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国家癌症中心在国家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上表示,
大约40%的癌症可以避免。
虽说癌症可以避免,但若是不小心中招了又该怎么办呢?早期癌症也如同一个潜伏在暗处,伺机而动的“隐藏杀手”,不痛不痒,让人防不胜防。
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基础研究中心主任——【杨牧教授】告诉小康妹儿,早期癌症之所以不痛不痒,关键点是“位置”。抓住这7个字,就能揪住早期癌症的小尾巴,成功做到早诊早治!
癌症发生时
为什么不痛不痒?
“癌症来时‘静悄悄’,主要是因为癌细胞太能‘藏’了。”杨牧教授说,“再加上,有些癌细胞很会看眼色,专找‘好欺负’的器官。”
分开来说,主要有这三点:
肿瘤较小,逃过了免疫系统
癌症是突变细胞不断增殖而形成的。在细胞突变之初,免疫系统就会对其进行识别清除,但部分突变细胞可能让免疫系统误以为是“自己人”,从而摆脱免疫系统的控制,也就不会引发疼痛等不适。
当癌细胞继续增殖,开始浸润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并具备了扩散转移的能力,才可能开始出现某些症状,引起人们注意。
据癌症疼痛诊治规范(2018年版)统计显示,在早期癌症病人中,只有约25%会产生疼痛,大部分患者都是在中晚期才感觉到明显的疼痛。
肿瘤生长位置特殊
如果肿瘤生长的位置特殊,位于疼痛感受器分布比较稀少的地方,比如厚厚的脂肪层,那么即使肿瘤已经很大了,也很可能没有痛感。
肿瘤生长位置特殊
人体有3个器官比较特殊,堪称人体“卷王”,即便被癌细胞侵袭,仍然会努力工作。
1
肝脏
肝脏没有痛觉神经,即使发生肿瘤,也可能没有明显疼痛或其他不适。只有当癌细胞不断生长,刺激到包膜上的痛觉神经,才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或者间断性放射的右肩背疼痛等,但此时病情往往已经到中晚期了。
2
肺
肺与肝脏相似,内部也没有痛觉神经,如果肿瘤局限于肺内,可能只会有咳嗽等症状。若肿瘤侵犯到其他组织,才会出现明显的胸痛症状。
3
肾
肾脏肿瘤如果没有侵犯到肾盂、肾包膜等组织,通常也不会出现疼痛、血尿等不适。有数据显示,约50~60%的肾癌患者都是“无症状”的。
虽说多数癌症发生时没有疼痛感,让人难以发觉。
但,不用担心,杨牧教授专门为大家整理了
癌症信号7字诀
帮助你实现早诊早治!
识别癌症报警信号
抓住这7个字
杨牧教授将癌症信号大致归为了这七个字——痛、块、烧、血、皮损、减、青,来帮助大家能够简单的判断自己是不是身体出了状况。
小康妹儿谐音记法:
痛快烧血,皮损减轻!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立马就医!
痛(疼痛)
如果身体出现了长期持续加重的疼痛,极有可能是癌症的信号。杨牧医生介绍,疼痛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癌症已经进入了中晚期,一定要尽快就医。
块(异常肿块)
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经久不消或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的肿块一定要注意。癌肿块往往是不规则的肿块,会出现瘙痒、溃烂、渗出等情况。
烧(发烧)
杨牧医生介绍,持续发烧,尤其是低热,儿童要警惕血液系统肿瘤,成人要警惕肝癌、肾癌等肿瘤的可能。
血(出血)
肿瘤的发生会导致人体凝血功能出现障碍,特别是血液系统肿瘤和肝肿瘤。除了女性正常的月经之外,任何一个脏器不明原因出血,并且经久不愈,都可能是癌症的报警信号。
皮损(皮肤损害)
当口腔里出现一些常年不愈合的溃疡,又或者皮肤上有一些常年没有愈合的皮损,这也可能是肿瘤的一个很强烈的真相。比如说口腔鳞癌它就是长久不愈合的溃疡,皮肤癌就是那种出现了一些皮肤的溃烂或者是一些皮疹。
减(体重减轻)
短期内体重不明原因减轻,并且呈进行性下降(排除甲亢、糖尿病),有可能是肿瘤;如果体重减轻伴肤色发黄和疼痛,要积极检查,排除胰腺癌等肿瘤的可能。
进行性下降
指短期内体重一直下降,有明显的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松弛、骨骼突出等症状。
青(淤青)
杨牧教授介绍,淤青不等于出血,咱们说的淤青是指如果有些人稍稍碰一下就出现皮下“青一大块”,这就说明凝血功能出现了问题,也可能是血液肿瘤带来的一个症状。
做好筛查
把癌症拒之门外
在我国,肺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这六种癌的发病率加起来占了所有肿瘤发病的75%以上,死亡占比超过80%。因此,这6种癌症的筛查至关重要。
癌症 | 高危人群 | 筛查方式 |
肺癌 | 50岁以上人群长期吸烟(包括二手烟)长期在粉尘环境或密闭环境工作者有肺癌家族史者 | 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 |
结直肠癌 | 40岁以上人群长期便秘、便血、腹胀者长期久坐不动者有肠癌肠息肉家族史或病史者 | 每年进行一次肛门指诊+肠镜 |
胃癌食管癌 | 40岁以上人群有胃炎、胃溃疡等基础疾病有家族史爱吃过硬过烫食物者抽烟喝酒者 | 40岁以上健康人群若第一次胃镜无异常,且生活习惯良好,可3~4年检查一次,其余人群最好一年一次 |
肝癌 | 男性35岁、女性45岁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脂肪肝患者经常喝酒的人 | 每年做一次肝功能检查+肝脏B超 |
乳腺癌 | 有乳腺癌家族史初潮早、绝经晚的人,晚会晚育或者没有生育的人常吃避孕药或多次人工流产、性生活紊乱的人既往有乳腺导管、乳腺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做过胸部放疗的人 | 30岁以后的女性,每年进行1~2次乳腺超声+钼靶照相 |
除此之外,国家癌症中心还在国家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上还提到了预防癌症的三点建议:
1
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比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膳食,避免阳光暴晒等。
2
注意预防与癌症相关的感染因素
比如幽门螺旋杆菌、人乳头瘤病毒、肝炎病毒等,适龄人群还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和HPV疫苗。
3
注意保持生活与工作环境健康
特别要做好职业防护,避免接触职业致癌物
本期科普医生
医生简介
四川省抗癌协会理事、四川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细胞生物学会理事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组织再生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分会委员。主持国家和省部级7项基金资助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记忆通胀介导重大疾病演进的免疫学机制;宿主免疫异质性产生的生物学原理与干预策略。
门诊时间
周四上午
编辑 | 俊臣
监制 | 黄利琴
审核 | 蓝岚
图片来源 | 摄图网
转载请评论区留言或添加客服(scmy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