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火的肆虐」與「世界氣候大會」的失敗

2020-01-11     微觀系列


​從2019年9月以來,澳洲山火持續近5個月,一場連續5個月都沒被完全撲滅,反而愈演愈烈的山火,目前已經造成至少24人死亡,600萬公頃土地遭殃,更奪走了近5億動物的生命


為什麼澳洲山火燒了那麼久,造成那麼大損失卻難以撲滅?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氣候變遷,全球暖化

澳大利亞近期創歷史記錄的高溫,伴隨著大面積的乾旱和強風,是造成這場完全難以控制的山火的罪魁禍首

每年9月開始就是澳洲的山火易發季,簡單講就是每年都會有或大或小的山火,但過去都在可控範圍

可2019年,當澳洲度過了一個破歷史記錄的最乾燥的春天后,立刻迎來了讓人難以忍受的破40度的酷熱炎夏

澳洲大片土地降雨明顯不足,大面積乾旱持續蔓延

如此極端的異常氣候,讓澳洲原先的所有撲火預案和滅火方案,都難以應對

這是最主要的核心原因,全球暖化以及氣候極端化


第二個原因就是,政府執行力低下,救災體制存在明顯弊端

當極端氣候帶來一個破歷史記錄的高溫、酷熱、乾旱的環境時,原本每年都會爆發的山火就驟然升級成前所未見的災難

而當澳洲政府面對這快速蔓延且前所未見的山火時,政府執行力低下,以及救災體制存在的弊端就被無限放大

講白了就是體制有弊端,澳洲消防工作歸各個州政府自己管,在具體問題和執行力上,聯邦政府很難插手

如此一來州與州之間,聯邦政府與州之間的協調工作就很困難


它山火又不長眼睛,噢山火只燒這個州,隔壁那個州我就不燒了?怎麼可能

山火毫無顧忌的蔓延,但州與州之間都處於自掃門前雪的狀態,我只管我這片啊,你管好你自己的

如此一來整個防火帶的預設和執行工作就很難展開

打個比方大家就能直觀了解


比如湖南山火燒起來了,往東南一路要燒到江西和廣東,那這時候江西就開始沿著省境搞防火帶

江西的防火帶搞好了,可廣東的遲遲不行動或行動不力

那湖南的火燒過來,沒燒進江西,卻燒進廣東了,可江西只搞了「江西-湖南」邊境的防火帶,沒搞「江西-廣東」邊境的防火帶

因為江西覺得,廣東應該會搞好自己的防火帶,可結果兩省間的協調和協作出了大問題

火燒進廣東後,風向只要一變,就能立刻從廣東燒進江西,那江西之前做的大量防火工作,也就白搭了

因為它根本沒想到,(或者說想到了但人力不夠)火還會從廣東那燒過來


那澳洲的狀況就是這樣,州與州之間都各自為陣,我管好我自己這塊就行了,有時候連自己這塊還管不好,這就會拖累其他州的滅火工作

但大火哪管你廣東、江西、湖南,一路燒一路蔓延,最後搞得火勢失控

而且「澳洲聯邦政府」對州政府和各級市政府的掌控力又不強,最後導致沒有一個頂層的協調機制,來讓各州齊心協力,推出一個全面的,可執行的強力滅火計劃

以前不是有個笑話嘛,總統和市長一起上廁所,只有一個馬桶了,市長一屁股擠開總統,自己先上了

在市長眼裡,你誰啊,我是本市人民選出來的,不是你總統任命的,要我給你讓馬桶,做夢

綜上所述,澳洲山火能燒5個月,燒死5億隻動物的原因

主因是罕見的極端氣候

次因是澳洲的政治體制與執行力的問題

之前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講的是COP25的一份詳細報告,相信很多人對COP25是什麼都不知道

這是啥玩意兒啊

那篇相關文章可以點擊下方連結,或者去看今天的次條

《聯合國氣候報告》

COP25是第25屆聯合國氣候峰會,在這次峰會前夕,聯合國就已經出具專業報告,警告世界各國,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

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聽起來像是個國足笑話,但聯合國一個正兒八經的世界機構,什麼時候和你開過玩笑


聯合國報告指出,人類無法完成《巴黎氣候協定》,未來我們將看到更多的極端氣候頻繁發生

極端高溫,極端熱浪,極端乾旱,極端暴雨,極端山洪,極端颱風

極端,將會成為一個司空見慣的詞

而且,所謂極端的評估值,也會不斷上升

過去我們認為超過40度,就是極端高溫了吧,北京最高氣溫40度,算不算極端高溫?

上海40度,算不算極端高溫?

