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會喊救命,所以我來替他們喊

2020-01-10     烏鴉電影

話說,2003年的大年初一...


長江的一個不起眼角落,出現了短暫的熱鬧:一隻被救助的大魚,被小心翼翼放入水中...


尾巴一盪,隱入煙波浩渺的滾滾長江...



此時,沒人意識到,這是長江白鱘,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道身影...



十七年後的凌晨,就在前兩天,在中國網際網路的熱搜榜上,出現了一個詞條:白鱘滅絕


(以下信息來源自:《澎湃新聞 》)


長江水生所專家,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發布論文:


預計在2005-2009年期間,中國特有物種長江白鱘滅絕。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白鱘,是一個從來沒聽過的名字。


長江漁民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千斤臘子,萬斤象...


這個順口溜中的「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而這個「象」,說的就是:長江白鱘。


江湖傳說,中華鱘可以長到千斤,而長江白鱘則能長到萬斤...


而讓人遺憾的是,這兩種經過一億五千萬年優勝劣汰,堅強生存至今的遠古魚類...


終於,被我們淘汰了:中華鱘瀕臨滅絕,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有網友動情寫下: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



烏鴉曾經推薦過很多野生動物題材的紀錄片,其中不乏類似白鱘的故事。


當我們第一次聽到它們的名字,已經幾近滅種…



據說是活體白鱘最後一段錄像


也就是說,在未來的某一天,如果我們的子孫後代想要看到這種美麗生物...


或許,他們只能去翻看郵票...



事實上,在白鱘之前,長江里還有這樣一種大型動物也消失了。


那個物種,更為人熟知:白鱀豚



上世紀50年代,還經常有漁民或船工在長江里看到大群白鱀豚。


可是,在短短半個世紀後的2006年,中科院水生所聯合七國的近40名鯨類專家,對長江幹流進行了為期38天的地毯性搜索。


3400 多公里的科考行程里,最終卻沒有發現任何白鱀豚。


只能認定:功能性滅絕。


他們不會喊救命,所以我來替他們喊


什麼叫功能性滅絕?


意思是,就算還沒死光,但是它們的數量,已經少到維持不住種族繁衍的能力…



1974年春節前夕,湖北洪湖,兩對白鱀豚死於雷管爆破,雌豚肚子裡,還各有胎兒。


1984年,湖北嘉魚水域發現,有白鱀豚死於非法電魚。


1987年,一隻白鱀豚因滾鉤致死,身上密布103處不同深淺的傷口…



長江上日漸繁密的來往船舶,對白鱀豚來說,不止意味著噪音污染,還意味著移動的殺戮機器。


在收集到的白鱀豚屍體里,有的被螺旋槳打成頭骨粉碎,還有的被攔腰斬斷…


白鱀豚,成為了第一個人為滅族的鯨豚類動物…




更讓人恐慌的是,白鱀豚的消逝,並沒有過去多遠。


但是,似乎大家都已經,將其遺忘。


長江里的另一種鯨豚:江豚正在步白鱀豚的後塵…


他們不會喊救命,所以我來替他們喊


前不久,洞庭湖發現一具江豚屍體,引發軒然大波。


它的尾巴上,被綁上磚塊,沉屍湖底…



原來,這是當地漁民非法捕魚,江豚誤入漁網,最終窒息而亡。


漁民害怕擔責,所以惡意隱瞞消息…



短短五天後,另一條江豚也死於漁網窒息而亡。


滿身勒痕…



這種自帶微笑唇的可愛動物,目前數目僅剩約1012頭。


在我小時候,這個數字是2700多頭…


他們不會喊救命,所以我來替他們喊


有專家推測,照現在速度,江豚距離滅絕,只有10-15年的時間。



歷史上的長江,是個物產豐饒的寶地。


這條滾滾東流的世界級大河,不僅是中國人的母親河,也是無數動物曾經棲居的夢鄉…



古詩詞里,我們可以看到,五花八門的動物名字: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


五月鰣魚已至燕,荔枝盧桔未應先…


短短几行詩里,就已經出現十餘種動物。


可惜,這裡面提到的,大多數已經隨著時間,消失在我們的視線里。




被稱為「長江三鮮」的鰣魚,已經有接近30年的時間,未曾出現過。


很有可能,它們和白鱘一樣,滅絕了…



長臂猿從三峽一路南退,最終在西南邊陲和海島上,苟延殘喘…


其中,海南長臂猿的數量,只剩18隻…


犀牛,早在上個世紀初就在中國境內滅絕,如今在海島上的同族,數目也只剩下兩位數…


老虎就更別說了,全中國的野生老虎,加起來可能還不到100頭。




東南亞老虎的歷史分布圖(黃色)和現存分布圖(橙色)


