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噸石油級別的寶藏!中俄將聯合研究可燃冰礦床

2019-09-08     礦冶園

俄羅斯科學院院長謝爾蓋耶夫在東方經濟論壇期間表示,中國和俄羅斯將對世界海洋的可燃冰礦床進行聯合研究。

謝爾蓋耶夫說:"中國有意探尋可燃冰礦床,傳統上這一領域是俄羅斯的強項。近來,可燃冰對地球氣候變化起著重要作用。由於永久凍土層的減少,可燃冰揮發出的甲烷越來越多。一些科學家認為,這種揮發足以製造溫室效應並導致永久凍土層的進一步減少。中國科學家對此非常感興趣,一方面可以探尋礦床,而另一方面可以研究可燃冰在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可燃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天然氣水合物,是指由甲烷為主的烴類氣體與水形成的類冰狀結晶化合物,多以固態等形式賦存於海底沉積物或陸上凍土區岩石的裂隙、孔隙中。從外形上看上去,可燃冰就像是白色或淺灰色的冰雪晶體。這時候如果有火源,它就可以像固體酒精一樣被點燃,所以被稱為"可燃冰"。

可燃冰不像一般的化石燃料,它燃燒主要產生的是二氧化碳氣體,是一種清潔能源。每立方米的可燃冰天然氣燃燒產生的能量是等量常規天然氣的1.43倍,明顯高於煤炭、石油,燃燒污染卻又比煤、石油小,更加的清潔環保。

中國海域可燃冰資源量大,全國可燃冰資源儲存量相當於1000億噸石油,是重要的戰略後備資源。其開發利用將為國家能源資源保障提供新的方向,降低油氣資源對外依存度。2017年11月3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將可燃列為新礦種,成為中國第173個礦種。

燃燒的可燃冰

自20世紀80年代初起,世界各主要資源國都將可燃冰開發列入國家發展戰略,在近些年全球新一輪的可燃冰勘查開採熱潮中,美、日、印、德等國紛紛將可燃冰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納入其國家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並編制了詳細的發展路線圖。

2017年5月,中國成功實施海域可燃冰首次試采。此次試采連續穩定產氣60天,累計產氣量30.9萬立方米,取得了持續產氣時間最長、產氣總量最大、氣流穩定、環境安全等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但試采成功只是第一步,實現可燃冰產業化仍然面臨著提高產量、降低成本、保護環境等諸多挑戰。未來可燃冰開發道路依舊漫長,保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和基礎數據研究都需進一步加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JOEFm0BJleJMoPM7e6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