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2月3日發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阿努·布拉德福德的文章稱,就市場而言,歐洲的實力並沒有衰弱。文章編譯如下:
歐洲最好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這已成為老生常談。記者、分析人士,甚至一些國家的領導人都認為「歐洲大陸的大團結計劃將要失敗,其全球影響力正在減弱」,哀嘆「歐盟即將受到侵蝕」,並闡明「歐洲為何不再重要」。
這種悲觀情緒並不讓人感到意外。中國已崛起為一個經濟大國;俄羅斯正在全球堅持自己的意志;西方國家的公民已對經濟民粹主義的誘惑作出回應;隨著美國退出多邊主義,英國脫歐,就連歐盟最熱情的支持者也越來越相信歐盟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歐盟實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仍不受上述任何一個趨勢的影響,那就是歐盟制定區域內的行業高標準及在此過程中重塑全球規則的能力。不僅在歐洲,而且在世界各地,歐盟的行業標準已影響到可生產產品的類型以及開展業務的方式。只要歐盟掌握了這一至關重要的規則制定權,它就仍將是全球經濟的主力。
1 「歐盟標準」通行全球
歐洲的規則制定權涉及各個國家和行業。歐盟的規定決定了iPhone手機的默認隱私設置,還確定了印度尼西亞木材採伐、巴西蜂蜜生產和喀麥隆可可農場主使用殺蟲劑的標準,還決定了中國乳品廠安裝設備的標準、拉美網際網路用戶的隱私範圍……這只是歐盟具備單方面規範全球市場能力的幾個例子,也就是所謂的「布魯塞爾效應」。
布魯塞爾效應意味著,消費市場規模越大、越富裕,出口企業就越有可能遵守其標準。擁有5.16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40900美元的歐盟比美國擁有更大的市場,比中國擁有更富裕的消費市場。因此對許多公司而言,進入歐盟市場的好處大於其適應歐盟嚴格標準所付出的代價。
然而,單憑市場規模並不能解釋歐洲為何有能力將其行業標準擴展至境外。歐盟還建立了全面的體制架構,並利用政治決心來貫徹其規定。布魯塞爾擁有影響廣泛的制裁權以及禁止產品或服務進入歐盟市場的能力。這種取消市場准入的可能性有效地阻止了企業的違規行為,並促使其遵守歐盟的規定。
布魯塞爾效應的結果是,歐盟不需要強制要求任何企業執行其標準——隨著企業自願推廣歐盟標準以管理其全球業務,僅市場力量往往就足以把歐盟標準變成全球標準。
2 制定規則管控數據
在數據隱私方面,歐盟已運用其規則制定權發揮了特別有效的作用。2016年歐盟頒布了《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限制了可收集的個人數據量和數據使用目的;它還要求任何收集和處理這些數據的單位——私營企業或政府部門——必須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安全性和準確性。GDPR的「隱私設置」條款要求製造商在設計產品和服務時,考慮到該條例要求其履行的義務。不遵守該條例的公司將面臨最高達2000萬歐元,或最高相當於該公司上一財年全球總收入的4%的罰款。
歐盟是許多數據驅動型企業的重要市場,其中包括臉書和谷歌公司。臉書在歐洲擁有超過2.5億用戶,歐洲市場的收入占臉書全球收入的25%。在大多數歐盟成員國,谷歌占搜索市場份額超過90%,超過了其在美國的市場份額(67%至75%)。這些數字企業將很難避開GDPR,因為相關規定保護歐洲的數據,不管數據在哪裡處理。
企業可能希望在不同市場之間劃分產品和服務,以規避布魯塞爾效應。企業可能會根據不同的市場規則來本地化,而不在全球業務中遵循統一的標準。但這樣做將是困難重重和代價高昂的,極不可能實現。
隨著企業接受布魯塞爾效應,各國政府紛紛效仿。到目前為止,近120個國家通過了隱私法,其中大多數國家的隱私法類似於歐盟的數據保護制度。
3 「布魯塞爾效應」將持續
在一個對國際合作越來越不抱幻想的世界上,布魯塞爾效應已在一些重要的跨境事務上讓相關企業遵守其標準。雖然阻力依然強勁,但有理由認為布魯塞爾效應會占優勢。
擔心多邊主義倒退也不應成為恐慌的理由。不少國家可能會退出安全和貿易協定,甚至是脫歐。但這些反全球化立場不會破壞由歐盟制定的全球標準。布魯塞爾效應很可能會持續下去,將歐盟對全球標準的領導權延續到可預見的未來,從而挑戰歐洲不可避免的全面衰落的概念。
微信編輯:王婧
監製:蔣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