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無念
兩年前的賀歲檔,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執導的第一部《誤殺》,以黑馬之姿橫空出世,不僅收穫了不錯的口碑,超過13億的票房也讓影片實現了商業上的絕佳成績,成為了當年賀歲檔的票房冠軍。
不僅如此,影片的情感表達也相當動人真摯,尤其是男主角李維傑對家人奮不顧身的付出,更是令很多觀眾感到無比共情。這樣的好成績足以證明,《誤殺》在國產改編電影的領域內,樹立了很好的成功案例。
兩年過去了,第一部的精彩瞬間仍然歷歷在目,而第二部《誤殺2》也捲土重來,提檔開局,將於12月17日與全國觀眾們見面。那麼,在前作的基礎上,這次的《誤殺2》又將給觀眾們帶來一個什麼樣的全新故事呢?
《誤殺2》全新故事,聚焦家庭內核
如果要問在《誤殺》中,最打動人心的部分是什麼,那麼「家庭」元素無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精神內核。無論是為了女兒和家人安危鋌而走險的李維傑,還是試圖依靠自己權力替兒子報仇的拉韞,其本質都是出自於對於家人的關愛。這無疑也是這個IP最為核心的部分。
而《誤殺2》進一步延續了前作中的「家庭」內核,雖然從內容上來看,它是一個全新的故事,而非前作的續集,但其核心表達依舊是聚焦一個普通家庭在遭到無法解決的困境後,彼此守望相助共渡難關的故事。從這點上來看,《誤殺2》保留了這個IP中最珍貴的部分,其情感表達也是一以貫之的。
如今,再來回顧之前的那部《誤殺》,可以看到創作團隊在故事改編階段做出的努力,至今依然是很有啟發性的。
這次的《誤殺2》,來頭同樣不小。影片沿用了前一部的創作班底,陳思誠繼續擔任影片的監製,導演戴墨曾執導過網劇《唐人街探案》的第二單元《玫瑰的名字》。此外三位編劇也都有各自的代表作,李鵬是上一部《誤殺》的編劇之一,劉吾駟與陳思誠合作過《唐人街探案2》和《唐人街探案3》,至於楊梅媛則是《京城81號》的編劇之一。
除了高質量的創作團隊,影片還集結了一批強大的卡司陣容。憑藉《誤殺》中出色演技獲得廣泛認可的肖央繼續擔任本片的主演,毫無疑問他與陳思誠的合作將繼續為該系列蓄力賦能。另外,任達華、文詠珊、陳雨鍶、宋洋、李治廷等一眾兼具實力和人氣的優秀演員加盟影片,共同為《誤殺2》助力。
回看前作《誤殺》,改編自印度影片《誤殺瞞天記》。原作在豆瓣上有著8.6的高分,共有22萬人標記看過,而經過本土化改編後的《誤殺》,已經有超過112萬人看過了。這樣的數字對比,證明了本土版在國內觀眾心目中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同時,也是得益於影片的成功改編,不僅大大擴散了原作的知名度,也將更多的國外好作品帶到了國內觀眾的視野內。
這次的《誤殺2》,改編自2002年尼克·卡薩維蒂執導的美國影片《迫在眉梢》。同樣的,這也是一部公認的冷門佳作,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4分,但只有5萬多名觀眾標記了看過。編劇團隊在保留故事精髓的基礎上,做了很多努力,讓其更符合國內觀眾的觀影口味,情感上也進一步延伸發散,做到充分讓觀眾共情。
比如影片中肖央飾演的父親,是個典型的「中國式父親」,隱忍堅韌、不善表達,但是為了至親的家人,哪怕付出一切都在所不辭。再比如影片中對於家庭羈絆的刻畫,那種血濃於水的親情紐帶的展現,不僅符合傳統的東方文化認知,更是觸及到不少觀眾的內心,這無疑也是改編後的版本中最為重要的精髓。
改編不是簡單的複製粘貼,更不是直接漢化,而需要對於劇本反覆推敲和打磨,以符合本土的獨特語境。
以《誤殺》為例,改編後的版本剔除了一些不符合國內語境、獨屬於印度特有的文化符號,並加入了許多本土化的元素,在原來的戲劇張力的基礎上,融入了很多更符合中國人情感表達的內容。
最終,影片提名了中國電影金雞獎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等在內的八項大獎,也充分證明了其所受到的認可和鼓勵。
在前作的成功經驗上,《誤殺2》的改編自然也令人充滿了好奇。考慮到《迫在眉梢》故事的時代背景,以及中美兩國的東西方文化差異等多方面因素,如何讓這樣一個精彩的故事符合我國的文化土壤,這自然也對編劇及主創們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據了解,影片的出品方萬達已經從原片的版權方華納兄弟處獲得合法授權,有權使用原版故事的整體框架、劇情設計和劇本內容,用於《誤殺2》的開發製作。而華納中國區的負責人趙方,也作為本片的總製片人之一,為本片保駕護航。
總之,金牌班底坐鎮,實力卡司加盟,感人的家庭內核再加上犯罪類型化的視聽表達,在這樣的王牌搭配下,影片的最終品質究竟又將如何呢?我們拭目以待。
終極物料揭曉,真相撲朔迷離
隨著影片上映在即,本片也公布了終極版預告。透過這版預告,影片的故事主線逐漸清晰了起來。
預告片的一開場便是孩子稚嫩可愛的旁白:「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配合著《生日快樂》輕快悠揚的旋律,凸顯出一位平凡父親在孩子心目中的高大地位。
然而,與旁白相對的,畫面出現的卻是暴力犯罪的場景。通過這種聲畫對位的方式,一方面給觀眾產生了極強的視覺衝擊,另一方面也讓人對肖央飾演的父親林日朗充滿了猜疑。這位在孩子眼中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究竟是和藹可親的父親,還是犯下滔天罪行的罪犯?
