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發生在澳大利亞的實驗,但這個實驗,卻與遠在中國的我們,息息相關。
有個人把這場實驗拍成了紀錄片:《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你是嗜糖者嗎?
每天需要一杯奶茶續命;心情不好的時候,要來塊蛋糕改善心情;宅在家的時候,一定不能少了肥宅快樂水...
如果是的話,這部記錄片簡直是為你打造的。
如果你不是嗜糖者,但你的飲食中有麥片、低脂酸奶、現榨果汁的話...
那這部紀錄片,依然是為你打造的。
這部紀錄片出生於2014年,雖然已過去6年,但現在看依然極具警示意義。
有網友評論:我的天,為什麼當年我沒有看這個?如果早兩年看了這個,我也能早兩年瘦下來啊!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紀錄片還請來了「金剛狼」休·傑克曼和史蒂芬·弗雷客串。
休·傑克曼
史蒂芬·弗雷
達蒙·加梅烏,是這部紀錄片的主角,也是裡面實驗的發起人。
為了讓實驗達到最好的效果,他還把自己當作實驗對象,「獻祭」給了這場實驗。
這場實驗的目的很簡單:市場上,那些所謂的「健康食物」,隱藏的含糖量,到底有多嚇人?
達蒙聯合了諸多專家,為實驗制定了一系列計劃:
60天的實驗期里,每天吃40勺糖(40勺是澳大利亞人平均每天攝入的糖量),而且這些糖不能來源於垃圾食品,必須是隱藏在加工過的健康食品和飲料中的糖分。
攝入的食物必須保證低脂,並且保持以前的運動量。
聽完達蒙的實驗計劃,糖分分析顧問說:我覺得你做這件事很瘋狂,而且很危險。
不得不說,這份瘋狂和危險,在看紀錄片之前,我們完全不能理解。
因為,在60天的實驗期里,達蒙不碰冰淇淋等垃圾食品,只吃商場裡售賣的麥片、低脂風味酸奶、果汁...
危險,又是從何而來?
現在的我們,都在倡導健康飲食。
遵循健康的飲食,看起來很簡單,無非就是低糖、低鹽、低脂...
可殊不知,一些陷阱是你防不勝防的。
實驗第一天。
達蒙的早餐,看起來非常健康:穀物、低脂酸奶、果汁...
但不算不知道,這一頓的食物,對照配料表算下來,含糖量加起來已經有20勺。
達蒙曾計算過,一勺糖大概4g 重量,20勺糖就已經達到80g的重量。
且不說澳大利亞的情況。
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有明確說明,中國居民每日添加糖的攝入量最好不超過25g...
而一頓看起來健康的早餐,輕輕鬆鬆地就超過了25g。
為什麼呢?
如果你仔細看配料表,你會發現,大部分食物的含糖量簡直驚人。
全麥麵包、酸奶、粗纖維餅乾、健康麥片...
你以為是在健康飲食,殊不知已經悄悄攝入了過多的糖。
這其中,還有一個陷阱:現榨果汁。
注意,是100%用水果榨出的果汁,而非後期各種添加的果汁。
現榨果汁,剔除了水果里讓人易飽腹的纖維素,濃縮了其中的果糖。
別以為水果里的果糖都是好的,如果過量食用,依然會給身體帶來很多隱疾。
紀錄片中,達蒙用了4個蘋果,才榨出一杯蘋果汁。
他被嚇到了,因為平時,他吃一個蘋果就飽了,現在吃4個,仍沒有飽腹感。
當糖不能給你飽腹感時,你只有一個選擇:繼續吃...
吃糖吃到第12天時,達蒙的身體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
12天,達蒙長胖了6.4斤,肚子上的肚腩清晰可見。
而這12天裡,達蒙沒喝過一口軟飲,沒吃過一口冰淇淋和巧克力,吃的全是所謂的健康食品...
最令人驚訝的,是達蒙內臟脂肪的形成。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他們吃很多甜食,但就是不胖。
比如烏鴉的一個小夥伴,她非常喜歡喝奶茶,吃甜點,但她看起來非常瘦。
別的小夥伴特別羨慕她,覺得她就是傳說中的「吃不胖的幸運兒」。
但一次體檢,打破了所有的假象,她的體脂比普通人高出一大截。
她這種現象,就是達蒙遇到的TOFI現象。
在達蒙的實驗中,糖很明顯地成為了唯一「兇手」。
實驗進行到一個月時,達蒙肉眼可見地更胖了,體重漲了十多斤,腰圍從之前的84厘米,圓成了91厘米...
