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岭道源洞,铁树开花成奇观

2019-09-24     中华人APP

道源洞,是利用采石人留下的洞窟建造的一处道观。它吸纳着山水灵气,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浙江温岭市新河镇,有一处道观,名叫"道源洞"。具体位置在长屿硐天景区的岗山半山腰,几十米之遥的五峰山如一面屏障挡在前方,把道源洞与喧嚣的尘世隔离开。

深邃的仙宫道院沐浴在一片清雾之中,接受来自俗世的朝拜。

在山麓仰头望去,树林掩映里的殿宇更显悠远庄严。沿石板铺设的盘山道徒步行进,四周草木丛生,一片清幽,踏过道院下方的百级石阶,就到了道源洞的正门处。

道源洞

进门后从谈元宫的门洞里穿过,便到了"第一洞天",几米以外一方光亮自上漏下,投向地面的一个长方形水池,名叫"养心池",只见水面粼光闪闪,有鱼自在游动,多了几分生气,据说池中水乃洞中渗出的山泉,所以水质十分清澈。"养心池"两边是悬崖峭壁,蔓草藤萝丛生,更添幽趣。峭壁上有五律楷书摩崖,虽年久风化,正文仍依稀可辨:"修鱼迎游子,暮鼓促行人。幽草桃树洞,奇花峭壁春。漫言蓬岛地,此可涤风尘。翘首山容史,红霞捧月轮。"

峭壁间有石潭碧水,小桥架其上,可直通凌霄宝殿,殿内供奉道教元始、灵宝、太上"三清"。道人们常在此殿诵经,配以钟鼓等古乐器,曲调抑扬顿挫,似在召唤人们的心灵。其西侧有一石洞,仅容一人出入,洞口上方有一草书"别一洞天",似龙蛇走笔,苍劲有力。还有一条青龙伏其上方,是赖一天然突岩凿成。那石龙张口露齿,翘首雄视,栩栩如生,古朴自然。

凌霄宝殿的西侧设有回廊,直通"第二洞天"——吕祖殿。

吕祖殿前的四根石柱是用一块块厚薄基本一样的圆形石板裁切后堆叠起来的,看上去质朴粗放,也很牢固。这里空间更大,几乎隔绝了外界的嘈杂声,更适合修行之人持戒修行。

道源洞道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说是一位名叫林明江的道人看中了这处采石人留下的洞窟,结庐于此并得以发展,想来当时的活动应基本在石洞中进行。

后来,道源洞遭到破坏,1980年后逐步修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谈元宫、灵霄宝殿、吕祖殿基本上都是新建筑。洞内尚存一方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林明江所立的"福缘善庆"碑,算是洞内唯一留存下来的文物了。

谈元宫入口处

道源洞除有两个洞天外,还有"三奇",同样吸引了不少来客。

吕祖殿前方悬崖上长着三株铁树,母树高约7尺,两株子树偎依其旁,人称"母子铁"。俗谚说"铁树开花,冷饭抽芽",可见铁树开花之难。可是这3株铁树却在最近几年里年年开花且花冠很大,色彩艳丽,花期长达数月,这就是道源洞的第一奇。

第二奇是有两株同科同种相距咫尺的梧桐树,每逢春天,一株树上发出红色的嫩芽,嫩叶淡黄;而另一株树的嫩芽、嫩叶全是绿色,直到农历四月十四日,吕祖诞辰过后这对姐妹树才变成同一颜色。

再加上洞口那棵终年常绿的迎客冬青,总称"道源洞三奇"

道院现在的规模和声名,靠的是住持道长蔡信德,这位老道长鹤发童颜,长须飘逸,自18岁从道至今已修行六十多年,1979年到道源洞道观任住持也已近30年。

徘徊在道源洞,没有到访者的川流不息,可以有短时的安宁,淡淡的香味,抚慰着烦躁的心。

置身于道源洞苍翠的树木和素净的花朵间,想起媒体上说的"禅修旅行",一种利用节假日到寺院道观打禅静坐的新兴旅游方式,目的是在休闲度假之中实现修身养性。

照此游法,道源洞道观无疑是个"修身"的好去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PjY20BJleJMoPM7h0c.html







乾隆戒烟轶闻

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