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限制印钱之后,会给中国带来什么风险?

2019-07-19   数据行

交易体系的出现,算得上是人类发展进程上的一大突破,而目前货币的本质性,就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纸,在赋予它"特殊权利"之后。货币变为了一件较为特殊的"商品",该"商品"有着计价其他商品的功能。

回溯起源,交易体系总体可以归为,最初的以物换物;到漂亮的饰品换物;再到贵金属(如黄金、白银)换物;再到如今以黄金与纸币挂钩的纸币换物。从不同的层次来解读纸币,对于民众,纸币的性质是可以计价其他商品;对于国家,纸币更是国与国之间的一种信用媒介。

目前,每个国家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交易纸币,而纸币对个人而言等源于财富来源。那不就是说,只要一个国家的印钞机不停,就可以想印多少就印多少,让国人变富不就是小问题吗?

其实不然,纸币本身并不能创造财富,一个国家的纸币等源于个人财富之时,它可以在市面上流通、计价其他商品的主要原因,就是该纸币有着国家的信用作为支撑。而货币发行的基础取决于各国的央行拥有多少的外汇,以及黄金储蓄。这也是为什么多个国家大量买入黄金,或是持有大量美元外汇的原因。

再者,一个国家的纸币发行,依照的是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制定具体的货币发行量。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有利于国家,更能稳定物价。但就现实而言,一个国家的纸币发行量通常都会高于经济增长。以中国为例,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其纸币的发行量不与同日而言,经济当中存在着温和的通胀,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健康。

那么,一个国家钱印多了会有什么后果?

近些年来,国家钱印多了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津巴布韦和委内瑞拉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国家在本年度的经济总量为10万亿,在国家发行10万亿纸币之后,一个面包是一块钱;在印到20万亿之后,面包涨到了两块钱。依照此循序类推,在印到1000万亿之后,一个面包涨到100元。

数据上表明,钱是可以无限印,只是物价会随之提升。但在现实中,这种做法就是在使财富缩水,本来靠着同等量的钱可以买到一百个个面包,但在大量印钞之后,只能买到一个面包。所以,纸币是无限的,但在市面上的商品确是有限的,通过大量印钞之后,带来的只能是恶性的通胀,和货币购买力大幅度降低。

​ 综上所述,在印钞机不停歇时,恶性通胀是一个后果,同时国内的物价价格机构也会被扰乱。上升到更高层次,国家的信用也会大打折扣,最后造成的只能是本国的货币失去作用,逐渐被美元或是黄金给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