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近20天的200億,給中國電影再次敲響了警鐘

2021-04-20   一起拍電影

原標題:遲到近20天的200億,給中國電影再次敲響了警鐘

作者 / 坦克

今年200億的票房目標終於達成。

根據專資辦票房數據,2021年內地票房在昨天(4月18日)正式突破200億。

不過,這個成績並不值得電影人們歡呼雀躍,4月18日破200億的成績,比2019年(4月13日)突破200億的票房節點要慢5天,更是比2018年的歷史最好成績3月31日晚了生生18天。

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不僅僅300億、400億、500億的目標完成時間會比2019年落後,甚至可能連2021年年度600億大盤的目標都要保不住了。

這也再一次給所有電影人們,敲響了警鐘。從今天到4月29日,連續七八個工作日低於4000萬的大盤又將誕生。電影市場,不能繼續這麼冷了。

2021年大盤,依舊要低速運行兩個月

遲到。

遲到18天全年票房破200億,這個成績已經是近三年最差大盤表現。

我們也總結整理了從2017年至今內地電影大盤破百億的時間節點,從中也可以清晰的發現,這一差距在近幾年都是罕見的。

並且,要考慮到2018年四月底到暑期檔之前,有《後來的我們》《復仇者聯盟3》《超時空同居》《侏羅紀世界2》等票房爆款,2019年同期有《復仇者聯盟4》這個票房巨鱷,從2021年目前的片單來看,真正有破10億票房潛力的可謂是鳳毛麟角。因此我們也預測2021年與2018年、2019年的票房大盤差距也會在未來兩個月進一步拉大,上半年內完成300億的目標較難達成,或許只有等到7月初主旋律影片熱潮到來之後才能完成了。

不可否認的是,今年200億票房的達成,不再是依靠大盤正常的運轉,雖然元旦、春節、情人節、清明檔票房都創造了新高,但單日票房不足5000萬甚至不足3000萬的低大盤運轉情況屢見不鮮。如果沒有《哥斯拉大戰金剛》《我的姐姐》等頭部影片的強勢崛起,以及《阿凡達》《指環王》等片的空降,今年的票房成績可能會更加不堪。

此外,比票房落後更可怕的是,因為春節檔超高票價的緣故,今年200億對比2019年的200億,觀影人次降低了8%。從今年1-4月的票房表現來看,中國電影不能沒有爆款,但是也不能只依靠爆款拉動大盤。更多質量過硬、題材類型各異的票房腰部影片的出現,才會讓內地影市真正繁榮。

2021年大盤,能觸底反彈嗎?

其實今年的形勢,與2019年有些類似,在春節檔領先的情況下,從三四月開始逐漸對比2018年開始落後,而在2019年6月中下旬,也是暑期檔正式開啟之前,伴隨著《少年的你》《八佰》《小小的願望》等片的撤檔,整個行業的信心也掉到了谷底。但是多部新片超出預期的票房表現,還是給內地影市打了一劑強心針,尤其是7月《哪吒之魔童降世》、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以及之後《少年的你》《誤殺》《葉問4》等片,也讓年度大盤從國慶階段開始超車,也讓2019年取得了642億的票房大盤成績。

從今年3月初開始,內地單日票房大盤連續多天低於4000萬,引發了業界的集體擔心:今年年度600億的目標最終能否達成?即使《哥斯拉大戰金剛》《我的姐姐》等片的表現超出業界預期,但同時冷檔期各國產片的口碑和票房也與預期有較大落差,票房不足5000萬天數創近五年最低,也令所有人捏了一把汗。

平心而論,今年五一檔雖然大機率又將刷新歷史最高大盤成績,但是五一檔節假日過後,大盤也會迅速變冷,作為支撐票房大盤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口片的票房也將在今年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除了《速度與激情9》之外,其他冷檔期也缺少真正的票房頂樑柱。而要真正等到票房大盤的持續升溫,還得等到7、8月暑期檔正式開始的時候。隨著電影市場的下沉,青年觀眾尤其是學生群體越來越多,而在疫情的影響下,這一部分群體在非節假日期間的票房產出越來越有限,只有等到法定節假日或者寒暑假,才能讓大盤真正的實現完全釋放。

也正因為如此,今年7-10月的獻禮片重點檔期才被寄予厚望,在包括《中國醫生》《長津湖》等重點影片的助力下,也給予了2021年大盤在暑期檔和國慶檔反超2018年與2019年的能力。

2021年年票房600億的意義

雖然600億隻是一個數字,最終票房超過還是沒超過這一數值,究竟是595億,還是605億,對於普通人來說不會有任何影響。

不過,這600億目標的達成,對於深陷疫情困境士氣凋零的電影行業來說卻別具一番意義。

回望2020年,我們有過大年初一預售票房連創新高的沸點,也有過1月23日,全部春節檔影片撤檔的冰點時刻。在受疫情嚴重影響的半年間,不僅大量資本退潮,不少普通觀眾也對電影行業開始抱有敵意,種種事件所引發的行業震盪,也讓所有電影人體會到,這一年真心過得不容易。雖然我們成為了疫情後,電影市場恢復最快的市場,並且取得了2020年最大電影票倉,但是對比我們的過去600億的大盤,無論是2020年的成績,還是今年前四個月的票房表現,都很難稱得上是滿意。也正因此,今年600億的最終目標如果能夠達成,就會如同一劑強心針,振奮所有電影從業者的信心。

另外,在600億的年度大盤目標之外,我們也應該把電影市場的KPI更加精確化。在不少市縣已經放棄GDP增長作為業績考核的當下,一味的追求票房大盤的增速並不科學。單銀幕票房產出、單日票房5000萬以下天數的控制、頭部/腰部/尾部影片的票房占比相對比票房的增長已經更為重要,從春節檔愈發嚴重的頭部效應來看,內地影市繁榮的背後已經出現了諸多問題,這需要我們全行業去努力解決,這樣中國電影市場的未來才能夠更趨向於良性發展。

當然,2021年電影市場的冷清,其主要原因除了疫情導致片源缺少和進口片缺席之外,還有片方對普通檔期的忽視。可以說,檔期的冷熱不均就是目前在市場層面最大的危機。目前過山車式的影市波動,也早在近幾年成為常態。春節、暑期、國慶、賀歲等節假日檔期票房將占據全年票房超過60%,而預測今年單日票房不到5000萬的天數,也將超過80天。目前的內地影市依然具有較大的不成熟性,不是我們一再呼籲就能及時改正的,目前來看,在3-4月後,依舊會有大量的冷檔期產生。

希望中國電影的下一個百億,能夠來的再早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