儿子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接手他的产业。
起初,对于父亲这一提议胡介国十分抵触。他很喜欢自己的职业,不想离开家乡去那么远的非洲,而且他对做生意根本一窍不通。因此,胡介国多次拒绝了父亲的提议。
直到1978年时,时任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冯于九回到国内述职时,专程前往上海来见胡介国。
他情深意切地对胡介国说:“小胡老师,华侨领袖需要接班人。你去非洲不仅是为了家族产业,更是为了中尼关系更进一步啊。”
于是,在冯于九大使的劝说之下,胡介国没有推辞。他终于下定决心,辞去自己的工作,只身从深圳出发,去往了尼日利亚。
在离开上海之前,胡介国十分不舍,拿出一块手帕包住家门口的一包沙土,小心翼翼地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想着自己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够看看这包土以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胡介国初到尼日利亚时本打算接手父亲所经营的纺织厂,但在纺织厂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并不擅长经营纺织厂。
尼日利亚是非洲能源储备最为丰富的国家,拥有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矿物质资源储备。
因此,尼日利亚也成为了西方国家投资的热门地区,首府拉各斯十分繁华已然成为了现代化城市。许多外国人经常乘坐飞机来到尼日利亚做生意,入住在各大高级酒店。
胡介国认为酒店行业大有发展前景,他想要离开父亲的羽翼自己前去闯荡一番。
在将这个想法告诉父亲后,父亲不但没有反对,而且还很支持胡介国的决定。在父亲的介绍之下,胡介国进入了由香港商人投资建成的豪华酒店香格里拉工作。
最初,胡介国从最基层的服务人员做起,成为了一名餐厅助理。
凭借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胡介国很快得到了酒店管理人员的注意,得到了重用。
1981年,胡介国被酒店派去加拿大进修三年酒店管理,在回到尼日利亚后他开始担任酒店总经理一职。
这不仅让酒店的生意大有起色,也让胡介国赚足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为后续的创业之旅攒下了不少资金。
与此同时在酒店工作期间胡介国也积累了深厚的人脉关系,胡介国曾经接待过不少政界名流如英国首相等等。
这段经历也让他的眼界更为开阔,他开始不满足于现状,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自己创业开一间酒店。
于是,胡介国从酒店辞职。
20世纪90年代末期,尼日利亚受到多个欧美国家的经济制裁,大批企业为避免亏损纷纷撤出市场。
一时之间,尼日利亚的经济状况陷入了低谷,而胡介国却决定在这个时候开设一家高档酒店,这个想法无疑是显得有些荒唐。
朋友们也纷纷劝诫胡介国不要此时冒险行事,否则很有可能落个血本无归的下场。
但胡介国十分坚定,他表示:“我经营的不仅仅只是一家酒店,更是希望这家酒店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成为让非洲人民了解中国的门户。”
于是,1997年胡介国筹资800万美元,在拉各斯市建立了一家豪华中式酒店,这家酒店就是尼日利亚著名的金门酒店。
他专门聘请了国内设计师将酒店打造成中式风格的建筑,还从国内购入了琉璃瓦、石狮子等,设计十分精妙,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商人入住,甚至成为了游客前来打卡的景点。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与尼日利亚之间的友好往来与贸易合作,胡介国利用酒店的宴会厅举办了无数次的中国文化展览与商品展销会。
借此机会大量传播中华文化,也吸引了不少中国企业落户非洲,这些企业的入驻也大大改变了尼日利亚当地的产业结构转型,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
金门酒店生意也日益兴隆,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尼日利亚首都的地标性建筑。
此后,胡介国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将投资领域延伸至房地产、机械制造、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以金门大酒店为核心的综合性、多元产业集团。
集团旗下共拥有十几家分公司,资产高达上亿美元,成为了尼日利亚当地的商业巨头。
胡介国之所以能够被任命为酋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通过其引进的中国企业数量多达上百家,在他的努力之下改变了尼日利亚的工业结构,让成千上万的人民拥有了就业机会;二是兴办学校,致力于兴办教育。
胡介国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从没有忘记帮助其他中国企业在非洲铺路,站稳脚跟。
从1998年开始,胡介国开始举办展销会和各种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以此为中介帮助更多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
