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女星自稱豪門只是個笑話,這個家族告訴你,什麼才是豪門!

2020-09-05   煮酒君

原標題:范氏女星自稱豪門只是個笑話,這個家族告訴你,什麼才是豪門!

從久遠到難以確定的很久以前,中華民族就開始重視家族傳承。被傳承的不僅是器物,更有精神文化,即家風。幾千年以來,優秀家風多不勝數,流傳下來的亦不在少數。周公旦的《誡伯禽書》、司馬談的《命子遷》、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歐陽修的《誨學說》……這些優秀家訓中的《錢氏家訓》,雖只有短短六百餘字,卻支撐起了繁榮千年的吳越錢氏。

錢氏始祖錢鏐的安家治國之道

北宋大家都知道。北宋建立在後周的基礎上也是人盡皆知。但或許正是因為北宋"光環"太盛,與後周曾一同割據天下的其他政權,以及北宋建立後仍曾與北宋分割天下的其他政權,就顯得"不太起眼"。但就是這些不那麼有名的割據政權,其中的一位領導人卻名垂千古——錢鏐。

作為吳越國的建立者,錢鏐的政治名氣顯然是不如宋太祖趙匡胤的。但是無論是看其治國之道,還是安家之說,錢鏐無疑又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君主。

吳越國的疆域主要囊括兩浙地區,以及如今的福建省東北部。因而就地理條件而言,吳越國是建立在河流、平原和窪地上的。這對科技水平並不高的五代十國來說,可著實是件痛苦的事:水患簡直和吃飯一樣常見。

為此,錢鏐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量堤壩,整飭圩田,修築新城個,甚至設置專門的都水營田使組織開展河道、湖泊和水渠的清理修繕工作。

是故儘管有人批判錢鏐大興土木,給人民增添巨大的賦稅壓力,時人亦作《沒了詩》("沒了期,沒了期,營基才了又倉基")諷刺錢鏐,但無可辯駁的是,在錢鏐的建設下,吳越的水患大大減少,農業得到長足發展。這為其後的吳越百年繁榮,乃至江南的發展,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在治理自己的小家上,錢鏐也下了大功夫。吳越天寶五年(912),錢鏐第一次寫下《武肅王八訓》。此時他尚未稱帝自立,還只是一位尊梁朝為正統的節度使。但他已在告誡子孫該如何在亂世求生,如何以和睦保家族的延續。

吳越寶正七年(932)冬,八十一歲的錢鏐再次動筆寫下《武肅王遺訓》。《遺訓》的內容和《八訓》大體相似,但又多了錢鏐做帝王九年來新經驗。因而這份《遺訓》僅有十條,卻涵蓋該如何治國理民,如何安家置業。

且在最後一條,錢鏐專門強調"自我立家訓家規之後,以後要在子孫中傳播教導,明辨是非,這是家族能長久之方法。如果有破壞家訓的逆子,一定要擊鼓驅逐家門,永遠不得進入。一定要用心體悟家家訓規的精神,後輩們相互勉勵,不要忘記祖先的教誨"。幸得錢氏子孫嚴格遵守了錢鏐的教導,這才有了繁盛的吳越錢氏和如今我們得以見到的《錢氏家訓》。

《錢氏家訓》的精神內核

民國年間,錢鏐第三十二世孫錢文選先生,將《武肅王八訓》和《武肅王遺訓》整理、詮釋、歸納,匯成六百餘字的《錢氏家訓》。《家訓》以格言的形式呈現,共分四個篇章,涵蓋對錢氏子孫做人、持家、處世、治國的多方面要求。

做人,需"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不見利而起謀,不見才而生嫉","花繁柳密處撥得開,發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也就是說,錢氏子孫追求為人正直,心性堅定、寬廣而慎獨。

持家,需"欲造優美之家庭,須立良好之規則,尊卑次序謹嚴","內外門閭整潔","勤儉為本,自必豐亨","父母伯叔孝敬歡愉,娌弟兄和睦友愛","娶媳求淑女,勿計妝奩;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

處世,需尊上明禮,不忘先祖;誠信交友,寬和待人;關愛他人,熱心公益;慧眼識人,親賢遠佞。可以說,錢氏的處世要求是把個人發展和家族傳承有機地融為了一體,讓錢氏子孫在實現個人價值的時候也儘可能地發揮其社會價值。

治國,需"利在一身勿謀之,利在天下必謀之","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利在一身勿謀之,利在天下者必謀之","廟堂之上,以正氣為先","執法如山,守身如玉,嚴以馭役,寬以恤民","務本節用則國富;進賢使能則國強;興學育才則國盛;交鄰有道則國安"。

我們熟悉的錢氏子孫,譬如錢學森、錢偉長,不那麼熟悉的,譬如錢易、錢惟演,皆是終身踐行《錢氏家訓》的英傑。《錢氏家訓》無一句大話、空話,有的甚至簡單地略顯"愚笨"。但它能支撐吳越錢氏千百年不衰,讓一位位人才自錢氏走出為國謀發展,為民謀福利,靠得正是錢氏子弟對家訓的不斷踐行和傳承。

且無論是《錢氏家訓》,還是《顏氏家訓》、《傅雷家書》,一切的家訓都只有當我們去踐行了才會是"活"的。被束之高閣的家訓,永遠都只是一紙文章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