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辛普森夫人搶男人,這個女人不簡單!

2020-04-06     99萬閱讀

最近,肺炎疫情雖然在咱們國內平穩了下來,但在國外卻更加肆虐了。


就連98歲的英國女王都害怕感染,決定離開白金漢宮,前往溫莎城堡進行暫住:



這個「溫莎城堡」,寶迷們聽起來很耳熟吧?是不是想起來了那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溫莎公爵呢?


其實吧,溫莎城堡只是一座行宮~坐落在泰晤士河畔,集安全保衛於一身,一直被視為王室成員的避難所:



而溫莎公爵也就是在這座城堡里,兩度向辛普森夫人求婚的:



雖然這個行為,現在聽起來很浪漫,但在當時,溫莎公爵也是面臨了諸多指責——政府、人民和教會,均反對他迎娶辛普森夫人。


而其中,反對得最為激烈的.....不是別人,竟是伊莉莎白王妃!也就是溫莎公爵弟弟的老婆,現任英國女王的媽媽:



為啥弟妹要干涉大伯哥的婚事?


據小道消息稱:伊莉莎白王妃是因為嫉妒,她真正愛的人不是丈夫喬治六世,而是溫莎公爵!



看來不論是外國王室還是中國帝王的後宮,野史永遠比正史傳得還要精彩啊~


這其中究竟發生過什麼樣的恩怨情仇呢?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位女王媽媽的故事!




這段「三角戀」能在民間流傳,主要是因為哥哥太出色。


首先,身份上,哥哥愛德華是一國王儲,相貌好又優秀,備受期待。而弟弟卻是活在哥哥光芒下的影子,還患有口吃


(左)愛德華八世(右)喬治六世,喬治六世顏值也不低,少了靈動多了穩重


身份懸殊、生理缺陷,使得兄弟倆的性格也截然不同。


哥哥風流倜儻,惹盡風流債;弟弟則過於靦腆,即使遇到了心儀的姑娘,也羞於表白。



這個姑娘,就是19歲的伊莉莎白。


伊莉莎白也不是什麼野丫頭,她的全名為「伊莉莎白·鮑斯-萊昂」,父親是斯特拉斯莫爾伯爵。



伊莉莎白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在寵愛中長大,開朗熱情、充滿活力。


可惜14歲的時候,戰火帶走了她最愛的哥哥,天真的小女孩一夜長大。她主動在城堡當護士,為國家出微薄之力。



這段經歷,讓伊莉莎白展現出性格里的堅韌和善良。


而且她還長得膚白貌美、亭亭玉立,所以追求者一直很多,是不少王公貴族心目中的「標準媳婦」。



也就是這時,少年喬治六世(當時還只是「埃爾伯特王子」)遇到了她。


在倫敦的一場舞會上,伊莉莎白提著裙裾翩然起舞。舞池中的一個轉身,她和圍觀的埃爾伯特四目相對,少年瞬間陷入了愛河



可是這位小王子實在是太內向了!為了見到心上人,他找各種藉口去伊莉莎白家,卻愣是沒在戀情上有啥發展。


到了第二年春天,埃爾伯特終於鼓起勇氣來到伊莉莎白面前,問到:「你可以做我的妻子嗎?」



這簡直就是劇本里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啊~伊莉莎白十分感動,然後果斷的.....拒絕他,而且還拒絕了2次


看著挫敗的王子,頭號助攻——王子的母親瑪麗王后出馬了,她親自見了伊莉莎白,對這個兒媳婦甚是滿意


於是,她調查了伊莉莎白的追求者,利索地打發「最強情敵」去美國賣石油了。


瑪麗王后和兒子喬治六世、孫女伊莉莎白二世以及曾孫的合影


接著,二號助攻——小王子的姐姐,趁著自己結婚,特邀伊莉莎白當伴娘


在這樣浪漫的氛圍下,埃爾伯特第三次求婚。聰明的伊莉莎白知道其中「貓膩」,但也確實被王子的誠心打動,終於鬆口答應了。



「嫁給伯蒂是我的責任,我是後來愛上他的。」這是後來,王太后回憶過去時,對一位閨中密友說的話。


也許當時她的確有所猶豫,但成為埃爾伯特妻子後的每一天,她都盡職盡責



1923年4月,伊莉莎白穿著婚紗,戴著父親贈送的鑽石花冠出嫁了。



這頂花冠,是寶姐的心頭愛!它採用薔薇與鈴蘭的題材,象徵愛與忠貞~而且造型也很簡潔明快,體現了自然主義特色:



婚後的生活,對伊莉莎白和埃爾伯特來說,是平靜而幸福的


1923年5月,兩人一起度蜜月


埃爾伯特雖然會因為次子的身份、口吃的毛病而自卑,但也免去了很多權力爭奪的麻煩


他沒有野心,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平庸。畢竟娶回了心愛的姑娘,有了2個可愛的女兒,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小兩口一起看賽馬


1927年,王太后與長女伊莉莎白二世的合影


1930年,爸爸帶著4歲的長女伊莉莎白,騎上她擁有的第一匹小馬


超級幸福的一家人啊~


結果,誰能料到,哥哥翻船了。


愛德華八世繼位300天,就因為死活要娶辛普森夫人而退位。埃爾伯特懵圈之中被推上王座,成了喬治六世:



而伊莉莎白則加冕成了英國王后:


