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大逃杀时代,为何还要继续“赌国运”?

今天是2019年9月24号,今天和大家聊聊投资理念的话题。

菜导在昨天的头条里,提到了一个观点:存量搏杀的世界已经近在眼前,各种“大逃杀”已经愈演愈烈。

所以,我们应该在个人能力、风险预判、人生选择等方面做好相应的调整,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在昨天文章的留言中,有一位菜友就说,既然都在抢存量,那么我们就应该把重点往新的经济转移,寻找发展空间,这样不就有新的增量了吗?

菜导对此的回答也很简单:眼下这个环境下,如果真要在全球经济体里面寻找所谓的“新增量”,其实还是得看我们自己。

只不过由于内需迟迟未能真正启动,所以我们当下显得有些焦急。

这句话如果换个更直白点的解释,其实就是:在如今这个争抢存量的大逃杀时代,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除了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还有一个能做的就是坚定我们对“国运”的信心。

为啥我们能笃定不移地继续“赌国运”?

首先,只看总体经济数据的话,虽然目前全球各国都慢下来了,中国也正式告别高增长了,但横向比较下来,中国的增长速度仍然是全球跑得最快的。

哪怕接下来我们只能保持5%的年增长,也足以让很多国家羡慕了。

其次,由于中国经济在体制、结构、产业、体量等各方面的积累和优势,相较于深陷衰退危机的西欧发达国家和大起大落的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稳定性明显更好。

进一步来说,因为我们在制度方面的相关特性(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优势),使得我们对经济体系调控能力一直是冠绝全球的。

这在过去是中国高增长时代的根本动因之一,在现在则表明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要更强。

本轮全球降息潮来临之际,央行能够一直“以我为主”,没有贸然跟进,就是最好的体现。

最后,就是我们全体中国人在全球产业链和财富转移进程中迥异于其他民族的民族特性了。

前一阵奥巴马投拍的《美国工厂》,就通过美国人的视角,展现了东亚文明在企业管理、员工管理和组织文化上的“强大优势”。

坦诚讲,这种优势就和马云那句“能够996是修来的福报”一样,虽然听着非常不正确,但又确实是我们过往40年高速增长的源动力之一。

而且,在东亚另外两个已经步入发达国家阶段的儒家文化国家:日本和韩国。这种工薪阶层夜以继日地打拼奋斗的现象也并未消退。

菜导此前也说过,于个人情感来说,996无疑是反人道的,不值得推崇的;但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程来说,996又是我们短期内无法绕开的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毕竟我们不像西欧老牌发达国家有过漫长的收割全球、囤积财富的历史,也不像美国那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科技和国运优势。

在存量搏杀的时代,我们所能比的,就是比其他国家更能忍、更愿意拼、更吃得苦,对于通过个体努力获得财富跃升的意愿,要远远大于那些座山吃空、混吃等死的想法。

所以,要想在存量博弈的混战中逃出生天,我们不仅要相信国运,也要相信我们每一个个体的能量。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除了埋头向前,我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