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其中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江蘇三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的"礦井人員與車輛精確定位關鍵技術與系統"項目解決了礦井人員和車輛精確定位共性和關鍵性技術難題,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第一完成人孫繼平教授
礦井人員和車輛精確定位是礦井安全生產和應急救援等工作的需要。但礦井無線電信號傳輸衰減嚴重、無線電傳輸衰減模型複雜多變、衛星定位信號無法穿透煤層和岩層到達井下、礦井定位需覆蓋長達10km的巷道等制約著地面定位技術直接在礦井應用。為攻克礦井人員與車輛精確定位世界難題,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資助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孫繼平教授帶領團隊成員進行了技術攻關,獲得了以下成果:
(1) 發明了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礦井人員和車輛精確定位方法和非視距定位誤差抑制方法,定位精度超過國外現有同類產品技術水平,解決了礦井人員和車輛精確定位的共性和關鍵性技術難題,促進了行業科技進步。
(2) 將定位精度提高到0.3m,實現了技術的跨越式發展,極大地擴展了礦井人員定位管理系統的功能和應用領域。研製並大量推廣應用了新型礦井人員和車輛精確定位系統,提高了產品市場競爭力。
(3) 首次提出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主要技術要求、技術指標及其測試方法,制定了我國第1個礦井人員定位系統標準,規範了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產品性能和參數,促進了系統及產品標準化和規範化。統一了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提高了產品質量。規範了煤礦井下人員定位系統設計、安裝、使用、維護、管理和監察等。
(4) 研製成功第1個礦井人員精確定位系統,引領了行業發展方向,在遏 制煤礦井下和採掘工作面等重點區域超定員生產,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防止車輛傷人,防止違章乘坐皮帶,防止人員進入盲巷等限制區域,控制作業人員超時下井,加強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加強領導下井帶班管理,加強考勤管理和應急救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該項目解決了礦井人員和車輛精確定位共性和關鍵性技術難題,市場競爭力強,成果轉化程度高,研製的礦井人員定位系統已批量生產,廣泛用於全國大、中、小型煤礦和非煤礦山,遍及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29個省、自治區,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對行業技術進步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fgmpG8BUQOea5OwUtp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