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月17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國駐蘇聯大使館接見留蘇學生代表時,在留蘇學生任湘的筆記本上題寫了"開發礦業"四個大字。70年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在這四字的激勵鼓舞下獻身祖國礦業事業,為共和國建設立下不朽功勳。2月17日也被定為"全國礦業工作者日"。
今天,我們重溫"開發礦業"四字,重走70年礦業發展歷程,發揚老一輩革命傳統和奉獻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爭取早日建成礦業強國,為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大國奠基,地礦先行
新中國誕生之初,毛主席明確提出"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這一宏偉藍圖。然而,1949年,偌大的中國,年產鋼僅15萬噸,原油12萬噸,煤炭3200萬噸,有色金屬1.3萬噸,硫鐵礦石2萬噸,磷礦石不足2萬噸,水泥66萬噸。礦業處於如此的低水平,使新中國工業大廈建設缺乏堅實的基礎。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毛主席發出了"開發礦業"的偉大號召。
中央及各級人民政府在積極恢復舊中國遺留、廢棄礦山的同時,制定和實施了地質和礦業大發展的中長期規劃。經過3年的努力,礦業生產的恢復工作和全國其他領域的經濟恢復工作一樣取得顯著成效,為後來礦業的大發展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到1952年,全國原煤、鐵礦石、原油產量分別達6149萬噸、429萬噸、19.55萬噸,鎢、錫、鎂、鉬、銅、鉛、鋅、銻等8種有色金屬精礦產量達47697噸,黃金6.452噸,水泥286萬噸,平板玻璃200萬箱,磷礦石3.8萬噸,硫鐵礦石21萬噸,化肥3.9萬噸,螢石礦2.1萬噸。
新中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中國礦業學院
1953年~1978年的25年間,我國的主要礦產品產量大幅度增長。1978年原煤產量達6.1786億噸,為1949年的19倍;原油10405萬噸,為1949年的867倍;鐵礦石11779萬噸,為1949年的199倍;10種有色金屬95.24萬噸,為1949年的73.26倍;黃金19.673噸,為1949年的4.8倍;化肥869.3萬噸,為1949年的1448倍;原鹽1952.5萬噸,為1949年的6.5倍,為新中國的建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業食糧。
體制創新,迅猛發展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全召開以後,中國礦業走上了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中國礦業積極消除"洋冒進"時期提出的一些不切實際的高指標給礦業生產帶來的負面影響,從實際出發安排礦業生產。
與此同時,中國礦業也隨著改革大潮進入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軌道,從而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礦業經濟由單一公有制轉變為多元所有制;礦山企業進行了公司化改造;礦業由封閉走向開放;礦業從無法可依走上有法可依的法治軌道;礦產勘查開發技術有了很大進步;礦業管理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礦業從重開發輕保護向開發與保護並重轉變。
到2000年底,全國發現礦產171種,探明儲量的礦產155種,其中能源礦產8種,金屬礦產54種,非金屬礦產90種,水氣礦產3種。累計發現礦產地25000多處,全國建成各類礦山有153063座,其中國有礦山9000多座。
2000年,全國礦石採掘量54億噸,主要礦產品產量大幅增長,與改革開放前1978年相比,全國原煤產量9.98億噸,為1978年的1.61倍;原油產量1.63億噸,為1978年的1.5倍;鐵礦石產量22256萬噸,為1978年的1.9倍;十種有色金屬產量760萬噸,為1978年的7.9倍;黃金產量176.91噸,為1978年的9倍;化肥產量3286萬噸,為1978年的3.7倍;水泥產量59700萬噸,為1978年的8.8倍;原鹽產量3128萬噸,為1978年的3.7倍。中國從此由一個礦業小國躍入世界礦業大國行列,成為居美國、俄羅斯之後的第三大礦業國。
穩步前行,不忘初心
21世紀是我國實現第三步發展戰略目標、建設中等已開發國家的世紀,是經濟走向全球化的世紀,更是人類社會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的世紀。在新世紀,礦業的基礎性地位仍然不可動搖。目前,我國約有90%的一次能源、80%的工業原料、70%的農業生產資料來自礦產品或其加工產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礦業堅持綠色發展,在中國礦業轉型升級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綠色勘查、廢舊礦山生態修復取得明顯成效,綠色礦業發展取得巨大成績。供給側結構調整改革取得重大進展,資源利用率和礦山企業集約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認真落實"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發展戰略,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踴躍參與全球礦業市場競爭,中國礦業已經從礦業大國向礦業強國邁出了重要的步伐。
《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19)》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發現礦產173種,探明儲量的礦種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十幾種增至162種,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礦種齊全、礦產資源總量豐富的大國之一。2018年,多數主要礦產查明資源儲量增長。其中,煤炭查明資源儲量增長2.5%,石油剩餘技術可采儲量增長0.9%,天然氣增長4.9%;銅礦增長7.9%,鎳礦增長6.2%,鎢礦增長4.0%,鉑族金屬增長9.8%,硫鐵礦增長4.0%,鋰礦增長12.9%,螢石增長6.4%,晶質石墨增長19.0%,矽灰石增長35.2%。全國探明地質儲量超過億噸的油田3處、超過3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田1個。
礦業開發為中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回首歷史,礦業人無比驕傲;展望未來,礦業人鬥志昂揚。未來,中國礦業人還將繼承發揚優良傳統,肩負起為共和國提供資源和環境保障的雙重重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