目前中国在非洲所承建的最大项目——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所承建的尼日利亚3000公里铁路改造维修项目,就是由胡介国出面谈成的。
他还同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等多个省份达成合作,帮助他们举办展销会,许多企业借着机会留了下来。
为了推动中国与尼日利亚两国的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往来,2004年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将胡介国任命为总统顾问,负责中国企业发展投资事宜。
胡介国之前在国内从事教师一职,因此,一直以来他都十分重视教育。他敏锐地注意到尼日利亚当地教育条件十分落后,全国近1亿多人文盲比例就高达四分之一。
1998年,在胡介国的带领之下,四所学校开始动工。胡介国在尼日利亚修建的学校地势大多为沼泽地,修建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因为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地区常年下雨,光是学校地基就得打十几米深才行。他带领团队日日夜夜赶工,期间没有休息过一天,仅用六个月时间就建成了一所面积约400平方米,能够容纳3000名学生的学校。
在学校举行开学典礼的那一天,总统奥巴桑乔与时任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梁银柱和拉各斯州长提努布均出席学校落成庆典。
典礼上尼日利亚国旗与中国国旗一同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也应声奏起,胡介国感到十分自豪,他为祖国争光了。
之后的两年时间,胡介国带领施工队相继在尼日利亚修建了三所学校,让数万名尼日利亚儿童拥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四所学校修建共计花费了近两亿元人民币,虽然,时至今日这笔钱尼日利亚政府都没有还清。
但胡介国本人却毫不在意:“在投资建设学校前,我就已经预想过这种情况了,我只是想利用自己的力量为非洲人民做些什么,让中非友谊能够永远持续下去。”
胡介国的这一善举,让他在尼日利亚民众之间有了极高的声望,纷纷对其刮目相看。在民众的请愿之下。
2001年时任尼日利亚大酋长埃米尔决定授予胡介国“三级酋长”的头衔,他所受封的地区是一个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首都城市拉各斯。胡介国成为了尼日利亚首位外国人酋长。
作为首位华人酋长,胡介国在尼日利亚华人圈内有着最为强大的影响力。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华人华侨,一旦遇到棘手的事情,第一时间总会想到求助于胡介国。
2009年时,时任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周欲晓,邀请胡介国在利比里亚建一个四星级酒店。利比里亚可以说得上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了,胡介国应声答应,没过多久酒店就建好了。
2014年,烈性传染病埃博拉病毒,肆虐多个西非国家,这次埃博拉疫情的来袭是有史以来记录在册的西非丧生人数最多的一次。
埃博拉病毒是接触传染,通过唾液、泪液、人体接触等途径都可传播,此时埃博拉没有有效的医疗手段可以治愈。利比里亚是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中国第一时间抽调150名医务工作者组成中国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医疗队,胡介国负责保障医疗队的驻地安全和后勤供应。
他将自己在利比里亚所建的酒店包围起来,不准任何外来人员进出,严防死守病毒的侵入。
胡介国为了保障后勤供应,亲自到农场去割菜,直接坐渔船去打捞购买海鲜,防止因货物配送这一中间环节可能会带来病毒的传播。
整整90天,日日夜夜,胡介国与医疗队一起奋斗在抗击埃博拉疫情的第一线。
当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利比里亚脱离埃博拉禁区的时候,胡介国热泪盈眶,高呼着:“我们还活着,我们战胜了埃博拉。”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尼日利亚疫情发展态势也十分紧张。
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出于对在尼华人的安全考虑,要求其进行自我隔离。但一时之间,根本找不到能够容纳这么多人的隔离场所。
这一次,胡介国再次挺身而出,伸出援手,主动向大使馆建议把自己集团内的酒店改造为隔离酒店,让中国同胞们能够拥有舒适的隔离环境。
每一间隔离房间都配备有电视与畅通的无线网络,让同胞们在隔离期间也能无阻碍地线上工作,还能在闲暇时间解解闷。
从1978年来到尼日利亚,胡介国至今在非洲已经度过了40多个年头,无论何时,他从未忘记做自己是一名中国人。
他一直以来活跃在尼日利亚政界商界,为促进中尼两国友好关系作出重要贡献,为中尼两国人民谋福利。
如今的他,也成为了中国在尼日利亚一张响亮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