但以後,隨著極端「頻發」,極端的評估值,就會從40度,上升到42度

以後40度高溫不叫極端高溫了啊,它沒資格了,42度才叫極端高溫

而當42度成為「頻發的極端」後,就會出現44度才是極端的情況

大家以後只要記住這個詞,這個詞會經常出現在世界各國的新聞報道中,它叫做「極端頻發」

這次澳洲燒了五個月的山火,就是在全球暖化的大背景下,出現的極端高溫,引發極端乾旱,造成的極端山火


這是一個自然的「循環系統」,環環相扣,但其根源在於全球暖化,在於人類的「環保失控」

以後類似澳洲山火這種極端的「氣象事件」只會越來越多,讓我們大為震驚的澳洲山火,其實也只是一個開始

極端洪災,極端雪災,極端颱風,極端雙颱風,在一個崩潰的氣候體系下,或早或晚的都會出現


對於地球來說,人類屁也不是,人類的死活也跟地球無關,人類滅絕了,地球還是照樣好端端的繞著太陽轉

我們談環保,不是談怎麼拯救地球,歸根結底,談的是怎麼拯救自己

然而令人非常失望的是,這場事關人類未來命運的COP25峰會,以恥辱性的失敗告終

世界各主要國家,美中俄印,也包括這次大火肆虐的澳洲,因為各國自己的私利,完全無法達成任何協議

這場COP25,成為了世界氣候峰會史上,最失敗的一次


然而諷刺的是,大家都在關心澳洲山火,為澳洲的袋鼠和考拉流淚,卻沒人了解,甚至沒人知道,COP25才是所有問題的根源

我就來和大家簡單聊聊吧,不說太官方的報告了,聯合國報告可以去次條看,這裡只聊COP25的失敗


這場氣候峰會從一開始就不順利,原本要擺在智利召開,結果智利因貧富差距懸殊引爆全國抗議,搞得這場對人類未來命運極為重要的峰會,只能臨時取消

取消後,又匆匆忙忙的改到了西班牙馬德里召開,原本很多預定的計劃和方案,以及一系列準備了大半年的氣候倡議行動,要麼直接取消,要麼簡陋修改,整個工作,只能倉促上陣


也許在這個經濟衰退,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的大環境下,再來談環保,談碳排放,註定是不合時宜和失敗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

這場臨時改在馬德里召開的氣候峰會,堪稱史上開會時間最長、達成共識最少、履行承諾最失敗的氣候會議

來自全世界200多個國家的代表們挑燈夜戰,唇槍舌劍,在整整14天的時間裡,各說各話,雞同鴨講,談不出任何巴黎協議之後,世界碳交易市場該如何運作的細節


原本外界的期待是,在這場長時間峰會上,各國可以簽訂一個重要的世界「碳交易」的市場條約

因為如果不搞出一個世界性的「碳交易市場」,搭配相應的《碳交易法》的話,那人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永遠不可能下降

「碳交易」,講的簡單點就是「排放權」與「購買排放權」,各國企業都有一個自己的「碳排放配額」,如果你是高污染企業,你的「碳配額」用完後,就必須去「碳交易市場」購買配額

碳交易市場的配額,來自於減排力度大,減排成本低的環保優秀企業

你企業減排力度大,減排成果好,那你企業剩下的「碳配額」就能送到「碳交易市場」去賣,賣給那些要買「配額」的企業

這是一種用來激勵企業超額減排的市場交易制度

這個激勵制度的構想,非常好


目前全世界的碳交易市場,主要有四個

歐盟的歐盟排放權交易市場

中國的中國排放權交易市場

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排放權交易市場

紐西蘭的紐西蘭排放權交易市場

其中「歐盟」搞得最成功,體制最完善,企業納入最多也最大

中國2017年12月才正式啟動碳排交易市場,第一期只納入「年能源耗量」大於1萬噸標準煤的電力企業

至於美國,不談了,大國是裡面做的最差國家,美國甚至不是當年《京都議定書》的成員國


但我們看到上面這些碳交易市場都是區域性的,歐洲的,中國的,美國的,那區域性的就有其局域性,甚至也可能造假或者偷排

所以就必須搞一個世界性的,將全球各國都納入進來的「地球碳排放交易市場」

這次COP25峰會,就是想真正搞出一個在全球都能試行推廣的,世界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以及《碳排放法律》

在之前的文章里寫的很清楚了,聯合國科學家們今年發表聲明,當前世界氣候的惡化程度,比你我想的最壞的情況還要更嚴重

地球的氣候變遷已經到了臨界點,如果此時再不採取行動,一旦突破臨界點,那做再多努力都無濟於事了

所以在「巴黎氣候協議」的基礎上,就必須去推進全球性的「碳排放交易機制」

因為只有通過碳排放交易,才能真正落實巴黎氣候協議的「減碳」和「全球均溫控制」的目標


我們可以把《巴黎氣候協議》看成是一個大家都同意的承諾,這個承諾白紙黑字的寫著

全球均溫上升控制在1.5度以內

德國說同意減碳多少,法國說同意減碳多少,中國說同意減碳多少,美國說同意減碳多少(然而美國已退,民主黨說是特朗普退的,等民主黨上台了,我們馬上回來!)

