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六十不归何日归,人生七十古来稀。忧愁疾病常相半,十载光阴转瞩非。——蔡戡《六十》
在现代生活条件和先进的医疗水平之下,人类的普遍寿命都比较长,百岁老人在现代中并不罕见。而古代则不一样,普遍年纪就在四五十之间,农民的寿命甚至还因为常年劳作的缘故而变得更加短暂。实际上在古代也不仅仅是高强难度劳作和饮食粗糙的农民寿命比较短,还有与仕途相关的职业,被称之为最高危的职业。不仅仅是当官的人整天害怕乌纱不保人头落地,皇帝站在权力的最高塔尖,却依然是英年早逝的不少。除了国务繁忙殚精竭虑之外,还有权臣的作祟,而这也是很多帝皇的宿命之处。因此历代皇帝的普遍寿命都不太长,基本都难以活过40岁。可王侯将相又偏偏是百姓最为羡慕的职业,尤其是皇帝更是荣华富贵。
皇帝被视为人生赢家
一说起皇帝,这个职业虽然是公认的高危职业,但这个职位却依然是无数人所幻想的职位,是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要挤进去的行业。首先是这个职位的“高薪”,可谓是天下财富都掌握在一人之手,权利更是至高无上,人人都要对其俯首称臣,掌握着天下苍生的生杀大权。此外,在“婚姻”方面,皇帝的后宫三千佳丽。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皇帝这个“职业”绝对是人生赢家。
皇帝由于身份高贵,因此不管做什么,身边都总会有一大群人伺候着,侍卫24小时待命保护,太监24小时陪护,就连皇帝就寝时间,太监宫女也必须守在不远处。就算是半夜起夜,都有人精心伺候着。在日常伙食方面更是令人可望而不可即,毕竟皇上锦衣玉食山珍海味并不稀奇,还有天下最好的佳肴都能够尝遍,这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想到便足以垂涎三尺。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常言道,权利越大责任就越大,皇权的至高无上换来的是时时刻刻背负着国家的命运,除了为国家大事而日夜操劳,还要时刻保持警惕谨慎。皇帝需要提防的,不仅仅是外敌来犯,更是时刻不能对身边人放松警惕,就连枕边人都必须提防,这也是皇权至高无上的悲凉之处。
在很多影视片的桥段中经常会听到,皇帝的事无小事,皇帝的家事也并非家事,甚至与整个国家、朝野的局势息息相关。首先是和亲,自古以来便是连接外邦的手段之一;还有为了拉拢朝中权臣,将臣女纳入后宫也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也并非这样就可以安枕无忧,还要提防着枕边人为了“娘家”而越雷池。也就是说,皇帝的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处于神经紧绷的高强度状态,既要治理国家日夜操劳;又要具备抵御外敌来犯的实力;也要提防身边所有的人,包括权臣和枕边人,总而言之身边的人都难以信任;还要平衡朝野权势局势。如此一来,说皇帝是一生都活在步步为营的生活中也不为过。
自古皇帝多数英年早逝
自古贤君不少,昏君也不少,昏君的“短命”也算是一种天道。纣王享乐早了酒池肉林,最后也落得自焚的下场,周武王连射三箭,最后取其首级;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不惜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结果“狼真的来了”的时候,诸侯以为又是一场戏弄而置之不理,最后周幽王惨死匈奴之手;胡亥虽然在宦官的帮助之下,成功残害了兄弟手足而成为皇帝,但最后将秦国也玩夸了,还被宦官赵高活活勒死,还真是“成也宦官,败也宦官”。
昏君最后都没有好下场,而贤君也不见的就能够长命百岁。秦始皇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被称之为“千古一帝”,为华夏子民殚精竭虑,最后出巡中暴毙,且后世广为流传的是秦始皇的暴政,而不是嬴政统一了华夏。也有一些高龄的皇帝,比如康熙帝就是传说中的高龄,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可根据史料记载,康熙帝从年幼登记开始,便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为大清殚精竭虑死而后已,后世对其却褒贬不一。
历史客观事实
汉朝汉质帝在幼年便已经登记,一个九岁的孩子一时没管好自己的嘴,结果被一个饼给要了命,被活活毒死。实际上,对于皇帝的戕害还不仅仅是单纯的人为性,还有历史难以扭转的客观存在,那便是战争。
根据史料记载,从夏商开始,中原之地战乱便是家常便饭。毕竟哪个朝代的更迭都是由战争而来,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权利,为了能够得到一呼百应的权利和宝座。根据统计,魏晋南北朝的战争次数就达到了1600次。换算下来,在那段时期基本上是每年发生战争4-5次。这样在现代人看来非常骇人的战争次数,可实际上纵观那段时期的全世界,哪个地区哪个种族不是在频繁的战争中,一次次建立,又一次次迭代。毕竟为了皇权、权利、荣华富贵而疯狂的人太多太多。
结语:
伴君要谦卑,可别胡乱吹。进言须谨慎,不然准倒霉。怀才不漏才,装傻别自卑。听君一席话,听政把帘垂。——《伴君》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以上这首诗写的正是这种意思,描述皇帝对天下苍生及群臣的杀伐决断。人总是容易被一些表象所迷惑,看到的也往往是人前的光鲜亮丽。而实际上皇帝的日子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好过,背后的艰辛与汗水都非常人所能够担负,用殚精竭虑和枕戈待旦来形容最恰当不过。纵使如此,对于皇帝这个“职位”仍是有大把的人趋之若鹜,曾经有多少人为止前仆后继,在老百姓眼中,更是一个“人上人”的高收入职业。
参考文献:
《六十》《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