隨著情節的推進,我們可以看出,林日朗是為了自己病重的兒子,找回原本屬於兒子的那顆能夠救命的心臟,不得已才劫持了急診中心。那麼,這顆本來要移植給兒子的心臟究竟下落何處?原本老實平凡的父親又是怎樣走上這一步?各路人馬齊聚於此又都安何居心?躺在病床上的孩子結局究竟又如何?
除了這些疑問,預告片里不少橋段也讓人印象深刻。比如:林日朗攥著醫生的領口怒吼道:「憑什麼把我孩子的心臟給別人!」言辭中將一個平凡父親的絕望和悲痛展現得淋漓盡致。而當醫生冷冷地對林日朗說出「我不信你會殺人」時,林日朗回道「你不知道一個父親為自己的孩子能做出些什麼」,更是展現出一位父親的決絕。
至於那句「除了你以外,誰不想讓他死?」這句話又是出自誰之口?要「死」的又是誰?被槍指著頭的醫生、還有從高處一躍跳下的身影,太多的謎題浮出水面,整個預告片節奏緊湊,衝突不斷升級,令人倍感緊張。
除了預告,在影片公布的這款名為「四面楚歌」的終極海報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各位主角身處人潮之中,面對人群的輿論,他們神情各異,各懷心事,孤立窘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周圍懸念迭起,暗潮湧動,整個畫面充滿了信息量。
飾演父親的肖央,緊握手槍,眼神決絕;文詠珊飾演的母親,看似嬌弱卻眼神犀利。此外,探求真相的記者、布控抓捕的警察、善惡難辨的醫生等等,不同身份的人散落在人潮中,均以正面鏡頭示人。
而環繞在四周的圍觀群眾背影,象徵著輿論聲量。他們似在伸臂高呼,尋求某種真相;又像是在集體抗議。回顧第一部的劇情,大眾輿論的存在在無形中確實幫助了李維傑設局,也讓《誤殺2》的真相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從預告中可以看出,林日朗劫持急診中心的事情被新聞記者與社會大眾廣泛關注,面對這樣一個看似窮凶極惡實則有苦難言的「劫匪」,媒體將如何報道?網友又會如何評斷?他們的言論對林日朗的心理及整件事情的發展起到了什麼作用?而處在輿論風暴中心的其他主角們,究竟又會在喧囂中清醒還是在逃避中沉淪?
進一步思考,我們不禁要問,當周圍的聲音逐漸嘈雜,被逼入絕境中的他是否還能依然保持清醒而善良的心?而當周圍的事物開始威脅到自己的至親至愛時,他又究竟如何拼盡全力保護家人?可以看到,海報上的那句「為愛的人,再奮不顧身一次」,既點明了影片主旨,也蘊含著影片的最大情感能量。
總之,透過預告和海報,整個故事主線逐漸浮出水面,懸念也不斷產生。而這一切的答案,想必都將在17號影片上映後一一揭曉。
情感濃度升級,打造年度期待
作為一部聚焦家庭關係的影片,類型化的表達只是《誤殺2》的外殼,內核包裹著的仍然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
正如這個預告片的結尾展現的一樣,面對奄奄一息的孩子的夢想,身為父親的林日朗只能哽咽回復。即便他是孩子心目中的靠山,但他也只是一個平凡的老實人,在面對很多難以掌控的事情面前,他也無能為力,而他所擁有的,只有對孩子滿腔的愛。從這點上來看,《誤殺2》中的林日朗比前作里的李維傑更無助,更令人同情。
此外,他所面臨的絕望處境,其實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也因此更令人揪心。這種充滿掙扎感的人物塑造,充滿了更深的宿命悲劇意識,不僅讓整個故事更加緊張,也對人性提出了更深的拷問。從這點上來看,《誤殺2》無疑在人性反思和情感濃度上比前作《誤殺》走得更遠。
而面對「普通家庭突遭變故,弱勢家人設局互助」這樣一個基本的故事內核時,《誤殺2》也讓觀眾們萌生了更多的思考。
通過聚焦普通人所面臨的困境,進而喚起社會的關注與討論,引發大眾反思。從這點上看,《誤殺》系列也具備了濃烈的現實意義,是有社會溫度和社會責任感的電影。
目前,在各大平台上也可以看出,本片也是未映先火,熱度遙遙領先。貓淘雙平台想看指數突破60萬,位列同檔期第一。而隨著終極預告及海報的公布,網友們的期待值更是水漲船高。
「什麼是惡人什麼又算是好人呢?」「不是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有選擇,但都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天使。」「他只是一個愛孩子的父親,他有什麼錯?」「如果有一天我也遇到這樣的情況,我一定會為了他付出一切。」「在影院看第一部結束時都有人鼓掌叫好了,很會帶動觀眾情緒。」「已經買好票了,就要看看父母為了孩子能有多拼!」……這些評價不僅展現了《誤殺》這個IP的全民熱度,更是讓影片在同檔期憑藉特殊的類型和動人的情感內核,成為整個賀歲檔最不容錯過的影片。
目前,《誤殺2》的預售已經全面開啟。「為愛的人,再奮不顧身一次!」希望在這個賀歲檔,這種對家庭的守護以及對親人的愛能夠溫暖你我,一切攜手,跨越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