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的治療!請不要小看它

2019-09-01     兒童骨科醫生邱俏峰

足弓是人類腳的重要結構。有了足弓,使足富有彈性。即可吸收地面對腳的衝擊力量,又可鎖定中足關節,使腳變得堅硬,更好地推動人體活動,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扁平足話題」。

扁平足(平足)指的是正常足弓的缺失,或稱為足弓塌陷。值得注意的是,平足不等於平足症,也不是所有的平足都需要治療。如果平足者合併有疼痛等症狀時,就被稱為平足症,則需要治療。

很多平足者特別是兒童平足沒有症狀,也不需要治療,只需要在鞋底放置定製鞋墊即可,可以預防足部骨骼結構進一步變化以及因為身體力線改變導致的膝,髖,腰部併發症。

只有部分兒童平足可能會逐漸引起整個身體體態的變化,有一部分平足合併足部骨結構異常,如垂直距骨、傾斜距骨,跗骨聯合等。在成人平足中,50歲以上的女性較多。

成人平足初發時,足在非負重狀態下足弓存在,負重後足弓即消失。此時由於關節的活動性尚存在,稱為可復性平足或柔性平足。這個時候儘量在鞋底放置定製的足弓墊防止進一步加重。如果出現關節病變、活動受限,畸形不能復位,就稱為僵硬性平足。



平足症是怎麼形成的?

平足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後天獲得的。兒童的足弓常常在4~6歲形成,大部分兒童及青少年平足是先天性的。成人平足可以是兒童平足的延續,也可能是其他原因繼發引起,導致足弓塌陷造成的。有症狀的成年人繼發性扁平足稱為成人獲得性平足症。引起繼發性足弓塌陷的原因有很多如關節退變、創傷、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神經性病變、腫瘤、脛後肌腱功能不全等。



足弓塌陷可引起下述足的結構改變:

1,跟腱攣縮:內側縱弓塌陷後,跟腱作用於踝關節的力矩減小,跟腱的牽拉力不能有效地通過堅硬的足弓傳達到前足部,為了推動身體向前,抬起足跟,跟腱需要變得更短、更緊、更有力;

2,中足的鬆弛。致使中跗關節不能鎖定;

3,前足移位:內側縱弓塌陷後,跖骨跖屈,跟骨向後半脫位,跟骨前結節不再支撐距骨頭。為了適應這種位置,前足和中足均圍繞著距骨向背側和外側移位。前足外展,足的外側柱縮短;

4,脛後肌腱應力加大,易發生脛後肌腱勞損。嚴重者可有足內側韌帶的損傷;

5,距下關節旋前,跟骨外翻;

6,中足的不穩定使距下關節和距舟關節長時間處於異常位置,久而久之,這些關節發生退變,成為固定性畸形。這樣會使踝關節承受更大的應力,最後導致踝關節退變。



上述病理改變體現在臨床上可表現為

1.疼痛

通常位於足底內側(後足後內側疼痛),且於長期站立或行走後加劇,且常可以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現象。偶爾疼痛也可位於踝關節外側外踝附近。這是由於足弓塌陷造成後足外翻,繼而腓骨與跟骨相撞擊的結果。

2.腫脹

疼痛關節外腫脹,以足舟骨結節處為甚。

3.步態異常

患足疼痛及足弓塌陷可造成跑步甚至行走能力下降,步態異常,如外八字步態。

4.疼痛及異常的步態

可對身體的其他關節造成影響,如因患足的過度外翻及內旋,造成膝關節代償性外翻及髖關節代償性外旋等,繼而可能引發膝、髖、下背等部位的疼痛和關節炎。個別平足的患者可能以下背痛為惟一的症狀。

5.嚴重的平足畸形

可見足踝部其他關節受累,如距下關節和跗橫關節的柔韌性降低甚至僵硬。

6.平足症

可同時伴發有跖筋膜炎、跗骨竇綜合徵等。

懷疑患有平足症需要做什麼檢查?

體格檢查最重要,初步檢查時,讓患者取站立位,從足踝前方和後方視診檢查後足和前足整體的力線關係。注意負重狀態下足縱弓的形態。足部結構可能在坐位時表現為正常,但在負重受力後即發生明顯的改變,這常見於過度鬆弛性平足畸形,柔軟性足趾畸形和跖趾關節過度鬆弛的患者。從後方檢查,可見受累的後足一般呈外翻狀,以及因前足外展而出現的「多趾症」。從後方觀察患者伸膝時行單側或雙側提踵試驗的情況。如果不能完成單側提踵或是缺少後足對稱性內翻活動,提示存在脛後肌腱疾病。

輔助檢查方法主要是X線檢查,應負重條件下攝足正側位X線片,主要在足側位片測量足弓的角度改變。

如何判斷是否患有平足症呢?

1,有先天性足骨排列異常或足部創傷症、超限負荷、足部肌肉韌帶軟弱等病史。,

2,足部縱弓塌陷,足底扁平。足跟外翻,行或久站易感疲乏、疼痛和壓痛。

3,足印檢查無弓狀缺損區,並確定平足型及程度。

4,X線片顯示足縱弓塌陷,跗跖骨軸線關係改變。


足印試驗


關於治療

1,平足症的早期發現非常重要,應在發現後積極進行檢查和治療,以明確病因,預防可能出現的骨與關節的不可逆病變,不僅成人如此,對於兒童和青少年平足症也如是。

2,足墊是較常使用的非手術療法,可以緩解疼痛,還可以支撐足弓,使脫位的關節得到位置改善,預防進一步加重。

3,此外,穿硬底的鞋可以達到對足底的有力支撐,搖椅底的鞋可以減少行走時足踝部應力。對於踝關節有病變者,可穿行走靴以減輕症狀,但是足墊等矯形器並不能完全糾正距骨的異常位置,完全恢復正常足弓。

4,對於畸形嚴重者,如果非手術治療失敗,可根據病變類型選擇相應的手術。可採取一系列軟組織和骨的重建手術,以重建足弓位置。

5,近年來開展較多的距下關節穩定術通過在跗骨管內放置距下關節制動器可有效復位並穩定距骨。兒童患者放置距下關節穩定器治療【微創】平足症的適合年齡為6~12歲。因為此後的機體的塑形改造,可使兒童重建足弓,即使取出了穩定器,仍能終身保持足弓。該手術操作簡單、創傷小、併發症少、療效較為確切滿意。

6,但對於伴有固定性足部畸形或關節病變的成年平足症患者,距下關節穩定器需要結合其他骨性或軟組織手術一起使用,方能達到理想效果。


放置足弓墊後,足弓恢復


預防

1,進行足內、外在肌的功能鍛鍊,如足跖行走、跖屈運動、提踵外旋運動等。

2,同時選擇有良好足弓支撐的鞋子,放置定製的足弓墊以及避免過長時間站立等,對平足症的預防及避免進一步加重均有一定意義。


祝平安健康(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dpgTW0BJleJMoPMCp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