黿,這種在古典文學裡不斷刷臉的傳奇大鱉,如今估計不到200隻。


而另一種巨型大鱉,斑鱉,全球只剩下3隻…


中國只剩下1隻…



這些曾遊蕩在長江上,被詩人歌頌的夢幻巨獸,在工業化的進程里遭受重創,從此一蹶不振。


它們成為了塵封的名詞,讓人倍感陌生、逐漸遺忘…


事實上,長江的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無魚」等級(即漁業資源大幅萎縮)。



當我們把眼光放到全中國,這樣的故事,在這片大地上不斷上演:狼、彪、豺、猞猁、雲豹、野馬、穿山甲…


這些和中國人曾緊密相依的動物,如今連在動物園裡都難得一見。


那些老人家口中講述的,屋前山後都有動物的故事,似乎已經變成了遠古傳說。



它們曾經費盡心機,花費成千上百萬年進化,在兇險的大自然中,找到一條生路。


如今,卻像白鱘一樣,無可奈何地黯淡退場。



他們不會喊救命,所以我來替他們喊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曾做過調查,在世紀初的16年里,中國1085個瀕危物種的保護狀況,整體上變差了,情況改善的,不到十分之一。


都因為我們:爬上食物鏈頂端,無所不能的人類。




這幾天,還有一個關於長江的新聞,算得上個好消息:十年禁漁計劃實施,讓長江休養生息。


不禁讓我想起,其他紀錄片里,那令人為之振奮的奇蹟。


由於保護得當,一度銳減至35條的南露脊鯨得以數量回升…


被人類重傷的海洋巨獸,依舊保持著對人類的好奇…



一度缺席的鯊魚,回來了…


絕跡的巨大鳥群,也回來了…




它們曾經因為人類入侵,而日漸衰微,但又因為人類的介入,重新振作。


我們只能期望,紀錄片里的奇蹟,能在這條得以喘息的大河裡,重新上演…



老讀者都知道,「烏鴉電影」偏愛自然類紀錄片,無論是BBC,還是網飛,以及央視的自然類紀錄片,我們推薦了數十部之多...


有讀者問我:有是動物紀錄片,烏鴉你煩不煩啊?膩不膩啊?


但是,當你看著那些跳崖的海象,那些驚慌失措的猩猩...


他們不會喊救命,所以我來替他們喊


當你目睹一隻被剝皮拆骨的穿山甲...


一頭形銷骨立的北極熊...


滿肚都是塑料垃圾的信天翁屍體…


我會說:或許,我們寫得還不夠多。



他們不會喊救命,所以我來替他們喊





當然,我們也知道,所謂「物競天擇」,所謂「適者生存」,生存從都是一種幸運,在浩瀚的時間洪流中,死亡和滅絕原本平常...


但是,當我們人類已經爬上食物鏈的頂端,當我們不再參與動物間的優勝劣汰,當我們不再需要為了果腹而大開殺戒...


是不是可以,放他們一條生路...



讓我們看看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



讓我們看看這些美麗的動物...



讓我們看看他們奮力求生的樣子...



讓我們看看他們調皮搗蛋的模樣...



讓我們看看他們溫暖的家庭...



讓我們看看他們生離死別...


讓我們看看,一個帶著食物的企鵝爸爸,他身受重傷,但他還要再步行三公里...


他步履蹣跚,但每一步都異常堅定,因為前面,有嗷嗷待哺的孩子...



他們的背影,有的俏皮可愛,有的威風凌凌,有的步履蹣跚…


就像我們小時候,看著父母走出家門,去討生活的背影...



是的,他們是所謂的低等動物...



那麼,自封為高等動物的我們,又做了些什麼呢?



今天,我們知道長江白鱘滅絕了...


我們也知道,中華鱘和白鱀豚也為時不遠...


接下來,輪到誰了?


我在一個BBC的自然紀錄片里,看到這樣真實的一幕:拍攝最後一天,攝影師忽然情緒崩潰,失聲大哭...


他說:我知道,這可能是我此生唯一能夠拍攝這些動物的機會...


他們不會喊救命,所以我來替他們喊


只不過,如果有一天,當這些低等動物一一消亡,身為高等動物的我們,又該如何自保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a9hl28BxtCz63RLBvP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