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老人打嗝4天,誰都沒想到是心梗!醫生說有這些症狀也要當心

2019-08-13     用藥無小事

在丁香園的論壇中,有站友拋出一個在心內科老生常談,卻至關重要的問題:你見過的心梗主訴症狀有多奇葩?

站友們紛紛留言,分享討論(以下整理自論壇):

@醫生1

我急診遇到過吃魚卡刺,指著胸骨上窩的地方疼,檢查咽喉沒發現魚刺,做了食道 CT 也沒發現異物,病人非常肯定自己是卡了魚刺,只好叫她回家觀察,經過醫院急診室門口時暈倒,被急診救回來了。

@醫生2

可見於:1. 心前區+胸骨後。2. 前胸+左肩+左腋下+左上脂痛。3. 胸骨後+頸部痛 。4. 後背痛。5. 上腹部疼痛。6. 頸部+咽喉。7. 下頜痛+咽痛。8. 偏頭痛。9. 左下肢+左腹股溝。10. 無痛性心梗,只有心悸不適。

@醫生3

時間長了細節有點記不清。女性,糖尿病數年,血糖控制還可以。一側的下嘴唇和無名指指尖發麻,晚上七點多來看急診,沒有任何疼痛,說完症狀我就有點懵圈,這到底是個啥,想了想四十二歲了做個心電圖吧,心電圖顯示前壁心梗,趕緊留觀了,一會兒就嘣嘣嘣地室早、短陣室速了。還好是在醫院。

@醫生4

我們都遇到過因為牙疼去口腔科拔牙,口腔科醫生髮現牙齒沒問題,建議去心內科,然後就查出來心梗了 。

還有一個因為肚子痛去了普外科,查出來是真有膽囊炎,就準備手術,術前心電圖發現急性廣泛前壁性心梗,就送到心內科了。

@醫生5

我有個既往糖尿病的病人,主訴就是突發大汗淋漓 2 小時,因有糖尿病,排除低血糖後就把心肌酶查了一下,肌鈣高了,急診造影是個右冠閉塞,支架後大汗消失。

@醫生6

老公姑父,陣發性頭痛伴噁心嘔吐胸悶一周,在當地磁共振都做了,來找我看神經科,多了個心眼兒做了心電圖,結果是個下壁心梗,馬上拉台上做造影,三支重度病變,右冠是梗死相關血管,放了倆支架。既往史是每天三頓白酒,一頓半斤+。

@醫生7

見過腳趾痛的患者。

@醫生8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總說脖子疼的老頭,自己說有頸椎病,接診大夫沒有繼續追究,結果我查房問病人頸椎病平時的感覺時,病人說走一會路就脖子疼,停下休息一會就不疼了,我去,典型心絞痛!

@醫生9

見過手麻的,頭暈的。

@醫生10

我急診同事遇到一個頸痛左肩痛的男 52 歲的心梗患者,按頸椎病處理了,結果我晚上值班患者突發暈厥,心電圖一拉前壁心梗,血的教訓。

@醫生11

我在武漢基層碰到幾例印象很深的病例,一位 70 歲男性老胃病的病人主訴胃脘部像很多辣椒在裡面,辣的快要受不了的感覺,量了血壓心率都正常,沒有胸悶和出汗,沒有頻死感,差點當胃病治療,還是常規查了一下心電圖,廣泛下壁心梗,支架手術後緩解。

還有一例,噁心嘔吐伴腹痛,轉到上級醫院後膽心綜合徵沒救過來,挺可惜的。

還有以為自己是肩周炎的,在家扛了幾天沒到醫院看病,到醫院一查心電圖就是心梗,沒來得及搶救就掛了,這樣的病人是最可惜的。

還有人總結:從頭到腳,疼、麻全考慮心梗。雖然稍帶一些誇張說法,但可見臨床中,對於心梗症狀的警惕性要非常的強。

今天我們要討論「奇葩」中的「奇葩」——以「呃逆」為唯一症狀的心梗(病例來自文獻)。

病例資料

患者,男性,68 歲。

頑固性呃逆 4 天入急診,每 4~6 秒發生打嗝,無其它不適主訴和症狀(如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呼吸困難、咳嗽、胸痛、心悸、或勞力不耐受),無加重或緩解因素。