伊莉莎白的加冕冠,以1911年瑪麗王后后冠為基礎設計,鑲嵌2800顆鑽石,最大的一顆是「光之山」鑽石


據當時的政要回憶,當喬治六世和妻子得知自己不得不繼承皇位時,第一時間內表現出了極度不快。畢竟,這對溫和的夫妻一直不是野心勃勃的人。


失去平靜生活,隨之而來的是王室重擔。國王王后可是國家的門面,需要承擔的輿論壓力可想而知。



很快,喬治六世就面臨了他國王之路上最大的障礙——演講。


儘管王室沒啥實權,但作為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仍然是國家的核心。他需要用自己的威嚴和形象,調動國民的向心力。



所以,演講,可謂國王的必備技能。


然而,口吃使得喬治六世連這件唯一能做的事,都無法順利完成。曾橫掃第83屆奧斯卡的電影《國王的演講》便講述了這段故事:


電影里,喬治六世因為口吃而陷入尷尬


既使胸口有驚濤拍岸,都被這痼疾桎梏,牢牢封鎖在痙攣的兩唇中,這怕是最憋屈的事了。


挫敗、自責、丟臉、膽怯.....讓喬治六世一度陷入情緒的低谷



為了幫助丈夫重拾信心,伊莉莎白四處求醫。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她不離不棄,始終耐心地鼓勵著丈夫。



可惜時間不等人,二戰爆發了,整個國家陷入陰影。在這種人心惶惶的時候,人們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柱。


其實,彼時的喬治六世何嘗不是在經歷戰鬥?一場自己與頑疾的戰鬥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最關鍵的時刻,喬治六世貢獻了英國歷史上最振奮人心的「國王演講」——


「我對站在歲月之門的那人說,給我光,讓我平安走向難卜的未來。」



可以這樣說,在二戰期間,喬治六世就是英國人民勇氣和毅力的象徵


而一直陪伴著他的伊莉莎白王后,更是受到空前的歡迎:



當時,為了王室安全,有人一度建議他們撤離倫敦。


伊莉莎白卻回答:「我的孩子不能離開我,我不能離開國王,而國王是絕不會離開倫敦的。」


她說到也就做到,不僅在背後幫助丈夫,還陪同他親赴現場


德軍轟炸後,她就從防空洞裡出來,走訪每一條被炸毀的街道,慰問受傷的士兵,溫聲鼓勵年幼的孩童。



童年就經受過戰爭的洗禮,如今沒有什麼能讓她軟弱了。


她的堅韌感染著人民,帶領國家走過荊棘,成為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連希特勒都說,她才是「歐洲最危險的女人」。



1952年,在戰爭中積勞成疾的喬治六世去世,王位由長女伊莉莎白繼承。


雖然喬治六世是個好丈夫、好父親,但在政治上卻沒什麼建樹。如果一定要說,他最大的成功就是娶到了伊莉莎白



對於這個媳婦,王室一家都非常滿意。瑪麗王后甚至將很多自己喜歡的珠寶,都送贈給了伊莉莎白


畢竟華麗的珠寶,也有利於樹立王后的形象。


比如加冕的時候,她所佩戴的全套珠寶,都是婆婆贈與的。其中主要包括一套繼承自維多利亞女王的鑽石珠寶,這是女王加冕時的裝備:



另外一條則是喬治六世送給伊莉莎白的禮物:



伊莉莎白曾有創意地將這兩條項鍊搭配疊戴,配上華麗的尖頂王冠,整個人都自帶閃光



有時候也會換其他的王冠來搭配。



伊莉莎白有非常鍾愛的兩頂王冠,一頂是瑪麗王后閨蜜瑪姬的私人珠寶,形狀好似蜂窩,非常有特色:



搭配的這條珍珠項鍊,也是伊莉莎白的最愛:



另外一頂紅寶石王冠,則可以與一對紅寶石耳墜、一條紅寶石項鍊搭配成套,貴氣又嫵媚



這頂王冠淵源頗深,是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親自設計的。


黃金支架組成11個鑽石拱門,每道拱門中包含一朵鑽石蓮花,花蕊原本點綴的是蛋白石,異常精緻



後來傳給愛德華七世的妻子,才將蛋白石換成了紅寶石,並將整體縮小以更顯輕便


伊莉莎白在王室寶庫中,一眼相中這頂王冠~此後佩戴它出席過眾多重要場合,直至去世後,傳到了現任女王的手中:



不過珠寶雖多,但伊莉莎白的真愛,還是珍珠!這從她各種少女肖像和照片里都能看出來:



長女繼位之後,她仍然作為王太后,在背後輔助。所以即便已經晚年,還是經常出席各種外交場合


而在這些場合下,她總是穿著考究,然後搭配最喜歡的珍珠首飾,不減慈祥和藹的魅力:



不同的是,每一次她都要搭配一枚別致的胸針,來進一步裝點自己的莊重:



這枚胸針也是有來頭的,原主人依然是維多利亞女王。鑽石勾勒的線條繁複大氣,中心一顆珍珠點綴,讓整體造型更為柔和



王太后的胸針可真不少,這枚植物造型也經常出現,搭配顏色相對清新的套裝:


伊莉莎白的各色鑽石胸針


除了出訪和工作,晚年的王太后,還是更喜歡和子孫們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孫子孫媳婦們也都非常愛戴這位慈祥的祖母:


伊莉莎白有很多與孫媳婦黛安娜在一起的合影,據說她非常喜歡戴妃,戴妃去世後,兩個曾孫也是她撫養的


和兩個女兒的合照也非常有愛~這是穿的親子裝嗎?


抱著曾孫


不過,看著這滿眼花花綠綠顏色眾多的套裝,有種熟悉感迎面撲來……


終於知道,現任女王的「彩虹系列」套裝,究竟是從哪學來的啦!這個「傳統」似乎還有繼續傳給孫媳婦的趨勢呢!真期待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RXpUXEBfwtFQPkdrLb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