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立孙子为帝,他的儿子对他没有恨意吗?

2022-06-03   枫叶谈古今

原标题:忽必烈立孙子为帝,他的儿子对他没有恨意吗?

忽必烈是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他有十个儿子,可最后接班的却是他的孙子,那么他这么做,他的儿子对他没有恨意吗?

我们不得不说,有恨意也不会怎么样,毕竟有恨意距离造反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像历史上很多有儿子的皇帝,却反而要立自己的弟弟为接班人,这样的案例也不少,毕竟最著名的就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了,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却是他的弟弟。

即使这两个儿子有恨意,那又如何呢?他们也没有任何能力可以改变这一切。

不过在明朝,朱元璋起初是立朱标为太子的,可是在朱标死后,他并没有选择其他儿子,而是选择了朱标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孙子为接班人。

而朱棣在朱元璋死后,发动了靖难之役并取得了胜利,当然了,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朱棣心里有恨意,才起兵造反的。

忽必烈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忽必烈其实心目中的太子人选是他的次子,孛儿只斤.真金,当时被立为皇太子的孛儿只斤.真金且身兼中书令。

可以说真金的地位是不容撼动的,这一点倒和明朝的朱标有些类似。

可是,真金做了十几年太子,却没有做皇帝的命。他在43岁的时候,还是先于忽必烈而去了。

真金一死,让其他皇子看到了机会。

蒙古族是少数民族,在接班人的选择上,与汉族是不一样的。他们大多是推举出来的。

忽必烈在元朝建立后,也希望改变这一状态,毕竟他是通过战争才夺位的,本来如果靠推举的话,那么他是不可能得到大汗之位的。

所以忽必烈希望采取中原王朝以往的这种立储制度,但是不得不说,在当时还是不太成熟的。

忽必烈有十个儿子,除却亡故者之外,大多分封各地,而其中还有好几个是根本不可能成为接班人的。

比如老九脱欢,因为在南征的时候损兵折将,忽必烈认为其丧师辱国,命他终身不许入觐。

真金有三子,分别是甘麻剌、答剌麻八剌以及铁穆耳。

其实当时忽必烈的儿子意见倒不是太大,毕竟他们很多能力本身就不足,相反,忽必烈的另一个孙子,倒是在与铁穆耳竞争,那就是铁穆耳的胞兄、真金长子、出镇岭北的晋王甘麻剌。

其中铁穆耳 文才武略都不错,曾统军平灭北部诸王乞丹的叛乱。而更关键的是他获得了其母亲阔阔真的支持。

汉人传统是立长,但蒙古人更喜欢幼子守业。其实从成吉思汗当时的选择就可以看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