既往:糖尿病、高血壓、吸煙史。

查體:除血壓偏高 155/76 mmHg 外,生命體徵正常,其它也正常。

診治經過:予以 2 mg 蘿拉西泮,肌注 25 mg 氯丙嗪,打嗝未見好轉,胸片、腹部立位片未見明顯異常(排除食管裂孔疝),予以出院,預約內科門診,告知打嗝會自行好轉;

出院後兩天又因打嗝來急診,仍無其它不適主訴和症狀,肌注 50 mg 氯丙嗪,呃逆只能短暫緩解。安排做了心電圖,心電圖顯示了一些異常現象,包括:Q 波(II, III, aVF),T 波倒置(I, aVL, V2);測心肌酶譜,肌鈣蛋白 I 高達 4.302 ng/ml。

開始給予滴注肝素,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並收住心內科 ICU,當晚打嗝好轉。

第二天在導管室做 CAG:嚴重的冠狀動脈左迴旋支遠端狹窄(95% )和第一鈍緣支狹窄(70%),在該 2 個部位放置支架。此外,患者左前降支和右冠狀動脈 60% 狹窄,冠狀動脈呈右優勢型,射血分數為 50%。病人恢復得很順利,2 天后出院。

心梗為什麼會發生呃逆?

呃逆發生機制

呃逆是一種反射性活動,傳入支由迷走神經、膈神經、胸交感干組成;

呃逆中心位於 C3~C5,連接中樞神經系統,呼吸中樞,膈神經核,延髓網狀結構和下丘腦;

傳出支(迷走神經、膈神經)與聲門和副呼吸肌、肋間肌和前斜角肌有聯繫。沿著反射弧傳入支的任何地方的刺激可導致呃逆(膈肌陣發性痙攣,伴有吸氣期聲門突然關閉,發出短促響亮的特別聲音「咯...咯...」)

心梗引起呃逆的可能機制

  • 胃腸道應激反應(胃黏膜受到刺激後,興奮迷走神經);
  • 梗死或缺血心肌對迷走神經刺激;
  • 可能伴發低鈣、低鎂血症(急性心肌梗死伴發心衰時利尿劑應用,胃腸道反應及其他因素等)。
  • 鈣離子能夠降低神經肌肉興奮性,臨床上低血鈣可表現出一系列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表現;
  • 鎂離子可阻滯鈣離子內流,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內鈣離子從肌漿網內釋放從而降低平滑肌張力,低鎂血症時,這種抑制作用減弱,使肌張力增高,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

什麼時候的呃逆考慮與心梗相關

1. 若呃逆一般只持續幾秒或幾分鐘,呈自限性,此時可以認為是良性的,也無需特別關注。

2. 也有呃逆超過數天或數月的,頻繁重複,會導致失眠、消瘦和疲勞,此時可能是嚴重基礎病理的唯一症狀,如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肺部疾病、胃腸道疾病、代謝異常、心因性疾病、惡性腫瘤或藥物、心臟病等。此時我們應該高度警惕!

為什麼有的心梗只表現出呃逆?

1. 大部分患者是老年人,伴不同程度腦動脈硬化(使大腦調節功能失靈) 及自主神經功能減退(對疼痛敏感性降低),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感覺和痛覺神經傳導均出現異常,從而造成壞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經僅引起呃逆而無胸痛。

2. 此外有研究表明,呃逆在下壁心肌梗死和右心室梗死患者中發生更頻繁。這可以通過膈神經與纖維的主要部分吻合,從右側到達心包,和迷走神經傳入纖維主要位於下後壁區來解釋。

3. 也有研究表明單壁 AMI 與多壁 AMI 的呃逆發生率有顯著差異,梗死面積大,呃逆發生率高。心功能越差,呃逆發生率越高;肌酸激酶越高,呃逆發生率越高。

4. 有研究表明疼痛在高膽固醇血症患者、70 歲以上患者、女性患者中更少見。超過 70 歲和男性不太可能報告其他相關症狀(胸痛、手、肩部等疼痛)。

關於心梗的症狀,大家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對於有冠狀動脈疾病多種危險因素(DM,HTN,吸煙,高膽固醇血症、高齡)的人群,不要想當然,及時做心電圖和心臟實驗室檢查,否則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F2gj2wBvvf6VcSZBfO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