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意大利菲亚特M1914机枪,修修改改在二战继续使用

2022-07-06   樱桃谈娱乐

原标题:一战意大利菲亚特M1914机枪,修修改改在二战继续使用

一战时意大利装备了菲亚特.列维里M1914重机枪,这是该国第一款国产重机枪,其本身在一战前就完成了研制,在测试中也获得军方认可,不过当时并没有采购服役,一战爆发后才不得不大量生产,不过该枪整体性能并不好,奇葩的供弹方式以及威力不足的弹药为人所诟病。到了30年代,意大利对机枪进行了改装,制成了菲亚特.列维里M1935重机枪,并参与了二战。

M1914机枪与当时的众多重机枪一样采用水冷式枪管,机枪安装在三脚架上操作,它发射意大利6.5×52毫米卡尔卡诺步枪弹,它没有采用弹板或弹链供弹,而是使用5发弹夹,注意这并不是步枪当时步枪使用的6发弹夹。

弹夹被一排排放进一个笼式的供弹具里,它被人们戏称为“捕鼠笼”,有50发和100发容量两种供弹具。供弹具从机枪左侧插入,射击时先从第一排弹夹开始抽取弹药,弹夹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顶出子弹,枪机的运动还带动一个拨杆,它会向右拨动供弹具,不过每一排弹夹下方都有一个限位销,它随着弹药的消耗向上运动,在5发子弹打完后才解除限制,于是拨杆才能将“捕鼠笼”向右拨动一个档位,让下一排弹夹对准供弹位置。

这种供弹方式好处是可以直接使用步枪弹夹,降低了后勤压力,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缺点是供弹动作太多,极大的限制了射速,只能达到400~500发/分钟,而且可靠性欠佳,供弹具在战场上很容易沾上泥沙尘土。除此之外6.5毫米口径的子弹对于重机枪来说威力太弱。

没有选择的意大利军队也只好带着这款奇葩机枪参与一战,到了30年代计划研发新的机枪装备部队,这就是布雷达M37机枪,不过意大利舍不得丢弃手中数量不少的M1914,于是打算将它修改一下继续使用,相关工作在1934年开始,改装后的菲亚特.列维里M1935重机枪在次年服役。

M1935改用尺寸更大的8×59毫米弹药,取消了水冷式套筒,枪口初速度750米/秒,有效射程1000米。该枪最大的改进应该是它的供弹系统,它采用50发的弹带供弹,枪机后坐式自动原理,理论射速600发/分钟。

M1935在整体上比M1914强了一些,它的威力和射程更大,供弹系统相对更可靠,并且它还允许安装光学瞄准设备,远距离射击精度更有保障。不过机枪本身在重量、尺寸上没有削减,寿命比M1914更短,子弹在使用前仍然需要润滑才能保障供弹顺畅,与同时期其他机枪相比仍然是拉跨的装备,因此它服役后的反响并不好。

二战爆发后,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意大利军队也参与到战场上,他们在缺乏新式装备的情况下也将M1935作为制式装备带上了战场,意大利将生产工作持续到1943年,到1945年将其退役。

虽然有很多武器装备都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但是像意大利菲亚特.列维里M1914/1935这样性能欠佳的武器还能作为制式装备经历两次大战的并不多。

菲亚特.列维里M1935机枪带三脚架重23千克,不带重17千克,枪长1250毫米,射速600发/分钟,枪口初速度750米/秒,有效射程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