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骏:杜牧润州其一是黄鹤楼体?

2023-06-23   小楼听雨诗轩

原标题:陈曦骏:杜牧润州其一是黄鹤楼体?

陈曦骏 供职于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公安文联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晚唐五代诗史》,诗词作品及鉴赏类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中华诗学》《晶报》等报刊杂志,曾获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总冠军,七夕特别节目冠军,多次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吉林卫视等电视节目及央视频、新浪微博、腾讯新闻、抖音、云听fm等新媒体平台文化栏目担任文化嘉宾。

润州二首其一出律?黄鹤楼体?

润州二首其一

杜牧

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关于这首诗有些诗词爱好者认为是晚唐时代少见的前歌后律黄鹤楼体,由此得到杜牧有盛唐遗风的结论。小杜诗部分雄浑似太白是定论,但这首润州其一却不是“黄鹤楼体”。

一般认为这首诗首联和颔联有出律的现象,首联出句的“句吴亭东千里秋”的吴出律,应用仄声。颔联出句“青苔寺里无马迹”的无孤平。关于两个问题我们从易到难解决一下。

先解决“青苔寺里无马迹”的孤平,无处确实是两仄夹一平,但是结合整联来看就没问题了“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这是典型一联对句拗救律句,“马”为六拗,应用平实用仄,“多”为对句五救,必须用平。那么大拗救联的出句要不要看孤平呢?从我的研究来说是不看,七言律体的拗救技术来自五言律体,五律大拗联出句两仄夹一平亦不看,所谓“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所以颔联没有出律。

首联就比较难解释了,这个吴字在平水韵中在七虞部没有多音仄读,借音合律明显不是。再看宋人所编辑的《广韵》同样也没收入仄声读法。但是在南宋的一本韵书《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中收入了“胡化切”的仄读。吴仄读的源头是在哪里呢?杜牧有机会用这个仄读嘛?

南唐徐铉徐锴在作《说文解字》注中有这一段话:“大言,故夨口以出声。《诗》曰:不吴不扬。今写《诗》者改吴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谬甚矣。”徐锴解释了吴的正确字型,又认为仄读的乎化切是谬误。而清人段玉裁又考证明确了改吴作㕦的起源是南朝宋时期诗人何承天。这意味着杜牧完全可能使用何版的吴字读音。

虽然徐锴不同意吴字何承天的异体字型和仄读读音,但即便是讹传“吴”字唐宋仄用不止杜牧一例,即便在徐铉徐锴所在的北宋韵文中也有使用,最直观的例子就是《百家姓》的前三十四句: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诸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粱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百家姓是韵文,这前十七联三十四句,押的是七阳韵,在每联的对句第二个字都是仄声,所以吴字在该处也应仄读。即便如徐锴言吴仄读为谬,但在文人使用上明显已经符合了讹变的条件。杜牧之的“句吴亭东千里秋”应视为合律,《润州其一》是一首正常的非变体七律。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