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60年代,随着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步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时代正式来临,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科技得到了发展,西方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科技遥遥领先。
当工业革命稳步的进入19世纪末期,机器工业又跨入了电气时代,一场以信息为主的革命席卷全球,如今的我们依旧还处在信息时代,但第三次工业革命早已经打响了,人类步入了生物科技时代。
生物科技将会是未来的核心之一,霍金也是预言过,人类DNA遗传工程、生物克隆技术将会成为主流。
霍金的预言一向有些“危言耸听”,他认为人类在未来可以自由改造DNA,将人类进行特定培养,这些人比起正常人更加强壮、聪明,他们也会成为人类文明中的精英。
不管未来生物方向如何,生物技术都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一部分,而颜宁在生物领域中常常被人提起,她和她的团队,首次解析了膜转运蛋白,甚至攻破了困扰世界50年的难题《低pH依赖的溶酶体胆固醇外向运输的结构基础》。
然而当这篇论文发表之后,却引起了轩然大波,舆论声不断,这些舆论声中,有支持颜宁、也有一片骂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这个世界难题是在美国实验室攻破的!
颜宁,1977年出生于山东章丘,人如其名,不仅颜值高,从小的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1966年考入了清华大学攻读生物科学与技术,想要从事生物这一行,光是有理论还不行,还需要实践。
基本的生物知识,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研究出来的,想要突破就需要作出“新东西”,颜宁走了科研这一条路,这条路也注定非常艰难,在本科生涯中,她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拿到学士学位后,选择留美深造。
颜宁考入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来到这里后,都会选择一个专业指导老师,颜宁选择了施一公。
当时施一公在普林斯顿大学已经是教授了,在普林斯顿很有名气,一般的学生他都不带。
施一公也是清华大学毕业,颜宁也是母校的人,施一公就给了她面试的机会,所谓的“面试”就是一场基本实验,颜宁对这些试验不太了解,手忙脚乱,为了节省时间,她减少了一些实验步骤。
这些“投机取巧”施一公都看在眼里,但同样也看到了颜宁隐藏的天赋,施一公对她说:“实验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一番严厉的批评后,又开始教导颜宁做实验。
在国外读书期间,施一公一直都跟团队里面的人说:“我们做实验,是为了造福社会,帮助国家”,受施一公的影响,2007年,完成博士后研究的颜宁回到了清华大学医学院。
她组建了自己的团队,除了研究生物蛋白质之外,还带一些本科学生,培养他们成材,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开讲啦》节目,颜宁曾受邀参加,在节目中,颜宁完全不是一样只会做实验是书呆子,她非常活泼,开朗,这样的导师自然非常受欢迎。
2014年颜宁在清华实验室,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这是世界上第一例,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例,颜宁对世界做出的贡献可想而知。
她依旧不骄不躁,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计划项目,在清华独立领导实验室期间,她先后发表了59篇专业的论文,22篇学术论文被国际上多个科研组织所引用。
然而就在2017年,颜宁已经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职位,这个消息传开后,引起网友热烈的谈论,有人认为颜宁是“负气出国”。
原来当年颜宁落选了中科院院士,颜宁对这件事并没有给出解释,就在舆论声渐渐消失后,2019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人们再次旧事重提,难道颜宁“弃国归美”真的只是为了院士头衔?
院士是一个科学家最高的荣誉,但颜宁应该并不在乎这些,她曾说:金钱不能变成衡量幸福的标准,我做研究不比那些‘高官’更幸福吗?
在普林斯顿,颜宁能够得到更好的科研条件,而她所做出的研究是贡献给全世界的,科学无国界,而且颜宁并没有加入美国籍,依旧还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