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漫長的孕期,不光媽媽一個人在努力,胎寶也遵循生長規律,在固定時間內,完成特殊任務!胎兒「增重期」的小知識,一起來了解下!
有過生育經驗的女性都知道,原本並不大的孕肚,在孕晚期,也就是懷孕7個月後,如同吹氣球般蹭蹭蹭地變大。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胎兒的發育並非勻速進行,也有快慢之分。
到了孕晚期,也就是分娩前三個月,是寶寶發育的高峰期,我們把這一階段稱為「增重期」。我們不妨這樣理解,懷孕前6個月,寶寶身體的各個器官,在逐個搭建;而後3個月,則是身體功能的完善期。
這期間,不光胎兒大腦發育達到高峰,體內脂肪數量也在大大增加,皮下脂肪囤積越來越多,體重也在急速增長,漲幅讓人咋舌,每個月幾乎可以增重700~800克。
短短三個月,胎寶需要的營養成分,可能會高達整個孕期的一半之多。寶寶的成長有多速度,數據來說話:懷孕8個月,ta的體重通常在1300-2000克,身長為43~45厘米左右。
初具雛形的小人,本領大了不少,不光掌握了五花八門的胎動動作,還會時不時地眨眨眼睛,吞咽羊水,心情好時,還會跟著優美的音樂「翩翩起舞」。
雖然藏在黑漆漆的子宮內,大多數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但這絲毫不影響聽覺、嗅覺和觸覺的發育速度。
懷孕9個月,寶寶的身長已經達到46~50厘米,體重也達到2000~2500克,甚至更重。從四維彩超中我們不難發現,ta已經從一個顏值不佳的小老頭模樣,變得越加豐滿與漂亮了。當然,距離真正的分娩還有一段時間,寶寶還在抓緊時間繼續努力發育。
胎寶雖然無法與我們面對面交流,但是ta會發出明顯的「充能信號」,准媽媽一定要及時捕獲:
快速增重的寶寶,會使子宮體積迅速增大,腹部隆起變得愈加明顯。這時,准媽媽會出現腰酸背痛、便秘、水腫、腿部痙攣等症狀。除此之外,由於黑色素分泌量增多,媽媽的臉部可能出現妊娠斑,ru房和下腹部也會變黑,這些都是寶寶快速長大的信號,媽媽一定要及時「充能」,助力寶寶健康成長。
面對努力成長中的胎寶,准媽媽要怎麼做,才能讓ta發育更健康?
營養均衡
足量而均衡的營養,是寶寶宮內發育的基礎。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可實際操作中,往往會出錯,不少媽媽甚至片面地認為,肚子裡藏著一個小人,自然要補充營養,吃更多食物。如此想法並不全面,孕期不要一味吃多,而是要給寶寶更均衡的營養!
我們不妨來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給出的孕晚期飲食建議:
穀類(我們常吃的各種主食)200-250克;
薯類50克;
各種蔬菜300~500克,綠色蔬菜每日攝入250克以上為宜;
水果200~400克;
肉蛋等高蛋白類,每天總量200~250克;
牛奶300~500克;
每日攝入食用油25克左右和低於6克的食鹽;
吃得對才吃得好
孕期不光要吃得對,更要調整到正確的「飲食模式」,既少食、多餐、慢慢吃!
少食:沒有懷孕時,吃多少吃什麼,全由自己作主;有了小寶寶,自然就得聽從腸胃的號令。
畢竟,越長越大的胎兒,嚴重擠占了腸胃曾經的地盤,吃得太多,不光會燒心、脹氣,食管反流,還會被便秘問題時刻困擾。
多餐:如果少食讓「娘娘」受了委屈,多餐一定會把幸福指數直接拉上來!以前每天三頓飯,現在可以改成吃5餐甚至6餐。
孕媽不妨這樣安排日常飲食:除去一天三頓正餐外,可以在上午10:00,下午15:00,以及睡前兩個小時,分別補一小頓。少吃多餐,可以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動,還能夠為腹中嗷嗷待哺的寶寶提供充足的養分。
慢慢吃:許多孕媽表示:懷孕後,自己的胃口好了不少,特別是到了孕晚期,飢餓的感覺總是更強烈。這一現象,與寶寶的發育需要不無關係,如果想讓寶寶營養的同時自己吃得更舒服,細嚼慢咽是第一要義。
每口食物少一些,儘可能多咀嚼幾次,當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細嚼慢咽,便會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中「氣吞河山」般的食量,如此做法,還避免因為吃太多而導致的胃酸不適。
關於寶寶增重期的小知識,您get到了嗎?孕晚期的准媽媽,要和寶寶一起努力,加油衝刺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12513089_120017388-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