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我不愿揭中国人的短,但中国人有三个很大的缺点

2024-01-18     华俊竹

原标题:罗素:我不愿揭中国人的短,但中国人有三个很大的缺点

前言

“我不愿揭中国人的短,但他们有三个很大的缺点”

这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中国北大做演讲时,面对众多学子所说出的自我看法。

伯特兰·罗素,英国伯爵、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极为罕见的能在客观、公正角度来评价中国的西方哲学家,他曾这样赞扬到:“中国人灵魂中有一股永不服输的气魄。”

但同时,罗素先生也直言不讳的指出了中国人身上的三个缺点,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那么,罗苏先生所说的“缺点”都有哪些?他的观点又是否正确呢?

伯特兰·罗素

说到罗素先生,现在的人们可能会感到陌生,但要是在上世纪20年代左右,那这个名字在中国可谓如雷贯耳:

《新青年》作为当时在中国地位极高的刊物,只曾为3人办过专号,而他们分别便是马克思、易卜生以及罗素。

马克思先生自不必多说,易卜生先生是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作品为中国的反帝反封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都提供了许多帮助。

仅从这两位,便可以衬托出罗素先生在当时中国进步青年心中的地位。

罗先生斯之所以会在距离他家乡十分遥远的中国有着这样的地位,便是因为他的主张和行为:

罗素先生于1872年出生在英国蒙茅斯郡,全名为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是一名真正的英国贵族,他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和智慧。

在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罗素先生就常常会思考万事万物的道理,有着与众不同的哲学思想。

而家族所提供的资源和帮助,得以让罗斯先生去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个道路上,罗素先生的头脑中知识越加丰富。

此后罗素先生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主攻数学和哲学,在两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1906年,罗素先生提出了“引发第三次数学危机”的“罗素悖论”,奠定了自己数学大师的地位,而《自由人的崇拜》等作品也让其成为了公认的哲学大家。

除了极高的学术成就外,罗素先生其实也算得上是半个政治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就已经察觉到了这次危机,于是四处游走,展开反战演讲,呼吁人们保持和平。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效果,一战依旧爆发了,而罗素先生还因反战遭到了辞退和监禁。

但这并没有让罗素先生心灰意冷,他积极的访问世界各国,寻求着避免以后战争的办法。

而一战的爆发让他对西方各国感到失望,因此他决定前往不同于西方各国的“新世界”苏联,去见识一下“布尔什维克主义”。

然而在苏联,罗素先生并没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让他有些失望。

也就在此时,中国刚刚进行了“五四运动”知识分子已经开始觉醒,而梁启超等人为了加速这一进程,专门邀请了一些欧洲学者来进行演讲,罗素先生就在其中。

中国人的三个缺点

1920年9月,罗素先生到达了中国上海,不过他并没有立刻展开演讲,而是决定先用自己的眼睛亲自审视一下如今的中国。

为此,罗素先生展开了长达9个月的中国之旅,在中国的各个大城市都有所停留。

最终,罗素先生将自己的所作所闻以及所思所想都写成了一本书《中国问题》,在这本书中,罗素先生并没有西方普遍的偏见和蔑视,而是非常认真的写出了自己所看到的各种问题。

在之后北大的演讲中,罗素先生将这些问题总结为了三种:冷漠、贪婪、胆小

首先便是冷漠,如果直接按照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在罗素在中国的这段时间里,他见证了许多悲剧的发生,其中最多的便是贫穷民众吃不上饭而被活活饿死。

然而那些并不愁吃喝的有钱人,却从不愿伸出援手,甚至在政府或者好心人拿出可以救助无数人性命的赈灾款时,并不缺这些的有钱人也会进行贪墨,根本不关心这对别人多么重要。

这种冷漠不仅体现在这些有钱人身上,就连底层民众也同样如此:面对别人的悲剧乃至国家的灾难,他们第一种感觉不是同情而是嘲弄,是以别人的痛苦为乐。

这个问题同时也是我国著名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最为关心的,在他的多部作品中都曾出现过类似罗素所见到的情节,并将自己的一生都用来唤醒冷漠的中国民众。

