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即將過去啦,在 2020 年來臨的前夕,讓我們想想 2019 年心理學界有什麼火爆的、有意思的研究,下面本期《 0 時差心理快報》將帶大家回顧 2019 年度 5 個可能打破你的常識的研究,跌破你的眼球~
從小到大,「玩遊戲」 就被冠上 「玩物喪志」 的名號,每當看到孩子坐在電腦前敲打鍵盤,螢幕里都是血腥暴力的畫面,「 double kill 」 的聲音此起彼伏,家長就會皺眉,心裡擔心孩子愛玩這類遊戲,長大不會也愛打打殺殺吧 ……
我們大眾都會很慣性的覺得青少年玩暴力遊戲,也一定會有暴力傾向。
但是,一項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的研究,把扣在暴力遊戲上的 「黑鍋」 揭開了:玩暴力電子遊戲和青少年的攻擊行為無關!
研究者們收集的 1004 名 14、15 歲的青少年的數據顯示,前一個月玩暴力遊戲和監護人對他們暴力傾向的評估沒有相關性。
這樣明確而有力的定論,也可以讓父母在一定程度上放心了,適度的遊戲本身沒啥問題,青少年出現問題也不能完全怪罪到遊戲身上。
如果能成為電子競技大神,為國爭光也不錯!
《全球公民誠信度》的研究在《 science 》上一發,就引起了大家的爭議。
在參與統計的四十個國家中,中國公民誠信度倒數第一?
其實文章調查的是錢包里有錢或者沒錢和誠信率之間的關係,但可能通過標題和圖示,就引導出來這個結論。
研究人員在 40 個國家 355 個城市裡,準備了 17000 個假裝遺失的錢包,然後扮演撿到錢包的人,把錢包上交給一些社會機構的工作人員,像銀行、警察局、博物館、酒店、劇院之類。
研究統計的是失主被郵箱聯繫的次數。
得出的結論便是中國只有 8~20 %的人聯繫了失主,錢包歸還率排名倒一。
網友們的意見不一,有人質疑假裝丟失的錢包像個透明包裝袋,裡面只有鑰匙、購物清單、名片,大家根本不會往錢包上想;有人疑問撿到東西交給前台或者失物招領中心,都是等著失主自己來認領,沒有確定身份信息誰去主動聯繫失主;大家最想吐槽的就是郵件聯繫這一點,中國人大部分用的都是微信,如果留的是電話號碼,結論肯定有變化 ……
但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原文排名的並不是公民誠信度,是研究中錢包的歸還率,只是部分媒體引導,加上大家看了標題,就想當然的聯繫在一起了。
所以哪怕是發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的研究結論,在文化差異下,研究方法是否合適也值得大家探討商榷啊 ……
你覺得自己的名字好聽嗎?小時候有沒有纏著爸爸媽媽改名字的經歷?
可能我們第一次對名字喜好的概念來源於第一次寫自己名字,有的筆畫多寫個姓就好累了,羨慕別人一兩秒就寫完 ……
而對於那些相信算個命、改個名就能改變命運的,我們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但事實上,一項發表在實驗心理學雜誌上的文章告訴我們,名字真的和 「命運」 很有關係:
名字發音的音位和人格有關!像 Mona、Owen 這些讀起來有響亮的音位的名字,會顯得情感豐富、比較愉悅,也有責任心,而像 Katie、Curtis 帶有無聲停止音位的名字,則會顯得更外向。
就像中文漢字中清晰的短音像 「大」 就比鼻音共振音像 「小」,更受歡迎,名字也代表了活力、信賴、富有等等含義。
可能我們已經意識到了,名字也算是對一個人收集到的第一批信息,有的人名字朗朗上口,也容易記得,有的人名字晦澀難念,每次還要確定下叫的對不對 ……
雖然英文名和中文名還是有所區別,但以後給寶寶取名也是可以參考下的,是希望寶寶更有責任心,還是更隨和,更外向?
「扶不扶」 的熱議風颳起很久了,大家怕被訛,但道德和善良又不忍心 ……
我們所熟悉的旁觀者效應告訴我們,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旁觀者的數量增加,任何一個旁觀者提供幫助的可能性就減少了,即便採取了反應,反應的時間也會延長。
也就是說,圍觀的人越多,責任越分散,大家也就會更少採取積極行動。
但是發在《 American Psychologist 》上的一篇文章可能緩解大家的擔憂:旁觀者的增加,對公共衝突的干預反而增加了!
這項研究通過監控攝像頭,捕捉到了英國、荷蘭和南非三個國家真實公共衝突中的情況,一共有219起自然發生的攻擊性公共事件。
結果發現,圍觀的人越多,有人上前幫忙的可能性則越大。
有人說,獨生子女是一種 「病」,又自我,又嬌氣。大家好像都有一種成見:獨生子女要比有兄弟姐妹的人更容易自戀,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也缺乏對別人的尊重。
作為獨生子女的我們在心裡好像也默默接受了這個評價,但是今年發表在社會心理與人格科學上一篇研究表明,獨生子女並沒有比非獨生子女更自戀!
研究通過足夠大的樣本量,評估了獨身子女和非獨生子女自戀的分數,結果發現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在欣賞和競爭方面得分更低。
所以我們該放下成見,不能對獨生子女再有刻板印象了。
不過這項研究是在德國進行的,對其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是否適用還不能完全確定。但是不管有沒有兄弟姐妹,都不妨礙我們做一個尊重他人、包容心強的人~
關於 2019 年打破常識的研究就回顧到這裡了,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祝你有個幸福順利的 2020 年~讓我們共同努力!
2020,愛你愛你!
- The End -
References / 參考的文獻資料:
[1] Przybylski, A. K., & Weinstein, N. (2019). Violent video game engagement is not associated with adolescents' aggressive behaviour: evidence from a registered report.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6(2), 171474.
[2] Cohn, A., Maréchal, M. A., Tannenbaum, D., & Zünd, C. L. (2019). Civic honesty around the globe. Science, eaau8712.
[3] Sidhu, D. M., Deschamps, K., Bourdage, J. S., & Pexman, P. M. (2019). Does the name say it all? Investigating phoneme-personality sound symbolism in first nam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48(9), 1595.
[4] Philpot, R., Liebst, L. S., Levine, M., Bernasco, W., & Lindegaard, M. R. (2019). Would I be helped? Cross-national CCTV footage shows that intervention is the norm in public conflict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 Dufner, M., Back, M. D., Oehme, F. F., & Schmukle, S. C. (2019). The End of a Stereotype: Only Children Are Not More Narcissistic Than People With Siblings.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1948550619870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