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那次大家都说要囤菜、囤物资,而当我打开外卖 app 时已经全都卖空了。当时很难用理智思考囤货的必要性,脑海中的画面已经快进到被封在家中,米缸见底,冰箱没有一片菜叶,而社区也没有送来任何救济粮的场景,焦虑来得挡都挡不住……
我意识到担忧产生的这个瞬间就像大坝决堤,一旦出现一个裂隙,焦虑感便会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的两三天我陆续买到了很多吃的,已经逐渐忘了囤货带来的焦虑,这时朋友发来信息说:
“我囤货焦虑了。”
图片来源:Pinterest
细问朋友焦虑的原因竟然和两三天前的我完全相反。
她说自己囤了太多食物,但完全没有发生被关在家里买不到的情况,每天进门看着几箱子还没拆开的快递,再看看堆满的冰箱、储物柜,陷入了“什么时候才能吃完”、“吃不完会坏掉”、“每天工作也没时间做饭”的循环焦虑中。
每一件让我们担忧的事情,都源自对未来的不确定。不确定会不会失去珍惜的东西、会不会被封在家里、不确定吃不完的食物该怎么办。
担忧未来的不确定感、失控感,会逐渐使我们产生焦虑,不确定性越大,焦虑程度就越高。处在焦虑之中,这种思维就像绑架一样束缚住行动力,好像任何事情都不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来自未来的重担狠狠压在身上。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担心的事情不会真的发生,但只是想着就容易形成极大的心理负担。
点击图片,快速评估焦虑程度
试想,如果我们完全不会感到焦虑呢?
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因为大脑的工作方式决定了我们一定会有担忧和焦虑的体验。大脑中帮助我们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和做决策的神经环路,恰恰也是会导致担忧的环路。
然而焦虑不全是坏的,它是一种正常的、必要的、同时也有积极作用的反应。
大脑的进化方式在保证我们能够存活下来,产生担忧的同时可以更深入地思考问题,而焦虑情绪也能帮助我们置身于安全之处,不至于深陷险境才后知后觉。保持一定的焦虑,还会让身体产生适度的兴奋感,调动起做事情的积极性,提升工作学习的效率。
图片来源:《天气之子》
所以大脑只是想提醒我,可能会没得吃,也可能会吃不完。我不必站在原地持续焦虑,立刻想想怎么解决问题也就没空焦虑啦~
担忧、恐惧、焦虑这几种情绪,在大脑中紧密地联系着。
当我们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去认识情绪时,可以发现情绪产生更深层次的原因和联系,用这些联系来调节情绪,重塑大脑已成的回路,会获得不少全新的启发。
《揭开情绪真相,轻松 get 情绪自由》
解读四本经典心理学书籍
两周时间了解负面情绪形成的原理
认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逻辑
用具体的技巧实现自我接纳,全面提升幸福感
作者: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