但這些東西,他都是個承諾或者說共識,具體怎麼執行,全都靠各國政府的自覺

但在經濟利益和國家發展面前,有哪些國家真能自覺的?

所以聯合國就需要搞一個世界性的碳交易市場,以此來確保和激勵,各國高污染企業的減排任務,精準落實,且積極執行

在這次COP25峰會上,就是希望各國能提出一個碳交易的共識和協議,以推進世界性的碳交易市場建立

但有夢最美,失敗相隨

這項碳交易的共識和協議,在諸多國家,尤其是區域性大國的反對下,最終失敗了

這些區域性大國包括,南亞的印度,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南美洲的巴西,以及我們中國

有人問,怎麼沒美國?

至於美國嘛,特朗普都退「巴協」了,美國連「巴協氣候協議」都不參加,更別說後續的「碳交易市場」共識了


COP25主席在大會結束後失望的說:

這一切遠遠不夠,聯合國環境署的報告明確,人類想要達成巴黎協議設定的,全球均溫上升在1.5度以下的目標已經不可能了實現了

即使現在各國都積極履行當初的減碳承諾,到了2030年全球的碳排放量也會比預估的高至少38%


全世界都在看著我們,我們的孩子也在看著我們,我們將留一個怎麼樣的地球給他們呢?

大家都等著我們拿出一個具體的解決方案,但各國在這次峰會上的表現,完全不足以應對氣候危機快速惡化的迫切性


2019年的氣候變化問題,讓人類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那些熱浪、風暴、洪水、乾旱、山火、雪崩,每個人都記憶猶新

但在聯合國系統內,對解決氣候變化的所有進展,都因各大國政府的抵制姿態而陷入停滯

這次峰會的口號是,「我們是時候採取行動了」

但口號最終成了一個笑話,儘管密集的閉門談判讓大會推遲了42小時閉幕,但最終的結果卻毫無建樹

原本COP25峰會有五大目標

1,國際碳市場整合

2,為應對氣候惡化造成的損失尋找「補助資金」

3,制定「已開發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長期融資的方案

4,要求「已開發國家」對其在「巴黎協定」生效前應採取的氣候行動負責

5,促進性別、人權和原住民等因素納入全球氣候行動


大會最終的結果是,除了第五項目標外,其他四項全軍覆沒

因為1到4項,都是要真刀真槍乾的,要真金白銀掏錢,但是誰又真的願意干,誰又真的願意掏錢呢?

其中第1項「碳交易市場」已經聊過,而第2項「為應對氣候惡化而尋找補償金」,講白了就是誰出錢

美國第一個不願出錢,美國代表否決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里,關於為受災嚴重的國家提供緊急補償金的條款

對此尼加拉瓜代表在大會上站起來痛罵美國,稱美國犯了「危害人類罪」

而第3項,要「已開發國家」給「發展中國家」的環保項目提供融資

這個議題在2009年「希拉蕊」做國務卿時,曾親口承諾:我們已開發國家將從2020年起,每年給「發展中國家」提供總計1000億美元的環保融資

希拉蕊口號喊得很響,現在2019年,過了十年她早回家歇著了

特朗普說,我沒做過這種承諾,你們要這1000億,去找希拉蕊,別找我


另外在COP25里,還存在著一個「堅強的壁壘」,這個壁壘由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四個國家組成

「中印巴非」都是要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四國形成了一個四國集團,這「四國集團」在COP25里代表著一致的利益

「四國集團」與不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已開發國家」,在很多環保議題上,分歧嚴重,都難以達成共識


全球氣候峰會上的各國扯皮以及最終的失敗,讓歐洲媒體普遍感嘆——我們正處於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世界從20年前的環保共識,迅速墮落到各自為陣,只以自身利益為考量的自私時代

遙想當年,世界各國在積極面對環保問題時都有各自的讓步與妥協,態度積極的最終促成了巴黎氣候協議

可今天,在世界政治格局集體向右轉,民粹主義盛行,各國都開始自掃門前雪,不管別人死活的年代

早前的「巴協光輝」,已經被扔到下水道里去了

環保重要還是經濟重要?

