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n神韓商言自卑:比娛樂圈還要殘酷的職業,沒有炫酷只有辛酸

2019-07-30     璃語職美人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最近,根據小說《蜜汁燉魷魚》改編的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熱播,數次熱搜,主角韓商言的扮演者李現成功爆紅,成為無數少女心中理想的男朋友。

不過在劇中,韓商言女友佟年的媽媽對於韓商言的職業不太認可為由不太支持兩人的戀愛關係,直戳韓商言敏感的自尊心,導致韓商言深感自卑,謊稱自己在相親,和佟年鬧分手。

根據劇情設定,韓商言這個角色被稱為「GUN神」,擁有很多粉絲,也是俱樂部的合伙人,即便如此,劇中長輩們對他的職業紛紛表示不理解甚至反對。

事實上,原著里的韓商言所從事的行業是一項新興行業,電競。

那麼,這個行業的情況到底如何?行業從業者的真實狀態又是怎樣的呢?

一、

根據官方定義,電子競技是通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及軟硬體系統的不斷開發之中,由信息技術提供技術支持,並遵循一點的體育規則的具有一定對抗性的電子遊戲運動。

2018年,中國的電子競技產業規模就已超過912億。2018年LPL(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中國賽區)直播觀賽人次達到150億,11月LPL賽區IG戰隊拿到了中國賽區在S賽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然而,光鮮亮麗的背後,是鮮為人知的辛酸和痛楚。

從職業的角度來看,電競圈是一個比娛樂圈還要殘酷的青春飯職業。

我們不能否定電競的價值,但同時,在影視作品大肆鼓吹和渲染這一行業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冷靜,因為,電競行業是殘酷的,而很多青少年的夢想,恰恰就是成為一名電競選手。

「曉璃老師,我最大的夢想就是不用上班,我最大的愛好就是打遊戲」。

幾天前,一位名叫Robin(化名)的小伙子找到我,說自己不想上班了,想要從事電競行業,問我是否可行。

「哦?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個想法的?」

諮詢的開始,我需要明白Robin這個想法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還是一時的心血來潮。

「上學的時候就有了。」Robin回答。

根據Robin的描述,父母對自己管教嚴格,於是上網打遊戲成為他的童年不可多得的放鬆和樂趣,並且父母越是不讓打,他越是想辦法去同學家或者偷偷去網吧打,這種體驗雖然讓自己感到緊張和壓力,但同時他也感受到一絲刺激......

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Robin瘋狂迷戀上了遊戲,隨之而來的,就是成績的下滑,到了高考那年,他的成績很不理想,上了一所普通的專科院校,專業電子商務。

在三年的大學時光里,Robin更是沉迷於遊戲里,每次考試都臨時抱佛腳,也掛過幾次科,通過補考,勉強混到了一紙畢業證,畢業之後的他找工作時四處碰壁,最終只能選擇門檻低的工作,來到了一家貿易公司做銷售業務員。

幾個月下來,因為性格內向同時吃不了苦,Robin沒有做出什麼業績,沒過試用期,就被公司勸退了。

被勸退的Robin更加消沉了,他的姐姐不願意看到弟弟繼續消沉下去,父母更是勸說不動,在徵得他本人同意的前提下,他的姐姐和我們這邊預約了諮詢。

二、

「說說看,你對這個行業了解多少,未來打算如何往這個行業發展?」我問Robin。

「參加比賽拿獎啊......」Robbin說。

「其他行業我還真不好說,要說這個行業,我多少還有些了解,你想聽聽嗎?」我說。

「好啊。」聽的出來,對方顯然來了精神。

我沒有和Robin透露的是,之所以我會對電競行業多少有些了解,是因為我自己有個上小學的兒子。

有那麼一段時間,小傢伙也是喜歡打遊戲,並且熱衷於看網上的遊戲解說攻略,有一天他問我:「媽媽,你說打遊戲在未來能賺錢嗎?」

他這一問,倒是讓我重視起來,我花了幾天時間,研究了電競行業相關的情況。

1、職業周期短

也就意味著,一個人想要成為職業電競選手,需要在青少年期就放棄學業,才能保證長時間的訓練。

一個普遍的事實就是,很多電競選手都是高中或職高中專之類的出身,因為對於遊戲的專注和長時間訓練,必然會導致他們的學業受到影響。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關鍵時間節點在於,2018年,國內大型的職業電競賽事,規定必須年滿18歲才可以正式上場,這就使得電競選手的黃金年齡進一步被壓縮。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表明,如果一個電競選手的狀態保持的不錯,黃金期也就18-23歲上下。

國內著名的電競選手的年齡如下——

寶藍,20歲;UZI,22歲;韋神,22歲......

