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走基層】紫云:扶貧足跡遍山間

2020-05-02     亞魯紫雲


「吃飯了沒老太。」

「沒得耶。」

「今天天熱,要好好吃飯,注意休息。」

今日,一進打哈村,記者看到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兼村支書余正鵬正趕往辣椒種植基地查看務工情況,沿途遇到的村民都像家人一樣問候。


打哈村一角

在辣椒種植基地,頂著烈日,余正鵬看村民伍興祥翻犁的情況便和他聊起天。

「今天你哥哥去望謨了?」

「嗯,帶著10多個人一起去的。」

「岑小木也去啦!」

「是呀!」

余正鵬在猴場鎮鎮府工作,一畢業就被派駐到打哈村黨駐村幹部,短短兩年就和村民變成家人,百姓親切地叫這個年輕人「小余。」

剛剛看完辣椒種植情況,余正鵬接到餘興康的電話,叫他一起去到伍興益家看看。


駐村幹部查看農戶水箱蓄水情況

餘興康是原猴場鎮副鎮長,50多歲退居二線後自動申請來到打哈,在全力衝刺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候,為攻克脫貧攻堅的最後堡壘貢獻力量。

和餘興康匯合後,余正鵬兩人拿上鞋架、水桶等物資趕往伍興益家中。

記者通過介紹了解到,伍興益是一個孤兒,剛出生母親就去世了,父親也在5年前去世,只有家境也不富裕的大伯照管他,現在猴場中學讀初一。


駐村幹部為伍興益送缺少的生活物資

餘興康在來到打哈後,就特別關注這個小孩,為伍興益爭取了每個月1000元的孤兒救助金。去年孤兒救助的申報材料需要戶口本,聽說他的戶口本不在學校,申報時間快來不及了,餘興康立即開車從學校接到伍興益回家裡拿戶口本,才及時把申報材料準備好。

「被窩要疊整齊,弄的規整,我們常來看你,有任何需求給我說,我們都盡力幫你。錢夠用的吧,不用亂花,不要拿去上網,有什麼不懂的、需要的給我們說。」在伍興益家裡,兩個駐村幹部像兩個家長一樣,諄諄教誨道。

「床、衣櫃、桌子、塑料凳子、碗櫃等都是叔叔們隔三差五送來的,窗戶破了也是他們來幫我修好的,我會珍惜,好好讀書。」伍興益說。

從伍興益家出來,兩個駐村幹部又趕往伍微德家。

「這個水到哪兒一摸就知道到什麼位置,」余正鵬摸著老人家的水箱,關心老人的飲水問題,知道水箱的蓄水正常後,走進老人家裡查看凈水器是否使用正常。

「正常的,這個很簡單,一開水龍頭就有乾淨水喝,有這個我么喝水放心多了。」老人家高興地說道。

從老人家出來,兩個駐村幹部立即回到村辦公室,與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的駐村第一書記苑晶匯合,為補齊短板的工作忙碌著。


記者隨駐村幹部走訪伍興益家

「剛剛伍興益家的電線要重新安裝一下,還有這家的玻璃要重新修繕……」

百姓家每家每戶差點啥,缺點啥,駐村幹部們都記在心裡。

在這裡苦嗎?

面對記者的提問,余正鵬說:「沒什麼苦的,這當中自有樂趣,當村民拿著自家的核桃來送你,嘴上說著感謝時,什麼都值得。」

苑晶說:「我之前在鎮寧乾了3年駐村工作,不覺得什麼辛苦,只是孩子從上學以來都沒有去接她上下學過,感覺很虧欠。現在天天在村裡,娃娃打電話來說很想念才抽空回家看一看。但是家人都很支持我,我更要在衝刺的最後關頭做好工作。」

忙碌而充實的一天還沒有結束,記者離開時,紫雲自治縣脫貧攻堅常態化督察組到打哈督查衝刺90天的相關工作,駐村幹部們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5+2 白加黑成了駐村工作隊的工作常態,幾千步、幾萬步,他們的扶貧足跡遍山間,步伐堅毅。


群眾用上乾淨水


謝奶奶回憶過去的道路狀況 陳婷婷 攝

記者離開時看見,打哈村原本無處下腳的泥巴路變成乾淨的通組路、種玉米年收入不過千元的農戶變成產業工人、危險的木房變成整潔的小平房、泥哇哇的院子變成寬敞的庭院……打哈村已告別落後的舊貌,換上嶄新的模樣,這當中凝結了余正鵬和餘興康等一批批駐村幹部和村委幹部的心血和努力,現在在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的關鍵時期,他們依然邁著堅挺的步伐,堅守崗位。(安順日報社大數據智慧全媒體記者 陳婷婷/文 陳婷/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NG81nEBnkjnB-0zCAh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