環保重要還是選票重要?

美國做了一個很壞的示範,也帶了一個很糟的頭

各國一看,世界老大尚且如此,我們還管那麼多幹嘛?干唄

世界政治思潮的改變,造成了整個時代的改變

所以你也就不奇怪,為什麼歐洲媒體會感嘆——我們正處於一個最壞的時代了

這個壞,指的不是經濟糟糕,講到底指的是道德淪喪,自私自利

歐洲一直是世界的環保急先鋒,歐洲環保勢力強於世界任何國家

而且也就在COP25宣布以徹底失敗結束之時,德國第一個不服,德國率先站出來,通過了一項重要法案

德國想用行動告訴世界,不是每個國家都像美國,如此自私自利,只著眼於眼前的政治和經濟利益的

德國,想為人類,做點事


德國剛通過的法案,叫做《碳定價法》,該法規定所有企業從2021年1月起,每使用一噸「碳額度」就必須繳納25歐元

而且這個費用是逐年上升的,到了2025年,用一噸碳額度就必須繳納55歐元

這個調價幅度,可謂很高了,這個費率比法案最初提出時,高了整整兩倍


德國總理默克爾說:

德國已經為世界邁出了重要一步,德國設定了目標,制定了全球第一個「碳定價法案」,確保歐洲在應對氣候變遷上做出實際表率

但是德國的這一勇敢突破,代價很大


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震驚世界,不少國家都開始重新思考各自的核電政策,其中德國也是走的最快的

短短几年間,德國就在17座運轉核電站中關閉了8座,同時默克爾制定了一項宏大的「能源革命計劃」


藍色為德國關閉的核電站

這個計劃打算在2040年前投資1萬億歐元,一階段目標是2025年將德國再生能源發電的比重,提高到45%

二階段目標是,2050年德國再生能源發電比重,提高到80%!

以後德國就依靠可再生能源了,不依靠高污染的火力發電和高危險的核能發電


默克爾制定了這項宏大計劃後,德國就開始大舉投資再生能源,但最初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完全填補不了德國工業龐大的電力空缺

最後德國只能加大從奧地利和法國購買電力,這造成了德國國內電價的大幅上漲

環保人士寧願多花錢也支持搞環保

但也有很多人民不滿,斥責默克爾的「能源革命計劃」荒唐


那現在德國又通過了世界第一個《碳定價法》,這將讓德國的燃煤發電企業發電成本更高,更會進一步限制燃煤發電的發電量

當再生能源技術尚未進步,燃煤發電又再遭打擊,德國的發電空缺將進一步加大

此時要麼再多花錢向鄰國買電,要麼就是另一條路,重啟核電站

現在看來,再提高電價向鄰國買電,可能性不大,人民難以接受更高的電價

但《碳定價法》又勢在必行,燃煤發電成本更高,最有可能的,就是重啟德國境內的核電站


繞了一圈,搞了十幾年,德國的「無核家園」在未來很可能失敗

這也給世界其他在打造「無核家園」的國家或地區一個警示,(比如台灣地區)

用愛發電不現實,核電雖有風險,但卻是目前最能解決問題的選項

德國,也將在「廢核」還是「廢碳」中,選擇後者,因為正如《聯合國報告所言》——

——氣候變遷的惡化速度,已是刻不容緩


世界氣象組織的最新報告顯示,2015-2019年的全球氣溫,是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

北半球酷熱的七八九月份令人難熬

但澳洲這段時間的氣溫,更為恐怖


澳洲西部利奧諾拉,氣溫突破45.8度

西北部的馬布爾巴,最高溫度來到47度


南澳的伍丁納,溫度高達47.3度

南澳第一大城,素有南澳中心之稱的「阿德萊德」,最高氣溫來到45度


克里克郎溫度來到44.7度

澳中部的伯茲維爾,氣溫則高達47.7度



澳大利亞其他地方的氣溫,也都超過了40度,澳大利亞全國的平均溫度,更是達到了41度

兇猛的熱浪無論在鄉間還是城市,到處肆虐

同時熱浪所造成的山火,也如我一開始所言,難以控制

然而科學家卻表示,這一切只是開始

地球是一個複雜的循環系統,南半球澳洲的今天,或許就是我們明年的夏天

但無止境的政治扯皮和勾心鬥角,讓真正能改變這一切的法案寸步難行

德國率先通過的《碳交易法》,猶如在一整片幽暗大陸上所冒出的可笑微光

明年2020年的COP26「全球氣候峰會」,將在英國舉行,不出意外的話,到那時人類將再放棄一次,拯救自己的機會

畢竟地球,從來不需要你人類來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KvblW8BxtCz63RLqp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