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俊 江舒文(宁波海关)
一直以来,实验动物在人类的科学研究和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除了自己培育的实验动物外,也有不少实验动物是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而来。本文将对与这些实验动物进境相关的要求进行介绍。
实验动物的定义
实
验
动
物
从狭义上讲
实验动物是指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科学实验的动物。
——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从广义上讲
实验动物是指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 ,包括畜养动物、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的种类
提到实验动物,人们的反应往往是小白鼠。事实上,现在使用的实验动物种类很多,常见的主要有:啮齿动物,如大白鼠、小白鼠、豚鼠等;两栖动物,如青蛙、蟾蜍、蝾螈等;偶蹄动物,如猪、牛、羊等;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猕猴等;无脊椎动物,如墨鱼、蚊、果蝇、蟑螂等。
小白鼠
小白鼠的基因序列与人体差不多,被广泛用于药理、病理、毒理实验。同时,经过人们的长期选择和定向培育,已形成特殊品种类型的特定小白鼠,如高癌鼠、低癌鼠、糖尿病鼠、先天性肌肉萎缩病鼠等,用于致病机理研究及药物筛选。
蛙类
因其许多生理特性常被用于各类生理、药理实验。蛙类的心脏在离体情况下仍可有节奏地搏动很久,所以常用来研究心脏的生理功能、药物对心脏的作用等。同时,蛙类的腓肠肌和坐骨神经用来观察外周神经的生理功能,腹直肌则可用于鉴定胆碱能药物。此外,蛙还常用作脊髓休克、脊髓反射和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等。
猪
猪和人在解剖学、生理学上有极大的相似性,所以在心脏机能、动脉硬化、牙科、消化道(胃溃疡)、烧伤、皮肤病、恶性肿瘤、酒精中毒、营养、血液学、内分泌学、放射生物学及免疫学研究中,常被用作实验动物。
猕猴等灵长目动物
猕猴等灵长目动物在亲缘关系上和人类最接近,20世纪上半叶开始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在生理学上,灵长目动物可以用来进行脑功能、血液循环、呼吸生理、内分泌、生殖生理和老年学等各项研究。同时,猕猴可以感染人类所特有的传染病,特别是其他动物所不能复制的传染病,如小儿麻痹症等。此外,猕猴也是研究肝炎、疟疾、麻疹、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的理想动物。
借鉴对SARS-CoV的研究经验,目前新冠肺炎疫苗和特效药的研究,以鼠、猴作为动物模型居多。
我国进口实验动物涉及的标准法规
由于这些实验动物一般被用于技术前沿的研究、专业实验室操作,多涉及疾病防治、药物开发、畜牧养殖等领域,我国对这类产品的进口十分重视,并根据我国动物进口的种类和不断增多的现状,制定了相关标准、法规,以减少动物转运过程中潜在的污染因素, 保障实验动物质量。
进口实验动物检疫法律法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实验动物管理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检测》《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检测》等标准法律法规开展检测。
进口实验动物隔离检疫场所
依据《国家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管理办法》《进境实验动物隔离场基本要求》(《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使用监督管理办法》配套文件)《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 14925)进行建设和指定。
进口实验动物检疫安全操作
须符合《出入境动物检疫采样》(GB/T18088-2000)、《动物检疫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SN/T2025-2016)、《出入境动物检疫实验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规范》(SN/T2123-2008)、《进出境实验动物现场检疫监管规程》(SN/T2366-2009)等标准。
进口实验动物检疫流程
实验动物进口分为两步:
前置检疫审批
中国海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中国与输出国的双边检疫协定,结合输出国家(地区)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决定是否准予办理检疫审批手续。进口商或其代理,可登录海关总署首页的“互联网+海关”进行申请。
需注意的是,如果实验动物属于CITES公约附录中的保护动物,进口前,进口商或其代理须向国家濒管办及其授权办事处申请签发《濒危物种允许进口证明书》。同时,允许进口的来源国家(地区)和动物品种清单,将在海关总署网站动态更新。目前,我国进口的实验动物主要是啮齿类的SPF级动物,允许进口国家(地区)为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2个;另外,实验用模式果蝇和实验用模式线虫,允许从所有国家(地区)进口。
入境检疫
申请并取得《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和《濒危物种允许进口证明书》(如需要)后,就可安排境外检疫合格的动物运输报关, 通过入境现场检疫、隔离检疫、实验室检验, 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出证通关, 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做销毁或退运处理。当前,我国按照对实验动物携带的微生物实行人工控制,共划分了四个等级——一级为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s,CV),二级为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s,CL),三级为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e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SPF),四级为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s,GF)——分别予以不同的通关和检疫要求。
部分国家对进口实验动物的要求
各国基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对进口动物的要求和本国国情,进行不同的风险管理。
日本
20世纪70年代颁布了《家畜传染病预防法》和《动物进出口检疫法》,是日本进口动物检疫的基本法规。法规规定向日本出口实验用的犬、猫必须来自经日本农林水产省注册的专用养殖企业,输日的犬、猫须满足日本要求的卫生条件,安装电子芯片,隔离检疫期最长为12天。日本农林水产省还规定,出口国政府签发实验研究用的犬或猫的卫生证书,能够确认符合有关要求,则进口时的隔离期将在12小时内。
澳大利亚
根据《澳大利亚生物安全法》,澳大利亚农业部允许经认可的科研院所进口实验动物,只能从已获准入的国家进口,且进口前须办理进口许可证。
新西兰
根据新西兰1993年颁布的《生物安全法案》,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规定,进口实验动物通常包括小鼠、大鼠、兔子、豚鼠和斑马鱼等。进口前,须取得实验用途的进口许可证;出口前,至少90天内不受检疫限制;进口时,进口商须提供出口国官方兽医签字、盖章的检疫证书正本;进口后,须运至隔离检疫设施,进行至少30天的隔离检疫。
未来可能的发展与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尚未列入我国的进口要求,但动物福利越来越被包括OIE组织及欧美发达国家重视。未来,我国或对此也有新的规定产生。
动物福利——动物享有
国际公认的“ 五项自由”
1
免受饥渴和
营养不良
的自由
2
免受害怕
和焦虑
的自由
3
免受身体
热度不适
的自由
4
免受痛苦、
伤害和疾病
的自由
5
表达所有
自然行为
的自由
为保障实验动物的动物福利
OIE提出了3R原则:
替代(Replacement)
指使用动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方法(相对代替),以及那些不需要使用动物就可实现科学目标的替代方法(绝对代替)。
减少(Reduction)
指使研究者利用较少动物能获得相对多的信息,或利用相同数量的动物可以获得更多信息的实验方法。
改善(Refinement)
指在进行动物实验中采用预防、缓解或减少动物疼痛、痛苦、受挫或持久伤害方法和/或采用动物福利的方法;改善包括适当选择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复杂程度较低的相关物种,以及因这些复杂程度低而相关感觉会明显减轻的物种;考虑和实施改善应当贯穿于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如房舍、运输、实验程序和安乐死。
文章来源于《中国海关》杂志5月刊
编辑:常相婧
发布: 王国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