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除性以外最爽的事了!心理專家:美食最能表達愛意

2020-03-09   壹心理

壹心理 | 快樂的蟲子


儘管工作日又開始了,但是壹心理今天不想聊【自律】。

因為,一到周末的朋友圈根本不能看!


(圖片來源:可魯貝洛斯小姐)


還有這樣的

(圖片來源:米蘭西小姐)


一場疫情,朋友圈裡的美食家,拔地而起,亂象叢生。


那麼問題來了,愛吃的人,庸俗嗎?


其實,大家鍾愛美食,有著深厚的心理學原因。



小姐妹阿寧是做內容的,還是個試用期。

年前因為疫情突發,她大年三十在編輯文章中度過了一天。

年後,情況更糟了。老闆先是推遲她的轉正期,後來又要勸退。

小寧跟我語音通話的時候,每句話都充滿了焦慮。

掛掉電話後,她幽幽地「控訴」這個世界:「等疫情過去了,我們一起下館子,狠狠地吃他一頓!」


美食,光想一想,就可以讓人嘴角上揚。


現在這個年代,做飯不是女性的專利,漢子們也很懂。比如這位




(圖片來源:陝西青年鐵璇子)


在家辦公抵抗疫情,有的人天天吃方便麵,也有人會像陝西青年鐵璇子一樣花樣百出。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心理防禦機制當我們面對生活中一些突如其來的壓力或者打擊時,這種機制就像一套鎧甲,防止我們心理失衡


這種「鎧甲」有很多種,有一種就是升華——當我們面對壓力時,我們把內驅力轉化成社會能接受的表現形式。


可以說,有節制的吃美食,正是這種升華,是人類面對壓力的一種良性的防禦機制。(當然不提倡暴飲暴食,屬毀滅性防禦)


知乎上有了話題叫「為什麼螺螄粉那麼臭,還有很多人喜歡吃?」


用戶「Laq是只倉鼠」的回答排名第一:


你是我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

螺--獅--粉。

你同時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嘴唇得由上而下的移動三次,到第三次再把口中的氣呼出來:

螺--獅--粉。


吃不到螺螄粉,可能全國人民都要瘋了!

美食,能給人提供最愉悅的心理感受,也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根據早期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伊德的理論,人的慾望演變經歷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


當我們還是嬰孩時,會經歷口唇期,這個時期吮吸手指、嘬奶嘴滿足我們的慾望,會給我們的身體留下一種爽爽爽的體驗。


當我們成年之後,美食會重新喚起我們口唇期對吃的酷爽記憶,一種慾望被滿足的身體記憶。


所謂,食色性也,吃,恐怕是除了啪啪啪之外最爽的事了。



央視在武漢封城30天的時候,做了一項「疫情過後的小心愿」的調查,大家紛紛露出吃貨本質:


一個女醫護人員,全身防護服厚的只能露出倆眼睛,還是激動地說:「我想吃周黑鴨!」


另一位大哥也不遑多讓,直接在頭上寫上了「熱乾麵」。


另一位小姐姐回答:「我想喝可樂,超級想喝!」


另一位大姐笑吟吟地溫柔著答:「想吃一個巧克力。」


無論貧富,超越階級和地獄,生死面前,美食,永遠可以讓人找到生命感。


電影《櫻桃的滋味》中,老人巴格里在剛剛結婚不久的時候,還是一個小年輕,遇到很多困難,心亂如麻。在一個拂曉時刻,他拎著繩子出去自殺。


在去上吊的路上,他路過一片桑葚園,打算在桑葚樹上弔死。他扔繩子,一次兩次沒扔上去,乾脆爬上去。


不經意間,他的手上落上了一顆桑葚。



接著他嘗了一口,覺得還不錯。


接著,他就帶了一些桑葚回家。



回到家時,妻子還在熟睡。


帶著自殺念頭出門,帶著桑葚果回家。小小美食,竟成為老人留戀人間的理由。


正如存在心理學派的觀點,人痛苦的根源是人的存在問題。很多人為了生活中的夢想賺錢,甚至絕望尋死——而美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生活的所有夢想不過是生活本身而已。


世界上沒有什麼痛苦是一頓燒烤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頓!美食,才是人存在的意義。


閨蜜年前剛剛和男朋友同居,說起做飯來,幸福之情溢於言表:


「因為疫情沒辦法在外面吃飯,我倆就開始自己下廚。


我的生日他做了茄子打滷面,情人節我們自己做了火鍋。


(酥肉自己現炸的。)