不过罗素先生并没有因此而进行更多的指责中国人,因为他也明白,出现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中国承受了太久的苦难,人民见得太多乃至麻木不仁,而非本性如此。

第二个缺点便是贪婪,这个缺点在罗素先生看来并不是独属于中国,而是属于全世界,不过在封建制度传承已久的中国却是尤为明显。

无论是哪个朝代,身为统治者的皇帝们总是会想着开疆扩土,稳固权力,让自己有更多的财富和绝对的权力,永远不会满足。

其中虽然权力的贪婪是属于上层的特权,但对于财富的贪婪却是所有人都一样,上层着对财富的贪婪让底层民众的利益越来越少,而底层民众间利益的争夺让人们并不团结。

而随着上层的腐败,每个朝代也将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和虚弱。这也导致了中国近代国力贫弱,饱受欺凌的原因。

而最后一个缺点,也是当时中国人最为严重的缺点,那便是胆小。最为明显的便是在鸦片战争后,无论是列强的侵略还是清政府的丧权辱国,都很少有人愿意站出来反抗。

这最终导致国家不能团结一致,让诸多列强得以更加肆无忌惮的欺压中国。

而这个缺点的来源,同样离不开中国的封建制度,亦或者那些皇帝们,古代的皇帝们作为权力的最中心,他们在万人之上的同时也害怕人民会强大,夺走属于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因此他们会用各种手段来让人民在重重枷锁压迫之下不敢反抗,最直接的便是死亡威胁。

当然,中华儿女中并不缺少不惧之人,千古艰难唯一死儿,但让人胆小的理由并非只有死亡:

在古代,家族观念非常强烈,所有人几乎都是和自己的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古代的法律也往往会牵连自己的家族。

因此无论在做什么事前,都必须经过再三考虑,否则很可能牵连到自己的家人朋友。

没有人愿意因为自己的选择牵连到别人,但同样,也不愿意别人的选择牵连到自己,因此人们还总会互相监视,在这种环境下,渐渐所有人都再无反抗之心。

还不仅仅是底层民众,上层统治者皇帝们也是如此,就比如导致中国现状的最直接原因——清朝闭关锁国。

那就是因为皇帝们的“胆小”,他们害怕变革,害怕丢失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为此固步自封,不愿意接触新兴的事务,最终让中国从曾经的领先沦落到了落后。

不过罗素先生也为中国人说出了这样的另一种理由,胆小是源于一种“自信”,在罗素先生看来“中国人的思考维度是以万年为单位的”。

无论是蒙古还是满足,他们都曾征服中国,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中国文化却最终吞噬了这些征服者,让他们与自己合二为一,因此中国人在面对入侵时也会选择沉默并等待。

如今中国

在如今看来,罗素先生的观点在虽然一些方面有着争议,但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正是在存亡危急关键之时,中国人民打破了冷漠和胆小,所有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敌、为国捐躯不惧死亡的英雄不断涌现,这才成功建立了新中国,让所有的侵略者都最终被打跑。

也正是这种面临绝境时的民族凝聚力,才让中华民族得以源远流长,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流传下来的古文明。

而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真是所有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共同抑制住了自己的贪恋,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建设新中国上,这才得以让中国快速复兴,重新屹立在世界的大舞台上。

由此看来,罗素先生的话语虽然听起来有些刺耳,但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在当时那个腐朽沉默的时代,只有这种最为严厉的语言才能真正惊醒中华人民。

中国人从不惧怕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因为中国会正视自己的缺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就是为何中国能重新复兴,切从此必将昌盛下去的原因!

小结

罗素先生是真正伟大的哲学家,他聪慧而无高傲,言辞严厉但无偏见,对中国说出了自己最为真诚的看法,提供了自己所能做到的全部帮助。

同时,罗素先生也曾为中国打抱不平:“我希望读者能够记住,中国是我接触过最好的国家之一,却遭受如此虐待,我要对全世界每一个列强发出声讨。”

而在中国已经崛起的今天,我们也毕竟铭记罗素先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386dcdd2653b71950578ad976588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