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我國一直有「多子多福」的文化傳統,人們喜歡子孫滿堂,認為人丁興旺才吉祥,尤其是70後之前的幾代人,印象應該最深,長輩為了超生,跟生產隊打游擊戰,孕婦挺著大肚子,帶著娃到處躲。
因此,在二胎政策剛出來的那段時間,很多社科院的專家表示:未來幾年將迎來規模龐大的嬰兒潮,希望國家能夠做好相關應對措施。然而,現實好像與他們所預測的不太一樣。
19年新生兒共1400萬,開放二胎後為啥4年連降?網友:有因必有果
調查顯示,我國2019男新生兒共計1465萬,同比負增長58萬,跌幅雖比不上2018年的200多萬,但總數依舊處於下滑狀態,大家要知道,就這個數字中還包括57%的二胎娃。
據悉,這已經是連續第4年新生兒人口總數下滑了,按道理來說,國家政策放開了,人們可以隨便生二胎,再也不用偷偷摸摸,新生兒數目應該快速攀升才對。
就算達不到預期目標,至少也不應該下降,現實怎麼會出現這種違反常理的現象呢?這與專家預測的完全不一樣。
從網友的留言來看,人們不願生娃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一句話:不是不想生,而是沒辦法生。
@網友A:我也想生孩子,可生下來之後怎麼辦?總不能讓寶寶跟著我們一起吃苦受累吧?大人吃點苦不礙事,可孩子不同,也許一個不小心,他們一輩子就毀了,與其這樣,不如不生。
@網友B:我媽也是,天天就知道催著生孩子,她就沒想過,如果再多一個嬰兒開銷,家裡每月將近7千的貸款怎麼辦?
@網友C:我一個月5千多,愛人4千多,兩個人加起來也算是月入過萬,就這收入,養孩子完全不夠,每月都得靠老人補貼,不然很多東西根本買不了,你們沒生的看著辦吧。
@網友D:都說「優生優育」,前者我知道,主要與身體健康有關,那個不難,關鍵是後者,要是生下來養不好,何必自找麻煩?
生娃標準年年看漲,年輕人心目中的生娃條件,的確很高
很多街坊節目都問過類似的問題,「你覺得結婚之後幾年可以要孩子?」只有不到13%的受訪者選擇「1-2年」,剩下的都是3年以及3年以上的,甚至還有明確表示「堅決不生」的。
這些人其實也不是不想生,他們之所以空出這麼多時間,主要還是認為以自己目前的條件,不具備生娃資格。
1)、婚姻上要穩定
在很多大城市,我國新生代夫妻的離婚率已經超過30%,平均時間還不到4年,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據。
人們將離婚視為兒戲,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本身這沒什麼問題,畢竟婚姻自由的含義也包括離婚自由,但要是有了孩子,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暫且不論「孩子的發育以及未來」這麼高層次角度,就拿二婚來講,帶娃與不帶娃,難度係數完全不同。因此,如果婚姻不能確保穩定,很多人是不願意要孩子的,這也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2)、收入要達標
所有現實問題,追根溯源都可以歸為經濟問題,如果錢不夠,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曾經聽別人算過這麼一筆帳:
孕婦各種需求,包括營養品、孕檢、安全防護、生產等等,雜七雜八加起來,至少1萬,這還不算產後恢復(請月嫂或者去月子中心),那個更貴。
寶寶0-1歲,就算喝母乳、不生病,可以省下醫藥費與奶粉錢,但玩具、衣服、輔食之類的花銷依舊省不了,加起來也得有大幾千。
孩子上幼兒園是個巨額開銷,如果有關係,能託人上公辦還好,學雜費不是很貴,至於民辦的,那可就說不準了,從一學期幾千到一學期幾萬的都有。幾年幼兒園下來,沒個4-5萬根本打不住。
孩子光是7歲之前的總花銷就超過10萬,這還是最低標準,如果再算上大人的開銷,那個數字光想著就恐怖,收入水平不夠高的年輕人不願意生,那也是正常反應。
3)、有人幫忙一起帶娃
這是很多女性的要求,就算沒結婚的人都知道,帶娃是非常艱苦的,如果沒有人幫忙,媽媽往往要遭大罪。因此,保姆與老人二選一,畢竟現在的年輕姑娘,願意吃苦的少之又少。
總之,人們不願意生孩子,那都是有現實原因的,如果上述要求反映出來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未來的狀況只會越來越嚴峻。
當然,也有人認為,沒錢就按沒錢的方法養,能健康養大就行,過去都是這麼辦的,傳宗接代最重要,對此,大家怎麼看?
ps: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strUXAB3uTiws8KzJl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