在實驗期間,達蒙很明顯地感覺到自己雖然吃很多,但總感覺吃不飽。
為什麼總是覺得吃不飽?
達蒙的健康指導說:健康的脂肪和蛋白質,才讓人吃得飽,糖是無法讓人有飽腹感的。
不僅如此,糖對達蒙還產生了更深層的影響。
首先,達蒙的臉上開始冒痘,臉部浮腫。
因為大量攝入的糖,開始摧毀他的肝功能,肝的狀況會直接反映在皮膚上...
然後是情緒起伏不定。
糖對他的情緒影響是驚人的。
有一次,天上下雨,達蒙像吃了藥一樣,興奮地大叫:看!天上在下糖雨!
興奮過後,達蒙就會立馬疲態上臉,昏昏欲睡。
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讓達蒙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為了弄清楚原因,達蒙還專門去做了一個測試,觀察糖對大腦產生的刺激。
當他看到一杯粉色奶昔時,他的大腦開始釋放多巴胺。
這時,達蒙會感到無法名狀的快樂,然後大腦就會發出指令:吃了它。
當甜甜的味道在嘴裡散開時,大腦里的內啡肽被釋放...
但這種幾近瘋狂的愉悅,並不會持久,當快樂的假象褪去,達蒙亢奮的心情也會隨之褪去,然後陷入到情緒低落的狀態...
如果一個人長期食用甜食,大腦就會建立這種快感:甜食等於快樂,不吃我就不快樂。
高糖食品吃得越多,我們就越愛吃,然後用源源不斷的甜食,去喂養這種嗜甜的慾望。
長此以往,就會對糖上癮。
法國一個科學家曾做了一個實驗,在糖果和古柯鹼之間,老鼠會為了糖果更加努力工作。
第60天,最後一頓攝糖飲食,達蒙選擇了小孩午餐盒裡的食物。
你很難想像,這份小小的午餐盒裡,居然隱藏了這麼多糖。
60天,2360勺糖,在完成這場實驗後,達蒙召集了相關專家,對他的身體進行了評估。
首先,出問題的是他的肝。
他有罹患脂肪肝的危險,而脂肪肝會造成胰島素抵抗,繼而產生二型糖尿病。
達蒙血液里的脂肪量,從健康的0.08上升到1.5,極有可能患上心臟病。
其中,最直觀的,是他長胖了。
他胖了17斤,體脂增加了7%,腰圍增加了10厘米, 他的後腰和肚子上,都是晃來晃去的肉。
如果你仔細看,會發現達蒙的皮膚狀態變得非常糟糕,不僅有老化的跡象,膚質也變得非常粗糙。
當中有一點,特別令人驚訝:達蒙在試驗前後,所攝入的熱量都是相同的。
但不同的是,實驗之前,他的熱量來源於優質脂肪、優質蛋白、優質碳水化合物...
實驗當中,糖分成為他的熱量來源,有些糖的熱量,甚至比他之前吃的牛油果和堅果的熱量還低。
這就給我們一個血的教訓:減肥不僅要看熱量值,還要看熱量的來源。
減肥時,如果吃的都是低卡低脂食物,但食物里含糖量非常高,那已經註定了失敗...
在健身界,有一句被說爛的話:七分吃,三分練。這裡面吃的學問,達蒙用自己的實驗,告知了一個答案。
結束實驗後,達蒙開始了戒糖之旅,但不容易。
達蒙說:戒糖第一周太難過了,跟戒煙沒啥區別。
他的身體開始出現:頭痛、喜怒無常、睡眠質量差...
他甚至到了每天都睡不著,只要一睜眼就特別想吃糖的地步。
硬扛了兩個月後,達蒙的身體發生了變化。
他的活力開始恢復,皮膚狀態開始好轉,甚至連情緒也變得穩定不少。
更重要的是,在兩個月內,他的體重減少了12斤...
我們都知道,糖吃太多有壞處。
但如今,在以味蕾刺激為主的今天,無論是我們主動選擇,還是被動選擇,總是逃不了糖。
甚至於,吃糖和快樂、幸福,甚至愛情掛鉤。
在紀錄片中,有個女孩說:糖不能缺少的原因,是它能激發愛意,這種化學反應,和對待愛情的感覺是一樣的。
還有人說:難過時,我們該怎麼辦呢?吃點糖,感覺就會好很多。
是的,我們無法逃避糖,但我們在過量攝入糖分的時候,可以稍微停下來想一想:我究竟是真的想吃糖,還是敗給了自己的情緒?
正如這位網友所說:為什麼我們離不開糖?因為我們對慾望的控制越來越鬆懈了。
後台回復 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獲得觀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