他加班我攤個不加蔥的雞蛋煎餅等他,周末我睡懶覺他做了最拿手的京醬肉絲等我。


我去公司上班早上溫稀飯,他在家辦公晚上給我煲菌菇雞湯。」



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吃。


一位網友曾在一篇文章下留言:


「老公當年就是不停地約我一起吃飯,吃出的感情。

第一次吵架是他半夜被朋友叫出去,回來時凌晨我睡著了,他非要叫醒我吃他帶給我的漢堡,藏在懷裡,熱乎的。

我在第三次被他搖醒後就忍不住發火了,然後他很落寞的自己吃了那個漢堡。

嗯,這麼多年了,我還是覺得對不起那個漢堡呢」


一日,兩人,四季。三餐就是最長情的告白。


愛一個人,就是跟他吃好多好多飯。



微博網友珠兒稱讚媽媽做的綠豆糕天下第一:


我媽做的飯菜超級美味。

初中住校,放月假回家,每次都可以吃到媽媽換的花樣做的糕點和炒菜。她能把小油菜炒出雞肉的味道,她蒸的綠豆糕也是比外面商店賣的好吃一百倍。

可惜她2013年去世,7年了,我再也吃不到那個下雨天,那麼好吃的綠豆糕了。


後來,珠兒在家鄉年初下第一場大雪的時候,夢見了和媽媽在吃綠豆糕。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氣味由大腦的杏仁核和海馬體負責感知,這一部分同樣也是大腦中負責處理情緒、記憶與行為的部分,氣味可以影響和喚醒記憶。


當我們聞到熟悉的味道,那個安全、溫暖的記憶,就會被喚醒。


聞著味道,仿佛重回到場景當中。


美食,確實可以喚醒人類關於愛的情緒和記憶。



同學雙兒分享了她這個春節期間的故事。


從小爸媽離婚,和爸爸一起生活。但是礙於性別差異,加上爸爸沉默寡言,她總覺得和爸爸之間有一些若有若無的隔閡。買票回家之前,還有些擔心。


回家過年之後,爸爸開始做各種年菜:糖醋酥魚,燉土雞,白菜鮮肉餃子,炸糖糕,涼拌下水……



早上還在睡懶覺,聽到廚房刺啦刺啦的熱油迸濺的聲音,金屬鏟碰到金屬鍋的聲音,聞到小時候熟悉的香味。


然後是勺子盛菜的聲音,最後是爸爸像無數個假期里的那樣,喊了一聲:「雙兒,吃飯了啊,快起來!」


她跟我說,無論爸媽吵過再多的架,在那一幕柴米油鹽面前,她投降了。


吃飯的時候,她誇讚爸爸的手藝真好,爸爸開始再一次興致勃勃地跟她講怎麼做菜。


子女和父母之間,即使有著知識、性別、年齡和性格的鴻溝,美食也總是可以在不經意間,讓人求同存異,相處變得更簡單一些。


《倚天屠龍記》里,蒙古妹子趙敏拉著「政敵」張無忌一起涮羊肉,吃火鍋的氣氛,拉近了關係。



美食,可以幫人和人之間建立信任感。

當吃火鍋等美食時,人們會把注意力放在事物上,讓人不經意間卸下自己的心理防禦。通過款待中體現的尊重,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認同感。


美食,是人和人建立關係的第一步。


所有疫情期間的磨難,終將在精心熬制一粥一飯中過去。有人說,哭著把飯吃完的人,一定是個堅強的人。我認為是。


所有為了金錢犧牲生活的人,最終也必將被生活反噬。所有夢想存在的意義,就是生活本身。我認為是。


所有在情感中被羈絆,被戰戰兢兢的人,最終都會讓隔閡的堅冰在家常菜的溫度中融化。若有真心,不怕早晚,行動就好。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沒有什麼坎兒是一頓美食過不去的。


再說了,大周末的,不自律有什麼錯。


你覺得呢?疫情過去之後,你第一時間又想和你最親近的人去吃什麼呢?

疫情過了,你最想吃的美食是? (單選)
0
0%
火鍋(海某撈!)
0
0%
炸雞
0
0%
奶茶
0
0%
燒烤
0
0%
螺螄粉 (柳州的!)
0
0%
鴨脖 (武漢的!)
0
0%
熱乾麵
0
0%
烤魚 (重慶的!)
0
0%
串串 (成都的!)
0
0%
日料
0
0%
小孩子才會選擇,我全都要! (已選)
0
0%
我要在評論區寫下我的最愛!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熱愛美食和熱愛生活的小夥伴。


世界和我愛著你。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