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的“胶囊旅馆”到中国的“管道房”,一个人的生活也很精致

2020-01-10   整理生活

老话说,一个人过得好不好,看Ta住的房子就知道。


现今社会,在持续攀升的经济消费和房价压力下,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里,很多单身贵族不是买不起房子,就是租不起房子,即使租来了单人间,也普遍过得很“不堪”。


日本的“胶囊旅馆”


在人口迅速膨胀、居住空间不足的背景下,为了一个人也能过得好,在日本早期就推出了“胶囊旅馆”,也称为"胶囊公寓"、"太空舱酒店"、"格仔旅馆"等,是日本极具特色的、充分体现了日本资源节约与空间创意的便捷式旅馆。


图源:林萍在日本

胶囊旅馆”的最初设计者是建筑家黑川纪章。1979年,新日本观光株式会社在大阪梅田开办了首家胶囊旅馆——中银胶囊塔

图源:林萍在日本

它的外观造型独特又酷炫

图源:林萍在日本


每个房间都是一样的格局


图源:林萍在日本

可以依个人需求改变装潢


图源:林萍在日本


有的房间整洁清爽


图源:林萍在日本


有的房间凌乱有个性


但那时候的胶囊旅馆,给人的印象更多是拥挤的房间、只能短暂休息过一夜的地方。


现在40年过去了,如今的胶囊旅馆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并且进化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


图源:一起设计


更加贴心的服务,各种层出不穷的设计,让胶囊旅馆成为了人们旅行中时尚、舒适又周到的选择。

中国的“管道房”


在中国香港,继“棺材房”、“笼屋”之后,也推出了另一种新式住房——“管道房”。


图源:有品生活

这种房子就类似于日本的“胶囊公寓”,和传统的楼房或公寓有很大的差别。


图源:有品生活


房子的外观就像是一块放大型的水泥管,因此被称为“管道房”。


而一个完整的“管道房”,由两段高强度混凝土管道拼装而成。一段是起居空间,另一段是卫浴空间


图源:有品生活


拼装完成后,就变成了一个低成本的微型公寓。它的直径有2.5米,内部空间9.29平米,大小跟“管道”差不多。


图源:有品生活

虽说这面积并不大,但是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非常高,从起居到办公家电一样不落,可以说是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很适合独居的年轻人。


图源:有品生活


打开“管道房”起居空间的玻璃门,就进入到一个可以容纳1-2人的小客厅。


图源:有品生活

一个身材普通范围内的成年人,在里面站立时也不必低头,还能自由伸展双臂呢。


图源:有品生活

房内的沙发床和电脑桌都可以折叠收放,每到晚上,直接展开沙发床下的木板就可以睡觉了。


图源:有品生活

床头有冰箱空调微波炉,平时居家可以烹饪一些简单的速冻食品。


图源:有品生活

还有小小的简易衣架,方便挂置一些常穿的当季衣物。


图源:有品生活

而洗浴空间里,配置了马桶淋浴装置,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图源:有品生活

据设计者说,这种房子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像集装箱一样,随机组合摆放

图源:有品生活

图源:有品生活


如放在天桥底下


图源:有品生活

卡在高楼大厦的夹缝之间


一个人的生活也不将就


不管是日本的“胶囊公寓”,还是中国香港的“管道房”,即使家里的空间再小,一个人也不要将就凑合地过日子



假如下班回家后一看,沙发上堆满了衣服,袜子、鞋子散落一地,餐桌上乱放着外卖盒、零食袋……如此凌乱不堪,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让人的心情变得无比烦躁,甚至想逃离。


图源:慈怀微课堂


其实,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过得很好。选择将就的,还是精致的人生,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想要改变混乱的生活状态,让生活过得精致一点,不妨学一下收纳整理,还可以适当利用一些工具来规划和节省空间


回家一入门,随手在门背后挂上包包、丝巾等物件,才恍然发现,原来被隐藏的空间已经被利用起来了。


走进客厅或卧室,那些没地方放的衣物、毛绒公仔等,完全可以区分收纳在整理箱里,合上盖子,防尘收纳才更放心。

屋子中间摆放一张实木茶几,它充当了各种角色:茶几、书桌、餐桌……



一条实木的凳子,平常充当床头柜,摆上一瓶鲜花就是最好的装饰。


一张简单且没有靠背的,却非常温馨,下班回来在上面躺几分钟,想着吃什么晚餐,真惬意!


然后来到厨房,打开橱柜,手动一转,就能从收纳盘上迅速找到调味料,烹饪时也会得心应手。


即使是一个人生活,也要好好吃饭,仪式感就从每日的三餐开始!

美味的食物、完美的摆盘效果,仿佛让生活也变得有滋有味

如此看来,一个人也可以过得不将就,并能慢慢享受到井井有条、不忙不乱、整洁舒适精致生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