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改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与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密不可分,选取江苏省的农村改厕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我国农村“厕所革命”发展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其次对江苏农村改厕的政策措施进行探讨,结合当前地区发展现状,总结江苏好的经验并进行学习,最后根据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农村改厕工作顺利进行,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据资料农村改厕最早大概可追溯至民国时期,当时一些知识分子主张采用新生活的方式,维护街道整洁干净,不随地便溺、吐痰扔垃圾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随后提出了“两管五改”的新形式运动,其中处理粪便垃圾的手段仅是简易的改良厕所、畜禽圈,这种厕所并未达到卫生厕所的标准。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表示,厕所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2018年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将开展厕所粪污治理作为其重点任务之一;2019年1月22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者资源化利用,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今年两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斌表示,小厕所是大民生,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就是推动农村改厕。今年要推动全国三万个村庄,大体上是一千万的农户实现改厕,中央财政计划安排70亿元支持这项工作。
厕所看起来是小事情,但却与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在城乡发展过程的农村人居环境不平衡的问题,而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又是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十九大报告中也早已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村“厕所革命”关系到亿万农村群众生活品质的改善,“厕所革命”开展以来,各地顺应农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农村改厕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小厕所促进社会文明大进步,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如厕卫生习惯,切实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江苏省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典型代表,在这种背景下对江苏农村改厕的发展进行梳理,并从中获取好的经验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江苏省连续多年将改水改厕列入全省农村新五件实事,2007年转发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农村改厕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农村改厕的目标;2013年颁布《江苏省爱国卫生条例》、《江苏省农村改厕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条例,从政策法规层面有力推动了全省改厕工作的顺利开展。2018年7月20日,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市高淳召开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会议,会上发布了《江苏省农村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目标是重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同时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污水管网入户率。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
为了加强对改厕资金投入及使用的监管,江苏省政府还专门制定了《江苏省农村卫生改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主张设置改厕资金专门账户,实行专户储蓄,并对资金的使用定期进行审核,确保专款专用。以江苏省宿迁市沐阳县为例,该县财政局设立农村改厕资金专户,列入年度预算,专款专用。农村改厕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为财政补贴和农户自给,对每个符合要求的改厕农户给予800元补助,除此补贴之外,改厕所需资金不足的部分,由受益农户自行解决。
加强对改厕工作监督管理,设立责任人,确保改厕落到实处。以江苏省沐阳县为例,为了对改厕成果进行监督,该县专门成立了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以县长任工作组的组长,负责对全县农村改厕工作组织协调,同时下面乡镇各地区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设置负责人对农村改厕具体情况进行监督汇报,将农户卫生厕所使用情况,旱厕拆除情况一一记录,确保农村改厕落到实处。
2017年11月19日,世界厕所日暨中国厕所革命宣传日活动在北京召开,江苏被授予全国“厕所革命突出成果奖”,其中南京、无锡、苏州等城市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如今的江苏省由原来令人诟病的茅坑厕形象一跃成为“厕所革命”的先进代表,这其中必然有一些好的成功的经验值得其他地方学习。
厕所革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新时期继续推进农村改厕要求多部门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同时在推行过程中还要考虑因地制宜,实现标准化管理。在江苏省的农村改厕过程中,领头负责人是爱卫办及卫生计生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统一起来工作;其次是沼气池建设由农林部门负责,至于新式卫生厕所的建造则由住建部门负责。整个改厕过程工作中,各部门充分明确自己的职责,相互合作,各司其职。仍以江苏沐阳县为例,该县的厕所改造严格按照《农村户厕卫生标准》实施,主要推广冲水式“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厕屋内有砖墙、有厕顶、有门窗、有冲水设施、有三格式化粪池;厕所内基本无苍蝇、无异味、无渗漏、粪便无害化处理,厕屋面积不小于2m2;只有达到这些标准要求的厕所才是一个合格的卫生厕所。
厕所革命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新时期要在农村地区继续推行改厕就要广泛宣传厕所革命,树立典型引导,同时依靠现代科技,建立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把握厕所革命进程。在推进农村改厕的过程中农民群众观念的改变尤其重要。江苏省在实现改厕之前,充分借助各种媒体途径,让群众了解改厕的意义,明白实行改厕实际是对自己有益处的;同时在每个项目村实施改厕前都会先做好几户改厕优秀示范户,组织群众入户观察,进行面对面的宣传,激发农户改厕的动机。
除此之外,江苏省还建立了农村改厕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各地区改厕的实际进展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下一年度的任务安排;同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年报和评估分析,也可以很清晰的对于上一年度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厕所革命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新时期继续推进农村改厕就是要把厕所革命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相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这是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规划,其中农村改厕就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持续不断的推进农村改厕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视,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的切实体现。过去农村环境差,尤其是厕所环境糟糕,很多人就不愿意去到农村更不用说留在农村,自从农村“厕所革命”推行以来,农村卫生户厕的普及率也在逐年提高,人民对于农村生活环境满意了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农村,愿意为乡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进一步振兴我国的乡村建设。
小厕所,大文明。观察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从臭气熏天的露天厕所到干净整洁的现代冲水厕所,是中国乡村文明的一大进步。厕所问题的顺利解决对于新农村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种实践已经证明:“厕所革命”是向洁净乡村迈进伟大一步,是对传统落后观念、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深刻改革,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对农村人居环境的重大提高,农村改厕看似一件小事,但却与亿万农民的幸福密切相关,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升,“厕所革命”也必将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健康文明与社会效益。
作者简介: 李苗苗(1996—),女,安徽淮南人,安徽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收稿日期:2019-10-27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01期
文章根据头条号发文规则进行了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