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俗話說:養兒防老。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男孩從一出生就被寄予眾望,甚至父母以後的吃喝拉撒,養老享福都和能不能生出男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以至於有些人似乎得了「男孩病」,不顧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一而再,再而三地為生出男孩而努力。殊不知,這樣的本末倒置,反而會把自己原先僅有的一點本錢折進去。
河南四胞胎家庭,或許就是千千萬萬患了「男孩病」家庭的縮影。
河南孕媽產下四胞胎後續:全家獲捐20萬仍嫌不夠,希望還能獲得扶持相信大家對這個家庭一定不會感到陌生,這對河南的小夫妻在已經有兩個女兒的前提下,堅持不懈地備孕三胎,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媽媽一胎四子,圓了長期以來的「兒子夢」。
許多人初次看到這則新聞時,都衷心地祝福這對小夫妻,一次性獲得4個如同天使一般的寶寶,該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啊,畢竟自然孕育4胞胎機率為1/72萬。
可慢慢地,觀眾們的心態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因為生育四胞胎的爸爸只是一位月薪5000元左右的普通工薪階層,夫婦二人已育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上小學,二女兒剛滿一周歲。
原本想的是再生一個兒子,卻沒想到一胎四子,這種壓力自然不會小。特別是丈夫在之後的「騷操作」,更是直接引發了網友的逆反心理。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丈夫表示:
因為家裡孩子的增加,原先社會好心人捐助的20萬壓根不夠,想要號召大家多捐一些,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而丈夫的這番發言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網友的怒火。
@薩其豬:三胎政策放開才多久,他們家4個小孩就出生了,明擺著是故意超生。
@且走且走:孕育四胞胎,醫院一定會告知家屬,為什麼不選擇減胎?生幾個孩子是別人的自由,但是生了要自己養,一邊超生,一邊伸手要贊助,浪費大家的感情。
@霍格沃茲的土豆:這是現在的養兒新模式,眾籌養兒嗎?
河南四胞胎家庭之所以處於風口浪尖,沒有做好生娃準備才是重中之重四胞胎事件的發酵,讓我們不由把目光聚焦在是否應該生育三胎這一決定上。
雖說生育是每個人的權利,可生育不應該成為家長進行「人為選擇」的藉口。與其盲目生子,倒不如在生娃之前好好問問自己,是否已經做好這幾種準備。
思想準備
作為成人,應該對生命懷著尊敬,甚至是敬畏的態度。孩子,他不是,也不應該成為家長「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的寵物。
這樣的說法並不誇張,一些經濟落後的地區,仍有人抱著「多子多孫多福」的落後觀念,生而不養、生而少養,給社會造成極大的負擔。
這不光是極度不負責任的表現,更是對生命的蔑視。
特別是在這個養育孩子的花費水漲船高的當下,如果不能做好思想上的準備,最終只能是自討苦吃。
經濟實力和物質準備
養育三胎父母需要面對一些現實的問題:
房子多少平米,是否夠三個孩子居住?給三寶選購衣服、玩具、奶粉、零食的費用在哪?三個孩子,是否能夠公平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治療?
生育三胎並非絕對不可以,而是要量力而行,任何一個負責任的人,都會認真衡量自己有沒有足夠的實力,讓每一個孩子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選擇生育三胎完全可以,如果自問提供不了這些,孩子出生其實就是受罪,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不公平。
時間和精力準備好
準備生三胎的父母,大部分人已經步入或即將步入而立之年,不光要處理沒完沒了的工作,還要照顧身體日漸衰弱的父母,時間緊任務重。三胎的到來,不僅僅關乎經濟,還要考慮時間和精力。
當然,一部分家庭會得到長輩的支持,但是三胎父母依舊要考慮到長輩願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他們的身體狀況和精力,是否能夠幫助我們帶好孩子。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78042426_120017388-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