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奉节县充分发挥行政主体的统筹推动作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贫困户的积极主动作用,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着力培育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238家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实现产业覆盖贫困户100%、龙头企业利益联结贫困户100%,达到农企双赢目的。
一、订单合同型利益联结
龙头企业通过与村民签订农产品产销订单合同的形式实行联结,包括交售农产品的品种、质量、时间、收购价格,以及承诺的服务内容和项目等实现利益分享。比如奉节县鑫桥蔬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产前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合同价回收"的"订单农业"方式,示范带动村民发展绿色蔬菜产业,现已在龙桥、兴隆、太和等6个乡镇发展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7个,种植规模200亩以上大户30余户,辐射带动3000余农户,其中贫困户400余户种植蔬菜,按照不低于市场价格保底收购,保障贫困户收益。除此以外,公司还对贫困户交售的蔬菜给予40元/吨的额外补助,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二、服务协作型利益联结
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介入到村民的生产过程中,自建生产基地,负责为村民提供农资供应、品种技术、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优质服务;村民负责向龙头企业提供农产品,实现双赢。比如奉节县云龙牧业专业合作社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监督、统一收购"思路,通过"借牛还牛"养殖模式,即合作社把能繁母牛免费委托给贫困户饲养,并提供免费配种等技术服务,待母牛生产、牛犊饲养到与原母牛体重一致时还给合作社,合作社以同样方式将回收的牛犊免费投入另一家贫困农户饲养,能繁母牛则归贫困农户所有,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养牛缺少资金和饲养技术问题,为肉牛产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2010年以来,云龙牧业采取"借牛还牛"模式,免费向280户贫困户借牛460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三、流转聘用型利益联结
村民将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每年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租金,龙头企业则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村民在龙头企业务工,成为产业工人,赚取相应的劳动报酬,从而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比如重庆市奉节县祥飞茧丝绸有限公司综合利用和开发诸如桑菜、桑药材、桑鸡、桑猪、桑羊、桑枝食用菌,不断提高亩产收益,并按照"土地流转+优先聘用"方式,鼓励新民镇中岭村村民流转土地,按照水田300元/亩、旱田200元/亩、荒山100元/亩标准补助,74户贫困户土地全部得到流转,并免费为村民提供土豆、蔬菜种子和肥料,收益全部归农户。同时公司优先选聘贫困户到公司务工,实行轮流安排制度,旺季每天工人20多人,淡季也有10余人,贫困户每年可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增收达1万元以上。
四、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
鼓励贫困户以土地等资源经营权、财政扶贫到户资金、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以及折股量化到户的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等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采取托管、托种、托养、代管、代种、代养等模式,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比如重庆长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汾河镇曹家村村民达成协议,组建曹家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贫困户可投放资金,按投资金额的25%分红,实现户贷企用年分红。目前曹家村共引导30户贷款贫困户入股长赛公司,发展猕猴桃产业,实现户均年分红2500元。重庆雄森实业有限公司则在平安乡发展豆腐柴产业,采用"土地入股分红+金融扶贫+劳务收入+公司保底回收农户的鲜叶"模式,带动贫困户227户958人脱贫致富。
五、资产返租型利益联结
农民将原始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后将"成品土地"返租给农民,并提供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有效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运作组织化、带富抱团化。比如重庆长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位于汾河镇水洞村4组已达中产的50亩猕猴桃园租赁给贫困户,收取6000元/亩租金,负责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服务,并以5元/斤实行保底价收购,预计可帮助贫困户实现最低4000元/亩的纯收入。
(黄晓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