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有不少农村都在进行煤改电、煤改气等建设,河北也不例外。农村能源改造原本是一件好事,不仅可以给农民朋友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当然,改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安全问题最不容小觑。
坐标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西宋村,这里已经完成了天然气入户的改造工程,然而最近村民却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不小的问题。赵大叔是西宋村的一位村民,他常年在外打工,前些日子回家探亲,正好村里在修下水道。没想到的是,刚把村里主干道路面上的水泥扒开,就把天然气管道给挖出来了,离地面不过十几公分。
村路下面挖出管子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这条管道非同寻常,因为它里面输送的是易燃气体。赵大叔想,埋得这么浅,万一施工时一铲子给弄断了,或者被来来往往的车辆碾压漏气了,再遇上点明火,后果不堪设想。赵大叔想搞清楚十几厘米的埋设深度是否合乎施工标准,于是拨打了当地燃气公司的客服电话,咨询天然气管道到底该埋多深?对方回复不知道。
无奈之下,赵大叔联系了媒体,希望能把这个事情问清楚。记者来到了西宋村,对裸露的燃气管进行了实地测量,从管子顶部到地面的距离约十七八公分。另外,不单单是赵大叔家门口,村里还有一处在施工时挖出了天然气管道。记者对这一处也进行了实地测量,管子距离地面仅15厘米。随后,记者带着数据来到当地天然气公司反馈,却和一位姓胡的负责人发生了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
记者:“按照你们公司的标准,进村的燃气管距离地面多深是安全的?”
负责人:“你咨询这个干啥?”
记者:“我要跟老乡解释,这是我们的工作。”
负责人:“谁打的电话?干嘛的?”
记者:“您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负责人:“回答不了。”
不难看出,负责人的语气态度十分傲慢和嚣张,完全不想理你这茬。十九妹在想,这还是个记者去咨询,若是村民自己去问,恐怕连办公室的门都进不去吧。遭到冷遇之后,记者并没有罢休,而是又直接来到住建局咨询,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标准答案。
住建局的工作人员当场把燃气公司负责人召集过来,这次他们却有答案了。工程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施工时候的要求是管顶距离地面大于60公分。那为什么实际测量只有十几公分呢?对方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施工的时候农村还是土路,路面高低不平,挖沟深度都是按照路的高低走势来的。不过后来村路进行了硬化,要铺水泥,可能把高的地方推平了,管子的深度自然也就显得浅了。
那这个解释能否站得住脚呢?记者把几位负责人叫到了现场,以老乡家的墙壁为参考,来大致判断以前路面的高度。很明显,就算以前路面高低不平,也差不了几十公分的距离。这时那位“回答不了”的负责人又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可能是当时打钻有偏差。可惜十九妹不懂建筑施工,不知道这个所谓的“打钻偏差”是否有可能偏差这么多?
可喜的是,燃气公司的负责人现场表了态,承认现在的状况不符合标准,并承诺会组织人立即整改。排查找出埋设深度小于90厘米的区域,全部进行下降处理。南和县住建局燃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一旦发现了这种问题,会以燃气运营安全的名义,马上立案查处,绝不姑息。工作人员还嘱咐燃气公司,整改不能影响农民兄弟正常用气。
住房城乡建设部去年曾下发过一份《农村管道天然气工程技术导则》,其中第十八条对埋设深度有明确要求。当采用埋地敷设时,燃气管道管顶至地面的最小覆土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埋设在硬质车道下面时,不得小于0.9m;2、埋设在机动车不易到达处(含人行道)下面时,不得小于0.6m;3、埋设在土路下面时,应增加埋深或采取防压断、防破坏等保护措施。
这条路是西宋村的主干道,经常有机动车通行,而且现在属于硬质车道,埋设深度至少应在90cm以上,现场也能看到管道并未加任何防护措施。十九妹虽然不懂施工,但至少知道,稍微正式一点的施工项目,都会提前设计好明确的标准,以保证工程质量。比如沟要挖多深、钢筋要用多粗、管线要用什么材质等等,施工时应当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执行,否则就属于偷工减料。而像天然气管道这种密切关系到村民安全的项目,是否更应该小心谨慎,不容得半点马虎呢?
不知道您的家乡是否进行了煤改气建设?有没有存在类似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