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儿轻轻吹,双桨荡悠悠。姑娘挎竹篮,跳上小船头。”
每到盛夏,村前高塘湖里的菱角和鸡头菱就成熟了。鸡头菱,学名叫芡,它的叶面圆圆的,铺在水面上,让我们不由想到荷花,但鸡头菱叶面上有很多刺,而且只匍匐在水面上,从不会像荷叶那样高出水面,像一把小伞。
采菱
鸡头菱成熟比较迟,大凡要到深秋才能吃。但鸡头菱的茎却是一长出来就可以吃的,大人们会打来一些,将外面的刺皮剥去,一条像蛇一般的嫩嫩的茎就出来了。切成片,兑上辣椒炒,嫩滑爽口,清热解火,是我们那里夏天的一道好菜。只可惜现在很难再吃到了。
长鸡头菱的地方是不能去洗澡的,一旦被它的叶或茎上的刺扎了,十分刺痒疼痛。但有菱角秧的地方我们是不怕的,因为菱角没有成熟的时候,刺很嫩,没有鸡头菱的刺毒,即使被扎了,也只是痒酥酥的,没有大碍。相反在有少量菱角秧的地方洗澡,还可以仰躺在水面上,顺手翻开一棵,摘下嫩菱角,剥开,脆生生的很好吃。嫩菱角是很容易剥开的,只要用指甲稍一用力切入就可。及至菱角老了的时候,就不容易剥开了,而且这时,来的人也多了,大多是大人划船专门来采摘的。
一般采菱的船上会有三四个人,一人划船,一人蹲在船头,两边各把一人。小船所过之处,几乎所有的菱角秧都会被翻开,成熟的菱角就会悉数被采去。
采菱角最讲究手快,小船在不断地行进,各人所面临的菱角应该是一样多的,但一段时间后,每个人篮里的菱角就不一样多了,因为各人手有快有慢。那采得慢的自然很不好意思,在别人伸懒腰的时候也会加紧采摘。
采菱角要双手协调运作,一般左手翻开菱角秧,右手迅速采下看中的大菱角,再随手将菱角秧一丢,重新拿起下一棵。顺手一丢也有讲究,那就是最好能将菱角秧原样放在水面上,这样它还可以继续生长。有手生的,不熟练,把菱角秧丢成了“翻白肚皮”,就是背面朝上,影响菱角的继续生长。
采来的菱角
采菱角时间长了,手会被染成污黑的颜色,而且很难洗掉,只好等慢慢褪掉。
菱角采回来后,用菜刀一个一个地剥开,将饱满的菱角仁取出,嫩的生吃,清热去火;老的煮稀饭,满锅清香。
如果采的多了,家里只会将嫩的留下,老的会煮熟了拿到集市去卖。但在卖之前,要将菱角外面的皮去掉。那时没有任何机器,人们便将煮熟的菱角倒在水缸里,用粗木棍来来来回回、上上下下,不断地杵戳,连续的杵戳不仅能捣烂了菱角的外皮,而且折断了它的尖刺,吃起来就不会被它的刺戳了嘴。戳捣时,一定不能让缸里的汁液溅到了衣服上,一旦衣服沾了这种污水是洗不掉的。现在想来这种污水相当于一种着色力极强的染料。
将菱角皮全部从外壳上戳下,捣烂后,就可以将缸里的菱角抄出来放在竹篮或篾筐里,挑到池塘边漂洗。看着乌七八糟的一篮污乎乎地东西,经过一漂洗,瞬间就变成了黄灿灿的熟菱角,心里充满了喜悦。
这些菱角有两角的,也有四角的。四角的个头大,味道好,但外壳坚硬,小孩子咬不开四角菱角,所以常常捡两角的吃。半熟不熟的菱角有时一咬,里面的仁会被从肚下的脐眼挤出,一个长条,刺溜就钻了出来,像粉丝一样,很好玩。但却不怎么好吃,因为毕竟没有熟透,营养成分不足。
熟菱角
对于四角菱角,我们也有办法,那就是用菜刀把它劈成两半,再一半一半地吃。
如今,街面上也偶可见到卖熟菱角的,每次见到我都会有一种亲切之感,常常要买上一些。我买下的不仅是菱角,更是一种对童年岁月的怀念。
【作者简介】
王庆绪,安徽淮南人,已经发表作品百余万字,作品多次被报刊转载或出版社收录,在近年征文比赛中已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