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司機》:不在乎的人看不懂,在乎的人看不夠

2019-12-25   熊掰掰愛睡覺

在偉大影帝羅伯特·德尼羅未獲得影帝的作品中有兩部電影值得單獨拿出來講,一部是1984年的《美國往事》,講述黑幫成員「麵條」豐富多彩而又感傷的一生,令無數影迷痴情和懷戀;還有一部是1976年的《計程車司機》,講述退伍軍人拉維斯面對美國社會難以融入,發生的一些荒誕的離奇故事。這兩部電影都具有劃時代意義,但不同於《美國往事》的人見人愛,《計程車司機》在被人接受和理解上出現了一些偏差:懂它的人,這部電影怎麼都看不夠;而不懂它的人,則這部電影怎麼都看不懂。

《計程車司機》才是真正的美國往事

《計程車司機》拍攝於1976年,正好是美國越南戰爭結束後的一年,當時的整個美國社會還沒有從越南戰爭的迷霧中甦醒過來,集體處於一種自我迷失和信仰缺失的狀態之中,而這種焦慮與迷茫則集中體現在了主角拉維斯(羅伯特·德尼羅飾)身上。

拉維斯是一位退伍的越戰士兵,回到美國後發現自己始終無法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因為缺失了信仰,他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症,於是選擇每晚不停地開計程車。他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群卻發現始終難以找到一個真正的朋友。在一種極度渴望證明自我存在的慾望下,拉維斯大膽地追求總統候選人帕斯汀競選中心的工作人員貝茜,但他與貝茜的約會方式竟然是帶她去看色情電影。在貝茜拒絕了他的追求後,拉維斯想用刺殺總統候選人帕斯汀的方式來證明自我的存在,他把整個城市的混亂與骯髒歸責於這位政客的身上。在刺殺暴露之後,拉維斯一人獨自搗毀黑幫色情場所,救出了失足少女,從而成為了社會英雄。電影里全是一堆黑色荒誕的故事,但故事的背後卻是美國社會曾經真正的生存狀況。


越南戰爭對美國社會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正如拉維斯在電影中說道的那樣,整個街上充滿了各種下三濫的人群,他多麼希望下一場大雨,把這些人和垃圾一起沖洗乾淨。整個社會處於一種集體缺失信仰的狀態,以拉維斯為例,他的生活處處受著越南戰爭的影響:他約貝茜看色情電影,並不是想暗示她與自己上床,而越戰熬盡了他的青春時光,他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與女孩子戀愛;他想刺殺總統候選人來證明自我,這本身就是一種充滿殺戮的戰爭思維;他對偏愛槍枝,最後武力搗毀犯罪團伙,證明在戰爭的洗禮中他只相信手中的武器。這些事情雖然只是發生在拉維斯一個人的身上,但映射的卻是整個美國社會焦慮的縮影。

《計程車司機》兩句台詞一個人生

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有些已經成為了歷史,但有些依然以不同的形式不斷地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計程車司機》雖然揭露了越南戰爭對美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如果僅僅把它當做一部越戰電影來看就太片面了。《計程車司機》真正的偉大在於每個人都能從拉維斯身上品味到自己的孤獨與人生的希望。

整個《計程車司機》的故事都是以拉維斯的視角來講述的,他用日記和旁白的形式來記錄下了自己內心的孤獨與渴望擺脫現狀的掙扎。電影中有兩段非常經典的台詞:第一段是在片頭拉維斯應聘計程車司機時,面對計程車公司的盤問,拉維斯不斷地重複著那句「anytime anywhere」。拉維斯對於開計程車完全沒有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這看似是一個大膽無畏的自信表現,但實際上是內心迷茫不知去向的一種表現,無所謂目標是因為心中沒有目標。拉維斯開車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生活,而是為了打發時間,在他內心深處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還有一句台詞是在拉維斯武裝自己之後在家中自言自語的那句「are you talking to me?」,這句台詞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十佳電影對白之一。這句話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當拉維斯得到了武器之後重新點燃了生活的激情,表現出來的洋洋自得與得意忘形。這劇普通的台詞看似簡單,但實則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獨白。每當我們碰到了自己喜愛的事物後,仿佛我們就成為了世界的主人,用那句「are you talking to me」來宣告世界,我是你惹不起的人。但實際上這句話重複的越多,越只能證明自己內心的空虛而已。

兩句普通的台詞體現了拉維斯內心的空虛和對抗空虛的努力。這種人物內心的掙扎與獨白是每個人都有的共性。我們不曾面臨過戰爭與災難,但面臨激烈的社會競爭與冷漠的社會關係,每個人都曾像拉維斯一樣的孤獨與徘徊,所以真正看懂《計程車司機》的人,永遠都看不膩這部電影。

偉大的羅伯特·德尼羅

《計程車司機》的偉大,除了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的寫實主義外,還離不開偉大影帝羅伯特·德尼羅的精彩演出。對於塑造過無數經典角色的羅伯特·德尼羅來說,拉維斯是最為特殊的一個,這個角色卑微、古怪、異類,但在他的演繹之下卻變得現實與豐滿,被賦予了不一樣的色彩:首先拉維斯很帥,這種帥是源於年輕時的羅伯特·德尼羅的帥,當時的德尼羅青澀的面龐中帶著一股成熟的穩重,天然的賦予了拉維斯這個角色自詡不凡的氣度;其次是怪,拉維斯是一個古怪的角色,他渴望著突破自己,卻一直做著極端的行為,這種對社會偏激的理解被羅伯特·德尼羅拿捏得恰到好處。最後還有一點是韌,一種黑夜之中不甘墮落的堅韌,拉維斯雖然一直處於尋找希望的迷茫之中,但他始終沒有讓自己墮落的像身邊的垃圾一樣,正是他對自己這份清高的堅持,讓他成為了最後的英雄。帥、怪、韌,三個完全不同的特徵,完美地融合在一個異類角色的身上,這種事情也只有偉大的羅伯特·德尼羅能夠做到。

回頭看看《計程車司機》這部電影,因為角色和劇情的古怪,常常被人看不懂,但真正走進了電影之中,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是拉維斯,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紛擾與現實,誰的人生不曾迷茫和孤獨過,而面對自己的生活與希望,誰又不曾堅持和付出過。拉維斯最後幸運地成為了英雄,而我們依然為了自己的理想要不停地奮鬥,這或許就是電影與現實的唯一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