值得一提的是,22歲的韋神已經是橫跨英雄聯盟和絕地求生兩款遊戲的老將。

按照目前的趨勢,一名電競選手的職業周期大致就是短短的四五年,如此一算,你就會明白,比起NBA或者CBA,電競行業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在於,退役的電競選手普遍很年輕,他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下一步的職業轉型,對於學歷不高的他們而言,可以選擇的餘地並不多。

2、職業賽道切換困難重重

對於退役後做什麼,想必很多人都會想當然地回答——

1)、遊戲主播;

2)、電競教練;

3)、或者像《親愛的熱愛的》裡面韓商言那樣,組織個俱樂部,培養下一代電競選手打比賽......

我們先說第一條路,遊戲主播。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擅於打遊戲的職業電競選手,往往未必能成為合格的遊戲主播;而一個頗具人氣的遊戲主播,往往並不是職業電競選手出身。

其實你再仔細思考以下就不難發現,職業電競選手和主播這兩個職業要求的從業人員特質,實則截然相反。

一名職業電競選手需要怎樣的特質?

內向、專注、頭腦聰明,需要集中注意力打比賽,需要研究遊戲規則及玩法,以及擅長組織調動站隊,才能在險象環生的遊戲規則里殺出一條血路......

一名職業遊戲主播需要怎樣的特質?

外向、能說會道、擅於調動氣氛和情緒,深諳商業套路,同時還需要極強的口頭表達能力,才能達到不錯的直播效果......

所以,能做到這兩個職業無縫切換的人,實在鳳毛麟角。

再看第二條路,電競教練。

能打遊戲和能教會別人打遊戲,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能力範疇。

對於一名教練而言,需要的是對遊戲的理解能力和對選手的培訓能力,以及數據分析能力,等等,而這些,對一名職業電競選手而言難度很大。

因為教練強調的是綜合能力和素質,而電競選手強調的是較為單一的專業能力和素質。

這就好像現實中,有人可以成為銷售冠軍,但往往成為不了合格的銷售管理者,道理就在這裡。

再說第三條路。

想要成立俱樂部招募會員,你需要一定的知名度,不說多,你要在行業里成為大神一樣的人物。

注意,是大神,不是普通的專家概念。

也就意味著,你做到前10%是遠遠不夠的,至少要做到頂尖的1%-2%,才有足夠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玩轉俱樂部。

與此同時,你還要擅長投資和管理,從這一點上來看,如果沒有相應的知識及能力,是很難勝任的。

我們來看看原著中韓商言的人設——

韓商言,1989年2月14日生於挪威,2007年改為中國國籍,曾做過電競職業選手,2010年退役。讀了幾年大學,專業工業設計,畢業後在挪威創辦K&K俱樂部,K&K俱樂部第一投資人兼老闆之一。2013年,K&K China成立後,常住中國。(出自《蜜汁燉魷魚》第二十九章)。

曾是當年CS界最有名的solo戰隊唯一投資人兼主力隊員。曾拿到超過十個國際賽事冠軍,囊括多個個人世界排名,最具統治性選手第2,最佳射手第1,最佳開場殺手第4,兩次MVP提名……在世界範圍內,擁有數百萬的粉絲和專屬網站,擁有粉絲以他名字命名的品牌鍵盤、品牌滑鼠、品牌電腦配件城以及連鎖網吧。

瞧啊,家裡有礦不差錢、退役後順利出國留學,不僅戰績卓越,而且在世界範圍內享有不小的知名度......

一枚妥妥的學霸、大神兼網紅人設。

試問現實中,有幾個人能具備這樣的資源背景及能力?

三、

一名電競選手退役後,讀大學的機率有多大?

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不妨類比這樣一個職業,那就是,職業運動員。

請問,一名職業運動員退役後,上大學的機率有多大?

答案是,只有頂尖的、拿到奧運會冠軍的職業運動員,才可能獲得深造的機會。

放在電競領域,同樣如此。

知名的LOL電競選手愛射佳怡就在退役之後,選擇去大學深造,並沒有去做主播。

要知道,想同時完成學業和直播不太可能的,因為直播平台對於時長的要求會吸干主播的精力,現實中很多大學生做直播後也會暫時放棄學業……

因此,你不難想見,退役後,只有頂尖電競選手才有機會進入大學深造,同時,這位頂尖電競選手還要擅長交流和溝通,等等。

在我看來,這部戲之所以叫《親愛的熱愛的》,除去感情戲份,是因為一個人如果想在電競行業做出點名堂,其難度和殘酷程度遠非一般職業可比——

你必須要真的熱愛才可以,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天賦,頭腦要靈活,喜歡刺激和挑戰,而勤奮、刻苦真的是再尋常不過的基本要求。

所以,如果你真的嚮往這個職業,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嚮往這個職業的理由和動機是什麼?

只是為了玩遊戲,還真的把電競當成自己的夢想?

難怪有人說,這個職業最殘酷的地方莫過於,對於每一個想要打職業的少年而言,都是想要成為UZI成為寶藍成為韋神的,但大部分真正成為職業選手的都會淪為「藍領」——這才是現實。

畢竟,誰的青春就只有短暫的幾年,如果不去進行一番冷思考,最有可能出現的結局就是:你搭上了你的一生,卻換不到想要的生活。

以上。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wwgZXWwBUcHTFCnf6TPs.html