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有7怕,都是因为它!远离这些坏习惯,保护人体的内在屏障

2019-10-18     BTV养生堂

黏膜是附着在口腔、食管、胃、肠等器官表层,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结构,它在提升免疫力、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器官的天然“保护膜”

对于免疫力较低的糖友来说,保护黏膜有助于增强人体的抗感染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但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正在潜移默化地损害着黏膜健康,你知道吗?

在餐桌上,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就是“趁热吃”,然而这样一句客气话背后却隐藏着癌症隐患。

食管黏膜的正常耐受温度是40℃~50℃,超过这个范围,就很容易引发破损、黏膜充血、蛋白变性、炎症等病变。

虽然黏膜上皮具有增生和修复功能,在受损后3~5天左右可以自行恢复,但如果长期反复刺激就会导致黏膜慢性损伤,还可能诱发食管癌。曾有研究发现,连续25天进食高温食物,食管上皮就会出现不典型增生,也就是癌前病变;饮用65℃以上的热饮,也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此外,吃得过快时食物不能进行充分咀嚼,粗糙、大块的食物颗粒很容易对食管黏膜造成物理性损伤,引起急性炎症,长期如此便会使急性炎症变成慢性炎症,良性细胞转变为恶性细胞,诱发食管癌的发生。

建议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食物适当放凉至35~40℃左右再吃。食物放凉后再食用,不仅可以保护食管黏膜,还会产生抗性淀粉。抗性淀粉可以抑制大肠杆菌降低结直肠癌风险,预防肠道疾病;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调整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

另外,吃饭时要充分咀嚼,一般吃早餐花费15~20分钟午餐和晚餐花费30分钟左右比较适宜,不要吃得太急。

水果蔬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促进食管黏膜修复,糖友们可以适当多吃。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导致很多人的饮食都不规律。早上不吃饭、晚上吃大餐,中饭时间不断推迟,忙起来就用零食替代正餐……这些习惯都会扰乱胃液的分泌规律使胃黏膜受到损伤

胃黏膜一旦受损,具有腐蚀性的胃液就会侵犯到胃部肌肉,并引发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癌等症。

另外,胃黏膜与食管黏膜一样都属于消化系统,过烫、辛辣、过于油腻、过于粗糙以及冷饮、浓茶等食物也会对其产生刺激,所以糖友在饮食上需要格外注意。

建议

经过烧开后又晾凉的白开水,在中医上被称为太和汤,是一种“胃部养护剂”,糖友可以经常喝白开水来补充水分、保护胃黏膜。

中药中的白芨具有生肌护膜的作用,黄芪有托疮生肌的功效,取两者各30克煎煮40分钟左右代茶饮用,每天约200ml,可起到固护胃气、提升免疫力的功效,糖友可咨询医师后选择使用

肠黏膜能阻止消化道中的毒素、细菌进入血液具有免疫作用。但当食物摄入过多、吃撑了的时候,肠黏膜就会受到损害,难以发挥功效。

这是因为胃和十二指肠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正常分量的食物在这两个器官就能被消化完,但吃得太多的时候,未能完全消化的食物就会进入肠道,从而磨损肠黏膜。

肠黏膜受损,不仅会给细菌可趁之机,易引发肠源性感染;同时还会影响肠道内的菌群平衡,进一步降低免疫力,影响血糖稳定

建议

糖友需控制好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合理安排每餐饮食,尽量每顿只吃到7分饱

一些食材对肠黏膜也能起到保护作用。比如,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等有益成分可有效修复肠黏膜,并能增殖肠道内的有益菌;韭菜中富含的锰元素,不仅能促进消化酶的生成,还可生成大量维生素A,帮助肠道内壁修复;苹果中的果胶也可提升益生菌,抗击有害菌,辅助清除肠道垃圾。

此外,糖友还可以通过食用无糖酸奶,以及豆豉、泡菜、酸菜等发酵食品,来补充益生菌,维护肠道健康。不过合并有高血压的糖友以及老糖友吃发酵食品时一定要控制好量,避免盐分超标。

常言道“病从口入”,一个正常人的口腔约包含数十亿的细菌,食物残渣、弱碱性唾液都为口腔菌群的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可以说,口腔是各种细菌、病毒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口腔内的菌群环境具有高度易变性,如果糖友不注意口腔卫生、长期吃过烫过硬的食物,那黏膜就会经常溃烂,引起口腔溃疡、灼口综合征、口腔念珠菌病等口腔黏膜病,甚至诱发口腔癌。据统计,56%的糖尿病人都深受口腔黏膜病的影响。

建议

注重口腔卫生是保护口腔黏膜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坚持早晚刷牙,每次至少3分钟;饭后勤漱口;每半年左右到医院进行一次洗牙;本身患有龋齿的糖友,一定要及时修复或是拔除;佩戴假牙的糖友,除了自身的口腔清洁之外,还要注意假牙的清洗、保养。

咬舌、咬唇、咬颊等习惯的糖友,应及时改正,因为这也属于一种慢性刺激,会导致口腔黏膜上皮增生,长久以往很可能诱发肿瘤。

正常的口腔黏膜应该是光滑的、湿润的、柔软的、粉红的、有弹性的,如果糖友自查时发现自己的情况不符,或是口腔内出现了白膜、溃疡、红斑、口角炎,那就需要及时就诊。

鼻黏膜上具有独特的纤毛黏液,它们能吸附空气中的灰尘、细菌并将其排出体外湿润呼入的空气,在天冷时还能为空气“加温”。此外,鼻黏膜上还有嗅细胞和嗅腺,它们在不同化学分子的刺激下可产生不同的嗅觉

因受秋燥影响,天气越来越干,鼻黏膜上的黏液分泌相对减少,对病原体的吸附能力减弱,还易导致干燥出血;再加上用力挖鼻孔、擤鼻涕等不当行为,非常容易造成鼻窦炎、嗅觉障碍甚至鼻咽癌等症。

建议

鼻黏膜喜欢湿润的环境,所以糖友需要保证喝足水在秋季天气干燥时更要适当多饮,每天约2000ml左右为宜;含水分多的蔬果如黄瓜、苹果、梨、橘子、西红柿等也要适当多吃。

尽量避免挖鼻子、揉鼻子等动作,以防鼻黏膜破损引发感染,鼻痒、鼻干的时候可以用棉签蘸温水清洗使用专业鼻腔冲洗液冲洗

擤鼻涕的时候也不要太用力,可以先按住一侧鼻腔,轻轻擤出另一侧的鼻涕,如此交替清理。

健康说

如果说皮肤是抗击感染的“外在防线”,那么黏膜就可以说是人体的“内在屏障”,它们一同阻挡着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守护着人体健康。这两处,糖友都要注意好好保护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9b3m0BMH2_cNUgexu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