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欧阳婷
供图:受访者
“我的孩子从小就没有让我太操心。”与现在每天和“熊孩子”斗智斗勇到“怀疑人生”的父母不同,11月19日,李玉华回想起女儿朱玉慧兰成长中的点滴,如此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玉华
李玉华是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的政治教研组组长,丈夫也在同一所学校任职。在争取累累教学硕果的同时,李玉华没有拉下对女儿的悉心教育,如今,不仅女儿成功考上北京大学,她还教育6个侄子女考上大学,而学校里的学生们也亲切称呼李玉华为“妈妈老师”。2019年,李玉华一家被评为湖南省“最美家庭”。
明天就要毕业了,“妈妈老师“与孩子们把教室打扫干净后一起留影
让女儿学会自己判断
“我应该算是放养孩子的家长。”45岁的李玉华和丈夫朱辉平同为慈利县第一中学的教师,虽然工作繁忙,但是从孩子幼儿园时期开始,李玉华就坚持亲自教导孩子,从不假手他人。
“在我们初为人母人父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育儿经验供我们学习。”李玉华说,第一次成为父母,她坚信“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应该有自己的空间”。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李玉华给予了女儿更多的空间,尝试着和女儿平等对话。
李玉华记得,朱玉慧兰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成绩不是很理想,因为她对英语提不起太多的兴趣。为此,李玉华特地趁女儿休息时,和她进行了一场谈话,“我没有告诉她必须要把英语学好,而是告诉她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并给她留了思考的时间,“然后,她自己就慢慢意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
“我们习惯让女儿学会自己判断。”李玉华告诉记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和朱辉平更习惯给孩子设置底线,而在底线内,女儿则需要自行判断,“刚开始,她还小,就不太理解,但是后面我们说多了,也就慢慢明白了”。
而每每朱玉慧兰告诉李玉华自己遇到的趣事时,李玉华也会停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倾听,“不然下次她就不会再说了”。
言传身教,为孩子塑造榜样
因为教学任务的不同而导致工作时间不固定,李玉华和朱辉平约定好“谁有时间,谁就来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说好“如果两人同时有事,绝不离开孩子太远或者太久”,从而避免错失孩子的成长过程。而一旦有时间,李玉华和朱辉平就会陪着女儿,“阅读、锻炼身体和旅游是我们家必须要做的三件事”。
李玉华从小就喜欢读书,工作后一有空闲,就会拿出一本书来看。小小的朱玉慧兰看着妈妈读书的样子,就会上前询问,然后开始学习妈妈的做法,并喜欢上了阅读。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朱玉慧兰逐渐开始和父母讨论书中的世界,“我们喜欢讨论余秋雨的文章”,也会将觉得不错的书籍推荐给父母。
假期,李玉华带着家人参观毛泽东铜像广场。
因为相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玉华和朱辉平会经常带着孩子出去游玩,而在旅游的过程中,余秋雨描述各地的文字则成为了一家三口讨论的重点。
因此,朱玉慧兰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很受同学和老师的信任,担任过班长、学生会干部,还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如今,朱玉慧兰在北京大学就读,“学校和专业都是她自己选择的”。
朱玉慧兰在北京大学参加本科新生党员培训班。
被学生称为“妈妈老师”
李玉华教育女儿的成功经验是可以复制的。
因为兄弟姐妹在外打工,李玉华的6个侄子女几乎和朱玉慧兰一起长大。李玉华待这些孩子如同自己的女儿一样,这些孩子也纷纷考入了大学。
而从1996年教学至今,李玉华已经送走了多届高中学生,也将自己教育女儿的经验带到了班上。
“我愿意和学生们平等交流。”李玉华表示,青春期的孩子开始了解世界,但是了解的程度还不够高,为了不让孩子们在这过程中做出错误的事情,她格外关注孩子们的情绪。
“我不会特意将他们叫到办公室进行询问。”当看到班上有孩子的情绪出现异常的时候,李玉华会假装随意和孩子聊天,“不经意间的聊天中,孩子就会将问题或困惑说出来”。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李玉华也不会一竿子打死,而是针对学生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进行自我判断。
除此之外,李玉华还会趁着节假日期间,将留在学校的留守孩子们叫到家里吃饭,“满足孩子们过节团聚的期盼”。学生有进步时,她会以赠书赠言来鼓励,她班上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她赠送的书籍。“我教过的孩子很多都考上了大学”。
现在,李玉华已经成为了孩子们尊敬的一个“朋友”,被学生称为“妈妈老师”。她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备课组组长”、“优秀班主任”,2017年还被评为张家界“最美女教师”。
小编:喜之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